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300問

親身經歷會改變基因?腸道是大腦的感官?人造大腦可能嗎?17位頂尖科學家深度解密。

Brainstorming. 300 Fragen ans Gehirn

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2/12/2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6.4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074244
  • eISBN: 9786267074268
  • 字數: 91,633
紙本書定價:NT$ 450
電子書售價:NT$ 31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神經心理學家深信:人類總有一天會研發出人造大腦。
表觀遺傳學教授認為:可怕的親身經歷會改變人類的基因組。
精神病醫生發現:腸道就像大腦的感覺器官。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45

    缺乏睡眠成為全球流行病的今天, 我們需要超強睡眠顧問沃克傳授的睡眠全書。 這本書總結數十年來的睡眠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科學突破, 告訴我們睡眠複雜又迷人的真相。

  • 電子書: NT$ 231

    全球熱門暢銷書《大腦喜歡這樣學》基礎強化版! 學習靠的不是天賦,而是一種本能,還有技巧的掌握。 只要搞懂大腦運作的模式,學什麼都無往不利,得心應手! 全球最大線上平台Coursera最受歡迎的課程「Learning How to Learn」,創下超過兩百四十萬人選修紀錄,修這門課的人...

  • 電子書: NT$ 300

    近十年來全球最前沿神經科學研究 全球暢銷書、微軟指定閱讀《心態致勝》的科學實證基礎 給你成長型學習思維的 6 把金鑰 ★結合「腦科學」與「教育學習」的第一本書 ★培養「成長型學習思維」,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數學(和其他科目)

  • 電子書: NT$ 266

    世界記憶權威這樣鍛鍊記憶力 回歸大腦最原始的學習途徑,學習效率提升400倍! 三步驟圖像化、象徵化、圖表化把文字轉成圖, 改變傳統死背、強記、重複抄寫的低效率學習方式, 每天一個練習,再難的內容都記得住!

  • 電子書: NT$ 280

      藏傳佛教的觀想修行人,在人類意識的探索或所謂內在的科學,長久以來積累了許多經驗和知識,加上對於死亡過程有特殊關照,以內在科學的主觀理解,是否能為快速對這些難以企及的領域下定論的西方科學帶來不同的視角和啟發?而科學進展又對於佛教傳統提供了怎樣的反思和修正?   本書記錄的這場對話是1992年...

  • 電子書: NT$ 320

    美國暢銷20萬本 成功戒癮的經典之作 揭露人們在慾望國度中的瘋狂歷險、 所付出的代價,以及,如何平安歸來。 滑手機、瘋購物、狂自慰, 我們身處誘惑太多的時代,早已成癮卻無法自拔。 這本書要談成癮的爽、戒癮的痛, 以及爽痛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 電子書: NT$ 270

    背單字哪個方法比較有效? 默背50次?或是唸出聲、用手寫,同時玩單字遊戲? 你如何使用你的腦子,決定你有什麼樣的腦子! 一流腦科學家╳科普演講冠軍=最正確、生動又好懂的大腦真相 德國亞馬遜4.6顆星推薦

  • 電子書: NT$ 336

    「智慧」,能不能累積?有什麼快速增長的方法? 它跟智商有什麼不一樣?跟年齡有沒有關係? 如何才能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 詳細資訊

    大腦簡直是上帝創造的奇蹟!
    在我們活著的每一刻,大腦都在幫助我們完成大大小小的任務;
    有時候很困難,有時候完全憑直覺……
    大腦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及超過100萬億個突觸正忙碌著,
    大腦利用它們接收的信息來創造一個世界;
    然而,它們是怎麼辦到的?!

    腦電波是什麼?
    錯誤的記憶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你的直覺來自於大腦嗎?
    我們能夠選擇性地遺忘嗎?
    每個人在出生時,大腦都是一樣的嗎?
    為什麼我們的記憶只能追溯到三歲?
    做白日夢的時候,大腦在幹什麼?
    男人與女人的大腦有區別嗎?
    電腦打字的便利性取代手寫字的麻煩,卻也影響了大腦的某種功能?!
    大腦可以優化嗎?如何優化我們的大腦?

