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獅地球標」的月餅,到進入大金三角區域
結識外界認為的大毒梟──佤邦鮑有祥司令和果敢彭家聲將軍
他散盡家財、妻離子散,踏上禁毒生涯的傳奇人生。
作者出入於金三角週邊各國,與金三角最大鴉片生產地的佤邦領導人合作,和美國、聯合國禁毒署等組織打交道。在外界全然不看好之下,佤邦八年達到全面鏟毒的成績。真人實事的不凡經歷。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大金三角區域長期處於動亂和內戰,當地武裝團體奉行「以毒養軍、以軍護毒」的生存策略,也成為這塊區域難以擺脫的殘酷宿命,百姓只能持續依賴鴉片種植,而陷入無法跳脫的惡性循環中。
作者因行商進入佤邦,偶見滿山遍野的罌粟花,受到吸引,但豐碩美麗的花朵背後,卻是煙農饔飧不繼的困頓生活。他在好奇與不解之下,一頭栽入佤邦,就此踏上「禁毒」之路,幾近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完全改變一生。
他結識兩位外界認為的金三角大毒梟: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的彭家聲將軍和第二特區佤邦的鮑有祥司令,他們對這個來自臺灣說要禁毒的人,只覺得他是個瘋子,明知他們靠鴉片維生,卻偏偏跑來這裡禁毒,還請兩人簽下「禁毒宣言」,聯合國禁毒署和美國相關單位根本不肯相信,反而認為他是毒梟代言人或是海外的白手套,對他百般刁難。他曾遭受毒梟恐嚇、被懷疑是特務,飽受跟監與懷疑,各國官方、國際組織都認為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但他卻做到了這些單位都難以做到的事。佤邦在短短八年達到全面鏟毒的成績,從原本東南亞鴉片產量最高之地,到二○○六年由聯合國禁毒署認證不再有鴉片種植。
他既非官方,也不屬於任何既有的國際組織,只是單獨一個人,這是他投入畢生心力與之對抗的一場鴉片戰爭,但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戰爭。這涉及到當地複雜的歷史因素、緬甸內戰、政治角力、經濟困境、多元民族等問題,讓這場禁毒之戰極為困難,透過他個人親身的經歷和視角,可窺見反毒難題之冰山一角。
作者簡介
鍾儱徽
1950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縣岡山鎮,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1972年服務於美國軍事顧問團,臺北海軍食品補給處至1980年離職,後從事國際貿易工作;1983年加入臺北天母獅子會,為第9屆會長。參加送炭到泰北活動,拜訪國民黨孤軍遺眷。
在偶然的機運下,1993年認識緬甸撣邦第一特區領導人彭家聲將軍,同時也接觸到罌粟,不自覺的被這個地區所吸引。在了解金三角區域境內百姓種植、製作、販售鴉片的原因後,開始想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或是開發替代作物,或是改善婦幼健康、興建學校,以教育他們的下一代。
接著,透過彭家聲將軍的介紹,認識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總司令鮑有祥將軍,在他的區域內,無論人口、罌粟種植面積都比彭家聲的區域還要複雜及嚴重。經與鮑司令達成共識,先協助佤邦,分成三個五年計畫,以全面性鏟除毒品,希望20萬貧困煙農脫離對罌粟(鴉片)的依賴。
1998年3月4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正式註冊「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IFPEOC)」,以順利在國際間推動禁毒相關工作。
2005年,協助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全區徹底鏟除對罌粟的依賴,毒品雖暫時鏟除,但後續的工作仍然艱鉅與辛苦,至今仍在協助佤邦持續進行鏟除毒品後的重建工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