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nkers50 年度 10 大最佳管理新書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好評推薦
★《財星》每日CEO專欄 Fortune’s CEO Daily 推薦閱讀
★ 彭博社、麥肯錫、《金融時報》、《環球郵報》年度最佳商業書
一本從心法到實作的完整策略教戰書! 策略權威魯梅特繼《好策略、壞策略》,暌違10年最新力作 從診斷企業挑戰、聚焦關鍵點、到採取連貫行動 首度完整全解讀!
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2050年碳中和…… 你的企業準備好了嗎? 第一本為實踐ESG而生的實戰攻略 經營思維、導入方法、執行技巧、打造方案 通通都有!
ESG 讓好公司,變成偉大的公司 ★費時20年,解析上萬家公司經營實例 ★ESG研究權威、哈佛商學院教授塞拉分醞釀10年著作 企業家、經理人、員工、消費者、投資人必讀 兼顧企業目的與股東利益的經營趨勢 企業實踐ESG的最佳指南
✭《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最佳書籍 誰說永續、獲利只能二選一? 本書為投資人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實際作法 全面實踐ESG,打造兼具永續與獲利的新商模
如果你心中對於能否擊敗對手有那麼一絲懷疑,請立刻拿起這本書。 ──《競爭大未來》共同作者、策略大師 哈默爾(Gary Hamel) 第一本讓歐洲首席經濟學家欲罷不能、愛不釋手的策略書 金融時報、高盛集團「年度最佳商業書獎」決選名單
比爾.蓋茲:「想更上一層樓的管理者,必讀的一本書。」 1999 年,傳奇創投家約翰.杜爾拜訪Google。當時這間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沒有實際的事業發展計劃,但是他們抱負遠大,想的是年營收百億美元的未來。杜爾被佩吉和布林兩位創辦人說服了,押下19年創投職涯最大的賭注,挹資近1,200萬美元,條件...
產業崩解、生態系重組,是現在所有企業面對的挑戰! 當機會與威脅都不再依循傳統產業界限, 誰是夥伴?誰會變成潛在勁敵?該如何競爭? 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贏錯賽局,比競爭失敗更快被淘汰! 《恆久卓越的修煉》管理大師柯林斯盛讚:21世紀最重要的策略思想家之一 《MI...
不論領域、大公司、中小企業都在談數位轉型,但想要轉跟怎麼轉永遠是兩回事,不要讓數位轉型成為你們公司的痛點。 台大商學院教授黃俊堯現身說法,分享數位轉型的眉角!
「每一頁都有深刻的想法,每個故事都會改變你的工作、領導方式,以及你對世界的影響力!」──美國行銷大師 賽斯.高汀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管暢銷書 ◆摩根大通、《彭博社》《圖書館雜誌》年度必讀選書
金融風暴、911恐攻事件、SONY衰退、Facebook崛起…… 這些看似無關,卻都有一個被嚴重忽視的共通點──穀倉效應! 政府、企業、團隊、個人,都是一座座穀倉。 雖然穀倉讓世界井然有序,但當大家活在自己的小圈圈, 就會造成不知變通,看不見危機,犯下嚴重錯誤。 8大案例 x 6大原則,教你破除...
叱吒風雲的尖牙企業並非堅不可摧 投資銀行家X哥倫比亞教授解構FAANG的真實優勢 教你洞悉數位環境中商業運作顛撲不破的底層邏輯 發現電子商務、數位旅遊、共享經濟、網路廣告的商機 投資原創內容反而削弱Netflix的經營優勢? 空間共享相對於汽車共乘,Airbn...
百思買(Best Buy),一家在零售業虛實之戰中瀕臨倒閉危機的實體通路, 卻能虛實相輔,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雇主企業之一,大幅提高顧客滿意度, 股價遽然成長,連最大競爭者亞馬遜都成為其策略夥伴。 主導這場大逆襲的修伯特.喬利(Hubert Joly), 如何帶領一群人,跌破市場眼鏡,走出一條...
一堂全日本老闆搶修的經營課 讀者大讚 : 洩露這麼珍貴的know-how,沒問題嗎? ★打敗《原則》,榮獲「2021年 Startup‧Venture業界工作者商業選書」大賞 ★橫掃、蟬聯日本7大排行榜的經營冠軍書 日本東證一部上市公司「北方達人」揭密: 如何不衝營收、減少品項、低...
本書由韓國電商平臺龍頭頂尖PO撰寫,告訴你成為團隊核心的必備技能與實戰經驗,從OKR、六頁式報告、敏捷開發到衝刺計畫,讓你一次瞭解國際頂尖企業都在用的成功管理法。
卓越領導人必經的七大考驗, 帶領團隊攀向頂峰、打造永續組織! 七堂最有價值的領導課, 透過600位執行長的親身經歷, 看見自身盲點、學會最實際的管理策略。 ★亞馬遜商管書暢銷榜Top 1★ ★《金融時報》每月選書★ ★《從A到A...
競爭的典範已經改變,領先企業早已投入行動
8個方法,重新定位與擬定策略,打造新成長曲線!
