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花大錢,就能動手玩科學。
科學探究能力是「依邏輯架構,從做中學習」的學門。不是漫無目標的創意發想,而是透過食譜式實驗活動,先熟悉操作過程,了解各項工具的特性與限制,練習數據的收集、紀錄與整理方法,再依不同任務,探討指定變因與規劃實驗設計,或是自行尋找變因與研究方向。
《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編輯群特別整理了人類從古至今的天文發現,分為四大單元,包括「太陽系揭密」、「拓荒之旅」、「宇宙奇觀」和「天文探索」,共收錄133個主題,帶你從我們身處的地球開始,再漫遊到太陽系、鄰近星系,甚至是宇宙中的未知地帶,由近而遠地細數人類的探索成果。同時,我們也將一併介...
無論是生活小物如鏡子、燈或機械鐘、望遠鏡、熱氣球,甚至GPS、FB或網路……,這些不同凡響的發明,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與人類命運,又會帶來什麼新啟發? 這本書不只讓我們重溫微小物件的偉大誕生, 也探索出更多的思考新意!
牽動人類文明進程的科學大師們── 歐拉、高斯、波耳、霍金、愛因斯坦、海森堡、玻恩、包立、哈恩、哈伯、居禮、錢德拉賽卡、費米……他們曾經犯下什麼樣的錯誤?
對科學的質疑洶湧而來,科學家該如何謹慎面對、維護科學價值,並避免偏誤? 本書帶您真正認識「科學」,並起身捍衛科學的獨特性。 ※科學在乎的是證據,且科學家永遠願意根據新的證據改變理論。 ※即使是失敗的理論也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什麼才是科學」。
本書圖文並茂、引人入勝,可讀性強,可操作性強,能使青少年在遊戲中學習科學,在實驗中收獲樂趣。 讓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激發大腦潛能,全面提升觀察力、創新力、挑戰力、想像力、創造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科學素養,從專題研究開始! 從「議題形成」、「方法擬定」、「問題解決」到「分享成果」 助你踏出小論文競賽、科展、科學獎第一步, 觀摩優秀實例,學習更有效率!
本書集結了知識大圖解國際中文版創刊至今,有關各種科學相關的內容,精心規劃了四大單元,包括「趣味科學」、「食物密碼」、「原理揭密」和「透視人體」,共收錄102個有趣的知識點,以最酷最有趣的方式認識生活周遭的科學現象,並一舉打破相關迷思。同時,也帶你進一步窺見科學原理背後的運作機制和深入了解與你我關係最...
孩子接觸資訊安全的第一本書 有名的密碼故事、難解的密碼歷史、駭客入侵議題 不用插電,也能走進編碼的奧妙世界 建立數位世代不可缺少的數位素養
無需花大錢,就能動手玩科學。
科學探究能力是「依邏輯架構,從做中學習」的學門。不是漫無目標的創意發想,而是透過食譜式實驗活動,先熟悉操作過程,了解各項工具的特性與限制,練習數據的收集、紀錄與整理方法,再依不同任務,探討指定變因與規劃實驗設計,或是自行尋找變因與研究方向。
本書架構
實驗設計。
研究資料的種類、數據處理與圖表。
20項動手做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報告撰寫。
本書特色
器材容易準備且便宜,操作門檻低,活動場地限制小。
針對各主題設計初階、進階與高階的探究任務,逐步提升挑戰性。
橫跨物理、化學、生物及數學領域,不侷限單科,學習更加全面。
兼具質性比較與量化分析訓練,藉由問題討論培養統整能力。
各探究任務皆提供相關學理說明,增加探討深度。
作者簡介
蔡任圃
人稱艦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碩士,現任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獲教育部師鐸獎、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科展優良指導老師等榮譽,曾擔任臺北市高中生物科輔導團、中山女高數理資優班召集人。
創立蟑螂實驗室(動物行為與生理學實驗室),帶領學生從事昆蟲研究;開發與推廣跨科科學探究活動,與發起「生物學學理解碼運動」;培育科學人才,以「培養科學素養,訓練科學技能,累積科學知識,建立科學態度」為使命。
著有針對高中生的《生物學學理解碼》和《生物學學理解碼2》(皆為紅樹林出版),並獲選「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臺中市立臺中一中生物科教師 龔雍任 專文推薦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于宏燦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特聘教授 鄭夢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教授、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理事長 劉湘瑤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顏聖紘
臺北市私立復興國小退休教師 張慎
臺北市立龍門國中教師 陳英杰
嘉義市立嘉義國中教師 黃大裕
數理資優班資深理化教師、劉璿科學基地創辦人 劉睿荷
新竹市立光華國中「阿簡老師」 簡志祥
臺北市立民生國中數理資優班教師 蘇恭彥
共同推薦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