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的世界:精神分析的哲學和臨床雙維度
0 篇書評

體驗的世界:精神分析的哲學和臨床雙維度

2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12/20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8.8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3572251
  • eISBN: 9789863572855
  • 字數: 87,718
紙本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售價:NT$ 29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後佛洛伊德時代重量級精神分析著作

這本後佛洛伊德時代的重要精神分析著作,是三十年合作研究的結晶,對學者與助人工作者而言,想了解當代的精神分析如何藉由與哲學的對話,重新審視人類心靈的深度與複雜性,並落實於臨床應用,本書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80

    心理諮商創舉 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中的風聲》完美結合心理學的經典之作 授權10個語言版本,自1997年起長銷20多年 ──────── 只要我們的情緒真正獲得理解,就能有成長的機會 ────────

  • 電子書: NT$ 280

    瘦下來的關鍵不是少吃多動, 而是揭開我們最不願承認的事實, 看見埋藏心中變胖和想瘦的為什麼, 找到躲在脂肪背後那個原來的你。 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個胖子,減肥以後又復胖,根本理所當然。 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個瘦子,變胖以後該做的,不過就是「復瘦」而已。 不要說你從小就胖,每個人出生時都差不多...

  • 電子書: NT$ 280

    ★《高敏感是種天賦》百萬暢銷天后伊麗絲.桑德全新力作!★ 寫給看見親近之人受苦,難以置身事外的我們。 當所愛之人面臨失戀、失婚、失業、生病……的人生低潮, 如何開啟一場療癒對話,才能讓我們化支持為有效力量? ──學會諮商心理師的對談技巧,用有效對話,撫平所愛之人的情緒與傷痕。── ...

  • 電子書: NT$ 259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把傷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 「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 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你總是不停歇地往前衝刺嗎? 因為你恐懼一停下來,你就不夠有用、不夠好、不夠優秀…… 8個令人泫然欲泣的真實生命故事...

  • 電子書: NT$ 266

    日本亞馬遜書評4.6高分盛讚! 前日本自衛隊資深心理教官、諮商心理師專業合著 你不是孤軍奮鬥!努力後,短暫的黑夜終會迎來和煦的白日    

  • 電子書: NT$ 266

      你曾陷入這樣的困境嗎?   明明一整天什麼都沒做,卻累到不行。   想好好愛自己、朝夢想前進,但一天過去,你又沒力氣了。   如果你常常覺得心很累,連呼吸都令你疲憊,   失去對生活的熱情,也找不到「自己」真實的模樣,   也許,情緒內耗正在偷走你的人生。

  • 電子書: NT$ 210

    ‧全球暢銷書《高敏感是種天賦》作者傾力新作 ‧論述簡潔,案例豐富,並提供15種內疚清理工具和練習 ‧周志建、許皓宜、蘇益賢等多位專業心理師聯合推薦

  • 電子書: NT$ 336

    你是真心在討好,還是不敢當壞人? 跳脫童年習得的討好模式 找回善解人意與自我尊重的平衡   

  • 電子書: NT$ 294

    ★ 首本以華人視角探討IFS的心理學專書 ★風行歐美的革命性心理療法! 「我們都有缺陷,也都值得被愛; 我們都會犯錯,同時也在成長。」—留佩萱

  • 電子書: NT$ 285

    ★★德國亞馬遜暢銷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你是否注意過, 自己的性格在經歷人生的重大事件後有所改變? 上小學的第一天、決定人生方向的一次考試、進入職場、 建立家庭、迎接第一個孩子、至親離世…… 究竟這些人生經驗會如何影響我們的人格?

  • 電子書: NT$ 336

      本書是作者史蒂芬妮.胡以自身的人生故事為出發點,透過心理諮商展開對創傷的細膩解讀。創傷或許永遠無法痊癒,但史蒂芬妮接受這場畢生的戰鬥──除了挖掘埋藏於記憶最深處的腐屍爛骨,並試著拼湊完整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主動去改變自身與診斷結果之間的關係,重建對於自我的認知。即便傷痛有如藤蔓、吞沒了她整副身軀,...