    大腦需要什麼才能存活?
    大量的糖。因為大腦不能儲存能量,它必須不斷接收新糖。
    它的神經遞質和突觸還需要水、氧氣和蛋白質。
    它渴望刺激。我們的大腦很好奇,喜歡接收各種形式的輸入。
    大腦無法忍受無聊,閒置而未受到任何刺激對大腦不利。

    人類大約只使用了大腦的百分之十,其餘部分有待開發。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
    這是謬誤。我們始終在使用整個大腦,但並非百分之百意識到這一點。
    例如,開車時我們的大腦有許多功能正在運作,但我們根本不會察覺。
    我們的大腦是如此運作的:這次多用一點這個區域,下次多用一點那個區域,
    依熟練度而定,有些人腦中的特定區域,會比其他人更發達更突出。
    一名長跑健將,會比四體不協調的人更常用到腦中與腿對應的區域,
    並因此讓它更機敏靈活。

    同理,經常閱讀與寫作的人,也會比幾乎不閱讀寫作的人,更常使用與此對應的腦區。此外,有一種情況也會反覆發生,某些腦區突然必須接手其他部位的任務。

    例如,在那些因故失明的人身上,本來一直掌管視力的大腦視覺皮質,現在會被指派其他任務。什麼任務呢?例如,觸摸印象。試想盲人如何透過指尖的敏銳觸覺來閱讀點字。

    為什麼會彈奏樂器的人更有「腦」?
    因為他們鍛練了聽力。
    這對語言發展非常有利,不論在發音或字句腔調、語調、速度及韻律等各方面,
    他們都更能區別其中的差異。
    此外,會彈奏樂器的人,因為擅長分辨聲音語調,學起外語也更容易。
    他們通常比較自律,而且專注在事物的本質。
    最後一點:能讀樂譜的人,辨識空間關係的能力也較好。
    學習讀譜時所使用的大腦區域,與發展空間概念時所使用的區域相同。
    因此,具有音樂專長的人,在需要運用幾何概念的任務上,通常表現優秀。
    最關鍵的是:學音樂的人不止受益於上述所有的好處,
    尤其重要的是,還學會了演奏一種樂器!

    第六感是由大腦來掌控嗎?
    沒錯。所謂的第六感就等同於直覺,它是由我們的右腦來掌控。
    人類的右半腦負責警惕小心以及產生恐懼感這類的負面情緒。
    當直覺浮現時,經常是為了向我們發出「應該留意某種場合或某種人」的訊號。
    第六感要表達的是「小心!」

    我們的大腦是強制性地需要他人,還是它其實也可以自給自足?
    人類是社會動物,這是深植在我們身上的屬性。
    與他人產生社會連結,是人存在的基本動力之一。
    在某些情況下,人類當然有可能對人性深感失望,並選擇離群索居,不與人來往。
    不過這是例外。

    齋戒禁食的人總說自己的腦袋變得更清楚。為什麼?
    我們的腦不是需要很多能量,而齋戒時幾乎完全得不到嗎?
    當我們飢餓時,身體是處在一種蓄勢待發的狀態。
    因為我們最根本的需求之一無法得到滿足,
    所以,齋戒期間的大腦會比平常更專注,
    而這讓我們覺得自己更理智、更清醒。

    本書作者為了探索人類的大腦,訪問了17位世界頂級的神經科學家,
    提出300個具有挑戰性且充滿驚奇的問題;
    透過這300個問題的答案,本書帶領我們了解最先進的大腦研究結果:
    包括人工智慧、長期疼痛、記憶力、表現遺傳學、
    老年痴呆、大腦老化、意識、毒品、夢境、睡眠及學習等議題。
     

    作者簡介

    芭芭拉.施穆茨(Barbara Schmutz)

    一九六三年出生,定居瑞士,為記者、作者及編劇。擁有蘇黎世大學應用倫理系高等深入研究文憑,曾進修於瑞士MAZ新聞學校(Schweizer Journalistenschule MAZ)與蘇黎世SAL編劇學校(Drehbuchschule SAL)。擔任瑞士多家報刊雜誌的採訪記者,一九九七年以一系列報導文章榮獲瑞士新聞獎,並於2006年為瑞士電視台SRF製作了一部關於火車暗殺事件之紀錄片,在此事件中,有十四位政治人物不幸遇難。

    譯者簡介

    鐘寶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與動物福祉,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翻譯。譯有《樹的祕密生命》、《動物的內心生活》、《歡迎光臨森林祕境》、《自然的奇妙網路》、《荒園》、《史懷哲自傳》、《瘋狂的海馬》等書。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544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