前言
佛教由世尊釋迦牟尼傳法至今已歷經兩千六百多年,其間各宗派紛立及興衰輪替,各依其不同之方便修行。然而萬法歸一,總攝在明心見性,此乃世尊傳法之真正用意。禪宗之教導方法即是直截了當讓學子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直下成佛,因此被稱為「頓悟禪」,以區別於其他的禪法。惟有能使眾生「見性成佛」的禪法,方為佛祖命脈所寄。
中國禪宗相傳始於摩訶迦葉尊者,據《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所載,昔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梵天所獻之金波羅華以示八萬大眾,眾皆罔措,獨迦葉尊者開顏微笑,於是世尊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付囑摩訶迦葉。」
此為禪宗建立之依據,乃以心傳心之公案。拈花示眾乃不用語言文字而直示真如佛性之最上乘法,即《華嚴經》中所謂「若有最勝智慧心,則示如來無上法」及《涅槃經》云「我有無上正法,悉已咐囑摩訶迦葉矣」。故迦葉尊者獨受世尊教外別傳之咐囑,而被推為禪宗印土之祖。
迦葉傳法予阿難為二祖,遞傳至菩提達摩為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於梁普通八年來中國傳法,為中國禪宗初祖。達摩傳法予慧可為二祖,遞傳至六祖惠能(慧能)後,釋迦單傳直示佛性、直截根源之禪法,始發揮盡致,大放異彩。六祖惠能乃一不識字之沙門,但具有絕頂之智慧,由《六祖壇經》中可見其所說法直示佛性,宗風傳播,由其發揚光大。六祖始於五羊,終至曹溪,說法三十七年,沾甘露味,入聖超凡者莫記其數。六祖門下悟道得法者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標為正嗣,於是禪風大盛,禪宗有席捲各宗而為首之氣概。甚至販夫走卒皆解參禪,真乃亙古未有之盛事。
禪宗因各祖師有其接引後學之權宜方便(稱為家風)而演化為五宗―臨濟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曹洞宗。
宗門家風以釋迦拈花示眾為濫觴,中土祖師以棒喝接引學子最為普遍。至臨濟義玄時設三玄三要及四料簡等關,以勘驗徒眾接引後學,其兒孫相承遂為顯著之家風。五家之家風不同,乃各祖師發揚教外別傳宗旨之獨特作風。
佛教由世尊釋迦牟尼傳法至今已歷經兩千六百多年,其間各宗派紛立及興衰輪替,各依其不同之方便修行。然而萬法歸一,總攝在明心見性,此乃世尊傳法之真正用意。禪宗之教導方法即是直截了當讓學子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直下成佛,因此被稱為「頓悟禪」,以區別於其他的禪法。惟有能使眾生「見性成佛」的禪法,方為佛祖命脈所寄。
中國禪宗相傳始於摩訶迦葉尊者,據《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所載,昔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梵天所獻之金波羅華以示八萬大眾,眾皆罔措,獨迦葉尊者開顏微笑,於是世尊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付囑摩訶迦葉。」
此為禪宗建立之依據,乃以心傳心之公案。拈花示眾乃不用語言文字而直示真如佛性之最上乘法,即《華嚴經》中所謂「若有最勝智慧心,則示如來無上法」及《涅槃經》云「我有無上正法,悉已咐囑摩訶迦葉矣」。故迦葉尊者獨受世尊教外別傳之咐囑,而被推為禪宗印土之祖。
迦葉傳法予阿難為二祖,遞傳至菩提達摩為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於梁普通八年來中國傳法,為中國禪宗初祖。達摩傳法予慧可為二祖,遞傳至六祖惠能(慧能)後,釋迦單傳直示佛性、直截根源之禪法,始發揮盡致,大放異彩。六祖惠能乃一不識字之沙門,但具有絕頂之智慧,由《六祖壇經》中可見其所說法直示佛性,宗風傳播,由其發揚光大。六祖始於五羊,終至曹溪,說法三十七年,沾甘露味,入聖超凡者莫記其數。六祖門下悟道得法者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標為正嗣,於是禪風大盛,禪宗有席捲各宗而為首之氣概。甚至販夫走卒皆解參禪,真乃亙古未有之盛事。
禪宗因各祖師有其接引後學之權宜方便(稱為家風)而演化為五宗―臨濟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曹洞宗。
宗門家風以釋迦拈花示眾為濫觴,中土祖師以棒喝接引學子最為普遍。至臨濟義玄時設三玄三要及四料簡等關,以勘驗徒眾接引後學,其兒孫相承遂為顯著之家風。五家之家風不同,乃各祖師發揚教外別傳宗旨之獨特作風。
唐宋之後,禪門日漸式微,學子根器由利轉鈍,祖師乃改以古來公案令學子二六時中(註)在疑情中參究話頭,令其妄心不生而守安修慧。假以時日因緣成熟之際,忽地疑團粉碎,識得萬法本來面目。
話頭(公案)是祖師與學子之間對話的「頭」,亦即是對話的「核心」。參究公案(即參祖師禪)能令學子瞭解祖師的教學用意。祖師禪就像是一把祖師的利刃,斬盡學子一切葛籐,然而學子若沒有大信心及大憤心,腳踏實地去參究,疑情就無法成為大疑團,如此欲悟道則遙遙無期矣。
時至今日,禪宗五宗在中國已湮滅殆盡,各家兒孫徒以源流宗譜遞相授受,記其名於譜上,若叩以家風旨奧則茫然莫知,若詢以公案話頭更是一頭霧水,續佛慧命的禪宗竟沒落至此,嗚呼哀哉,實令人嗟嘆。幸而中國臨濟宗之法脈傳至韓國至今未斷,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有天大福報,才能接觸到此法脈,亦須有大丈夫「自度度人」的氣慨及慈悲心,立下讓禪宗在中國復興及光大的宏偉目標。
禪宗之興衰關係佛教正法之存亡,及真理傳播的延續或中斷。語言文字既無法詮釋真理,「禪」若流於語言文字,則成為「如來禪」,無法讓學子親睹無相如來真貌。就像三藏十二部經如標指月,畢竟標不是月,若執標為月則永不能見月。世人若不能覺悟真理不從外覓,則宗教將變為迷信者的依賴及神棍欺名斂財騙色的工具。人們只知向外尋找解脫的避難所,而不能了知自己原本無縛。若能在參禪之際,一念迴光,見自本性,當下自在灑脫與佛祖無異,又何須拜佛求神、卜卦吉凶呢?