  • 電子書: NT$ 280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2年療癒大作。 有一種痛,我們難以述說──羞辱創傷。 而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 羞辱創傷,是我們教養文化裡, 最沉痛巨大的傷害。

  • 電子書: NT$ 0

    ★《高敏感是種天賦》百萬暢銷天后伊麗絲.桑德全新力作!★ 寫給看見親近之人受苦,難以置身事外的我們。 當所愛之人面臨失戀、失婚、失業、生病……的人生低潮, 如何開啟一場療癒對話,才能讓我們化支持為有效力量? ──學會諮商心理師的對談技巧,用有效對話,撫平所愛之人的情緒與傷痕。── ...

  • 電子書: NT$ 294

    人生四千個禮拜,不夠我們每次都做出漂亮的選擇。 關鍵四堂心理學,讓選擇變簡單   ★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本書證明了選擇越少,反而越好。」   ★授權20國以上、goodreads萬人好評,暢銷20年心理學經典   ★TED演講破除千萬人的迷思,台下遍布金融、零售、餐飲、廣告、娛樂業者

  • 詳細資訊

    後佛洛伊德時代重量級精神分析著作
     
    互為主體性學派是當代自體心理學和關係學派精神分析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當代精神分析理論研究的重要力量。該學派的基石性著作《體驗的世界》,則清晰地表達了互為主體性學派在西方哲學維度與臨床精神分析維度上的立場與觀點。

    本書作者們在反思古典臨床心理學、自我心理學的局限後,借助了胡塞爾等人的現象學思想和寇哈特自體心理學的發展,針對所謂孤立心靈等概念,對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開足了批評的火力。他們認為,所有的心理過程,都源於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非孤立的心靈內在產物。孤獨的心靈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實際的人類生活及臨床精神分析過程,總是兩個主體甚至更多的系統一起交叉影響後的發展,這種發展以體驗的方式持續流動著。
     
    這些思考將帶領臨床工作者以更開放的態度去傾聽案主的語言以及來自自己的聲音,而無論哪一方的視角,都會受到交互關係的影響,形成微妙的「共振」,進入同一個存在維度。採用互為主體的觀點,以精神分析方法嘗試理解並治療思覺失調、解離等嚴重精神病性狀態,因此成為可能。
     
    這本後佛洛伊德時代的重要精神分析著作,是三十年合作研究的結晶,對學者與助人工作者而言,想了解當代的精神分析如何藉由與哲學的對話,重新審視人類心靈的深度與複雜性,並落實於臨床應用,本書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現象學與精神分析都逼近了人類經驗的原初地帶。不論對於喜好歐陸哲學或心理治療、心理諮商的讀者來說,本書提供的是在人類經驗的根本處討論療癒的種種模式。」—李維倫
     
    本書特色
     
    ★後佛洛伊德時代的重要精神分析著作,對精神分析以及當代哲學有興趣者,本書將是必讀作品。
    ★探討互為主體性理論在臨床精神分析中的應用,也是該領域第一本在台面世的著作。


    作者簡介

    羅伯.史托羅洛(Robert D. Stolorow)

    精神分析學者,是美國洛杉磯當代精神分析學院(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Los Angeles)的創始成員,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以互為主體性理論、後笛卡兒主義精神分析以及情感創傷等領域的研究聞名,並於2012年在國際精神分析教育論壇上獲頒漢斯‧勒瓦德紀念獎(Hans W. Loewald Memorial Award)。主要作品有《世界、情感、創傷:海德格和後笛卡兒主義精神分析》(World, Affectivity, Trauma: Heidegger and Post-Cartesian Psychoanalysis)、《創傷和人類存有:自傳式、精神分析式,以及哲學式的反思》(Trauma and Human Existence: Autobiographical, Psychoanalytic, a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以及與人合著的八本著作。

    喬治‧艾特伍(George E. Atwood)

    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心理學榮譽教授,也是美國紐約主體性精神分析研究學院(Institute for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Subjectivity, New York)的創始成員,著有《瘋狂的深淵》(The Abyss of Madness)以及七本與人合著作品。他與史托羅洛博士在將近五十年的學術生涯中聯手合作,致力於以現象學式探問的形式重新思索精神分析。

    唐娜‧奧蘭治(Donna M. Orange)