聯合利華永續生活計畫已協助 13 億人改善健康和衛生狀況
IKEA產出的風能和太陽能電量已經超過自家營運所需的32%
印度軟體大廠威普羅撥出210 億美元改變最窮困、最弱勢族群的生活
永續的目標已經改變賽局,領先的企業開始積極行動。它們消除多於自己產生的碳排放量,或是協助設定全新產業標準以產生乘數效果,營造更平等的職場工作條件與環境,著眼於有效永續發展目標,引領組織創造淨正效益。
只設定「淨零」目標,遠遠不夠
「正效益模式」才能徹底翻轉、啟動新成長
將損害的負值提升到超越0的交會點,進入正值區域。正效益模式從每一樣產品、每一場交易、每一個地區和國家,以及每一位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供應商、社區、顧客,甚至後代子孫和地球本身,改善所有受到影響的部分。
本書由聯合利華前CEO波曼與永續企業頂尖權威溫斯頓合著,旨在協助組織自我轉型,成為淨正效益企業,使企業成為全球問題的解方本身。波曼任職期間,引領聯合利華連續11年拿下全球永續企業第一名,實現股東報酬率達近300%,成功達成具競爭力、可盈利和負責任的持續性成長。
書中分章提出8個具體可行的方法:
1. 成為有勇氣、淨正效益的領導者
2. 發掘組織和員工的目的與熱情
3. 實現遠大、進取的目標
4. 建立信任感和透明度
5. 建立 1+1=11 的夥伴關係
6. 推動系統層面的變革
7. 從稅收到遊說再到人權,解決最棘手的問題
8. 將價值觀化為行動,深入組織和品牌
在舊模式中,無法走出新路徑。氣候威脅、貧窮、生物多樣性銳減和種族、性別歧視等,我們的世界面臨太多的挑戰,加入解決問題,就是最好的成長機會,成為長期繁榮的新力量!
齊聲推薦
維珍集團創辦人 布蘭森爵士 Sir Richard Branson
微軟董事長兼執行長 納德拉 Satya Nadella
Salesforce董事長兼執行長 貝尼奧夫 Marc Benioff
聯合利華執行長 喬安路 Alan Jope
宜家家居(IKEA)執行長 布洛丁 Jesper Brodin
美國前副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高爾 Al Gore
各界推薦
本書對全世界商界領袖發起積極的行動號召,挺身迎接我們這個時代最重大的商機和責任。——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
一本寫給領導者、經過深思熟慮、深植於現實管理世界的好書。——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Microsoft)董事長兼執行長
《正效益模式》是一套無懈可擊的主張,讓我們張臂擁抱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每一位企業領袖都應該閱讀這本書。——貝尼奧夫(Marc Benioff),Salesforce董事長兼執行長
《正效益模式》提供一套全新的思維架構,不僅看得到長期效益,也能看到我們為彼此效力的目的和因此獲利立竿見影的成效。——彭安杰(Ajay Banga),萬事達卡(Mastercard)執行董事長
《正效益模式》將勇氣和根據原則所採取的行動轉化成帶動商業成功的策略。它強而有力、說服力十足,而且和你讀過的任何書完全不同。——福維澤(Ken Frazier),美國製藥公司默克(Merck)執行董事長
《正效益模式》提出讓人信服、充滿希望的願景,以及一套探討企業如何應對更公平、更永續未來的實用指南。——喬安路(Alan Jope),聯合利華執行長
這是一本重要著作,探討企業轉型過渡到淨正效益未來時所面臨的挑戰和必要採取的行動。它的寫法讓人耳目一新,直接指明領導者實際行動時必須具備的勇氣和尊重。——布洛丁(Jesper Brodin),宜家家居(IKEA)執行長
本書提出一個有說服力又能激勵人心的充分理由,說明企業可以而且應該為社區做出貢獻並保護環境,進而提升財務表現。——高爾(Al Gore),美國前副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暨世代投資管理公司(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董事長
波曼知道,一旦重量級執行長們挺身支持一個更公平的世界,政府才更有可能會跟進。——恩戈齊.奧孔喬-伊韋拉(Ngozi Okonjo-Iweala),世界貿易組織祕書長、奈及利亞前財政部長
作者簡介
保羅.波曼(Paul Polman)
商業領袖、活動家,2009至2019年擔任聯合利華執行長,現為聯合國全球盟約組織副董事長、共益組織想像(IMAGINE)共同創辦人。致力於敦促企業界加快行動,實現他協助制定的聯合國全球目標(即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應對氣候變遷和社會不平等的各項問題,波曼力主倡議企業應該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金融時報》譽為「十年一見的傑出執行長」。
安德魯.溫斯頓(Andrew Winston)
名列Thinkers50全球頂級管理思想家之一。溫斯頓是廣受歡迎的諮詢顧問和講者,專長永續企業策略、如何打造一間藉由造福世界而盈利的公司,同時也是《綠色商機》(Green to Gold)和《大轉變》(The Big Pivot)的作者,並在《哈佛商業評論》、《MIT史隆管理評論》等知名期刊發表眾多文章。他的策略觀點受到杜邦、3M、HP、嬌生、金百利克拉克、萬豪國際集團、百事可樂和聯合利華等領先企業的追捧。
譯者簡介
吳慕書
政治大學畢業,曾任職國內、外金融機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與科技產業專刊。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