今日物質文明發展快速,精神文明卻背道而馳。人心變得更徬徨,煩惱憂慮加深,心理壓力沈重,社會風氣敗壞,犯罪率大幅增加,道德日益低落,人們笑貧不笑娼,現實的社會使得大多數人屈服於名利的誘惑。占卜問卦迷信之風已燎原於老中青及社會各階層。人心之迷失無助與脆弱,實令人搖首嘆息。社會道德的重整必須靠每個人匡正內心,佛教團體若不正視這些亂象思而救之,卻任由趕經拜懺的不當風氣蔓延,那麼佛的教導真是被埋沒了。
佛的教導只是欲世人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進而覺悟六塵的本來面目,當下頓超三界,遠離世間一切苦的纏縛,達清淨無礙解脫而已。此與盲目信仰外在神祇的宗教完全不同,雖然有些宗教的確勸人行善,但是所獲人天福報之果,豈能與解脫自在的佛果相提並論。大多數人信仰宗教的基本目的是想從各種苦(生、老、病、死等)的纏縛中得到解脫,所以藉由向人類創造的各種神祇默禱祈福。至世尊悟道後,始知欲根本離苦得樂,無法向神祇祈求,而須覺悟自己本來清淨,何來一切苦,如此方能徹底解決苦的問題。所以世間一切宗教中,只有佛的教導才能解決眾生的根本問題。而佛教中,只有禪宗祖師禪的返照自性,才是一針見血的對治法,其餘一切方便乃依根器隨類而度。
若有人立志處於世間而欲出離世間一切塵勞苦難,應知諸佛所說密意不離自心。世人須起大信心及大憤心,遵循善知識的指導,努力下功夫參究修行,方有成就的一天,正是「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寄望天下一切學佛人,若能得遇善知識,千萬把握機緣,虛心就教請益,否則再經輪迴萬億劫後,即使遇佛亦不識。見性成佛是大丈夫的事業,只有意志堅強的學子才能達成這目標。工夫成熟及因緣具足時,見性的花朵自然會盛開。
本書初版以來,已經過了幾個年頭,這期間,雖然有不少學子閱讀及參究書中惠菴禪師的法語、舉揚及公案的意旨,然而無信心毅力者眾,堅持不輟者稀。不管宗教為何,這世間的真理只有一個,但只有見性的禪師才能演示這個真理,及教導學子見性的正確方法。自古聖人少,凡人多,明心見性的重要性在二十一世紀似乎已很少人在乎,大家都在苦難纏縛中卻不知如何出離,或安享福報卻不知福盡苦來。欲出離者卻沒有慧眼擇明師,終究追隨邪師,以盲引盲,全落入坑洞中。著相的有為修行法吸引了大部份的人,殊不知世尊告誡弟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尤其略具神通者可以招引百萬信眾,愚癡者趨之若鶩,為相所迷,終墮三惡道輪迴。坊間書局中,佛教書籍以禪宗部最多,真正教導祖師禪的書卻一本都難找到。到處都是「禪寺」,卻連一個真正的禪師都找不到,更遑論教導「祖師禪」法門。「禪」這個字被冠上,用來標榜自己懂禪,高人一等,口中說禪,全是鸚鵡學話。欺騙自己猶可,欺騙他人終落拔舌地獄。雖然本來無修無證,卻被佛教的敗類以修行的名義掛上佛教的招牌,為了自己的名利,可以捨棄道德、泯滅良心,誤導眾生而不知羞愧。有這般人未悟謂悟,卻口若懸河,說法如雨,信徒為其所惑,以為明師。現今佛教的發展情況令人噓唏不已,世間對修行佛道的駝鳥心態及事不關己,更令人憐憫。物質世界的誘惑及道德的低落已腐蝕了人心,看來唐宋時期由禪宗領導形成的佛教盛況已難再恢復。
本書義理簡明,問處分明答處親。經過此次再版的重新潤飾修正後,更易閱讀。初版的書名為「祖師禪要」,再版改為書中公案第十二則及舉揚第十一則中惠菴禪師的回答「海底生煙」。惠菴禪師與中國六祖惠能一樣不識字,卻能一針見血直截本源,不論是上堂說法,或是與學子舉揚問答,皆以本份事教導令當下悟入。此書不能視為一般的書籍,看過即棄之不顧,而應視為佛經般的重複深入參究義理,因為字裡行間處處隱藏惠菴禪師的慈悲心及大智慧。有心悟道者須仔細閱讀,參究公案(話頭)時應返照自己,堅持不中斷的疑情,行住坐臥皆是用功最佳時機。如同古來的覺悟者,唯有最大的信心、毅力及疑團,才能成就「見性成佛」這件大事。人生苦短,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臨終難保不入驢胎馬腹,螻蟻禽獸。此生不度何生度,勸勉有緣閱讀此書之人深思,立志以悟道為期,努力精進功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