    精神分析師和哲學家,於紐約大學博士後研究計畫以及主體性精神分析研究學院擔任教職,著有《給臨床人員的讀本:當代精神分析和人文主義心理治療的哲學資源》(Thinking for Clinicians: Philosophical Resources for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and the Humanistic Psychotherapies)、《受苦的陌生人》(The Suffering Stranger)、《滋養臨床專家和人道主義者的內在生活》(Nourishing the Inner Life of Clinicians and Humanitarians)等多部作品。

    譯者簡介

    吳佳佳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精神分析研究取向碩士,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心理學博士,德國海德堡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心理治療整合、精神分析與家族治療比較、心理創傷與心理韌性等。同時也是心理諮商師、譯者,參與中德家族治療等系列培訓專案的翻譯,出版譯著《精神分析複雜性理論》、《犯罪心理分析》等;發表學術論文《文化情境主義下的心理創傷與心理彈性研究進展》、《德國家庭治療師史第爾林論家庭治療的藝術性》等。

    媒體推薦

    名人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李維倫 |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周仁宇 | 兒童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師、人類學博士
      林俐伶 | 精神分析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及美國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徐 鈞 | 臨床心理學家、國際自體心理學會會員
      張凱理 | 台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

    各界讚譽推薦

      自體心理學的後寇哈特時代的發展,主要有二,其一,就是羅伯‧史托羅洛、喬治‧艾特伍、唐娜、奧蘭治、伯納‧布蘭洽夫特(Bernard Brandchaft)等人完成的互為主體性理論,其二,就是霍華‧巴卡爾(Howard Bacal)提出的特異性理論(specificity theory)。前者,回到現象學的傳統,改寫了精神分析;後者,則屬臨床理論。兩者,都與當今顯學,關係學派精神分析(relational psychoanalysis),有深刻交集和對話。--張凱理/台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

      這本書可以擴展一個臨床家看待臨床現象的視角、對工作的省思,也為診療室裡的哲學議題與現象提供了更豐饒的思想基礎。因為對一個人體驗到的環境的重視,書中故事引人入勝,值得一讀!--林俐伶/精神分析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及美國精神分析學會會員,秋隱精神分析工作室負責人

      一部清晰、精煉、深刻的著作……依循舊作《雲中的臉龐》一貫傳統,其中揭露了有害的「孤立心靈」思維模式之源起,《體驗的世界》這本傑出的作品包含了作者們對笛卡兒心理傳記式取徑充滿洞見的運用;接著作者們對此一觀念的歷久不衰追本溯源,不僅檢視了佛洛伊德以及古典精神分析,還論及其在寇哈特、人際取向傳統,以及當代的關係學派思維中的遺緒;本書結尾則對精神病性和創傷狀態,提出他們深具啟發性的運用架構。每一位對精神分析理論和實務抱持嚴肅興趣的人,本書是必不可少的讀物。--路易.布雷格博士(Louis Breger, PhD)《佛洛伊德:視域之中的黑暗》(Freud: Darkness in the Midst of Vision)作者

      在這部重要的著作中,作者們將我們因某種方式而被限縮了的體驗,以他們的視角擴展和重新脈絡化,並且提供了額外的治療性影響,讓一度因被視為心理發展上有所損傷而被摒棄在一旁的人們,得以重新捕捉他們性格的各個面向,以及其鮮活的體驗。一個卓越的貢獻。--保羅.沃許泰博士(Paul L. Wachtel, Ph.D.)紐約市立大學臨床心理學特聘教授

      了不起的成就……《體驗的世界》為當代哲學和精神分析各自的創造性發展兩者間的巨大鴻溝,搭起了一座橋梁。不過對於執業的分析師更為重要的是,這本書喚起了我們對於情感、脈絡、以及視角的重要性的意識,在互為主體性系統下病人和分析師──事實上,是我們所有人──生活之所在。--約瑟夫.李希登堡醫師(Joseph Lichtenberg, M.D.)《精神分析的探問》期刊(Psychoanalytic Inquiry)總編輯

      這本臨床小書完美地闡述了笛卡兒主義與互為主體性系統對心靈的觀點之治療性意涵的對比。為作者群揭露了當前流行的投射性認同概念背後隱藏的笛卡兒式假設大聲喝采。--瑪西亞.卡維爾博士(Marcia Cavell, Ph.D.)《精神分析式的心靈:從佛洛伊德到哲學》(The Psychoanalytic Mind: From Freud to Philosophy)作者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