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倫,不只是你的不倫
誰是那個,看不見的共犯?
且聽她和她,對你掏心吐出的切切細語
★ 吳曉樂獻聲朗讀後記〈曾經這世界有她〉 ★ 出道十年,重探初心!小說家吳曉樂以「彷彿考了四次臺大」之力寫就的重磅之作! ★ 回歸教學現場的犀利觀察,細緻重塑新世代教育的學習困局、師生互動與同儕關係。 ★ 世代怎麼複製?親子如何相殺?十年後的現在,是否依然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 「洗練、鏗鏘、技藝純熟的一流小說。」——張亦絢 ▍ 許俐葳(筆名神小風)睽違數年最新創作 許俐葳是備受矚目、深具潛力的寫作者。 她透過水晶般,既透明又銳利如刃的語言,描述世間的邊緣經驗, 劃破名之為「愛」的薄膜,撥開情感以及人性的皺摺。 捕捉無數難以言喻的時刻,看見底下的焦灼、空虛...
★第2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大獎獲獎作品! ★女演員鄧九雲至今最精彩的一次文學創作! ★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女性生命之書! ★「超乎預期的好看!」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 盛讚
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四個男人30年的友誼 × 一部「從回憶中存活」的冒險史詩 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 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榮登美國《紐約時報》、法國《世界報》、日本《每日新聞》書評,來自鬼地方的小說家最新長篇。 ★鑽入深秋!告別「夏日三部曲」,陳思宏超越自我,挑戰小說技藝/記憶,任文字在眼裡造風雨。 ★一場出走法國的行旅,於回憶裡拼湊自我,在羈絆中尋覓自由,不只是柏林,巴黎也要叛逆。 ★致敬所有的女孩和LGBTQIA...
◢獻給所有求愛不可得,卻依然努力的人。◣ 跨性別戀人、人工生殖、多元成家、囤積症⋯⋯ 以「愛」與「家」的變貌,顯影後同婚時代的愛欲群像。 婚約締結不再囿於性別,我們卻仍在愛欲的難題中奮力泅泳: 愛與性是必然?是遊戲?還是叛離? 那些令人欲生欲死的愛,那些渴望圓滿卻扭曲破碎的家⋯⋯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你的不倫,不只是你的不倫
誰是那個,看不見的共犯?
且聽她和她,對你掏心吐出的切切細語
「傷痕累累,我仍要以最妖豔的姿態獨行。
假如你恰好經過、又不經意問起,我將驕傲地揭開所有瘡疤,向你娓娓道來……」
曾以處女作《如果電話亭》驚艷文壇的蔡欣純,出書時才二十四歲。若說第一本書講述著「(後)青春期的成長痛」,那麼這本《細語》就是更涉入人世的華麗懺情錄。
是的,懺情,「我當過別人的小三。」翻篇沒多久,我們就看到,這是女主角作為沒有隱情、沒有苦衷、百分百自願的「小三」,以第一人稱所講述的故事。
如同蔣亞妮在推薦文中所提出:「許多我們曾聽聞的師生戀、部屬與長官的戀愛,甚至是男性比女性年長許多的關係裡頭(從房思琪到近日《人選之人》的亞淨),撇除掉浪漫先行的部分,有沒有一種可能,如同《細語》中,引我聯想的可能——始終是權力關係的引誘。」
是的,即使自願,這仍是不對等的戀愛關係。
當然,如果你以為這整個故事只是關乎不倫,關乎權力關係不對等的引誘,那就又看窄了這本書。很巧妙地,整本《細語》被工整地對折,拆成上下兩部,分別是輯一「情書」和輯二「細語」。上半部〈情書〉寫的是女學生的心緒。她在老師離世後,重回大學校園,重新體驗一次沒有他的大學生活,藉此釐清自己。〈細語〉則全是師母的心聲,寫她在婚姻裡的處境,如何看待先生(老師)的戀情,如何審視自己。而她與女學生們(先生的戀情們)間的互動,又有不可思議的展開……。這是一本看似溫婉、實則激進的書寫。
全書輪流使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讓過去和現在交錯,展現個人內在的時間之流。畢竟每個人身上,都乘載複雜的時間軸線,我們在記憶裡擺渡、航行,試圖為「此時此刻」找到出路。如何從漂浮的「妳」,走到穩固的「我」,確認自己的存在?又如何直面,藏在過於確信的「我」之中,逐漸崩壞卻不吭一聲的「妳」?「情書」是前者,依循時間之流前進,從過去的記憶,艱難地走回此時此刻。「細語」是後者,倒退著走,解放如鬼魅般的自我。
順著讀,倒著讀,像解開一個首尾呼應的謎題,解謎的過程,可能也莫名地療癒了曾被各種關係禁錮的你我。
作者簡介
蔡欣純
一九九六年生,霧峰人,鳳梨田大學法律系畢業,成功大學台文所學生。曾獲桃城文學獎,及榮登二○二○年紅樓詩社「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得主,著有小說《如果電話亭》。信仰是粉紅色大象,灑糖或摩斯密碼。請往這邊走:angeltsai0317@gmail.com。
名人推薦
蔣亞妮 專文推薦
高翊峰、孫梓評、許俐葳、楊佳嫻、蕭熠 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若你喜歡恐怖故事(不只是嚇人)、喜歡幽默(而非耍寶),那麼讀《細語》的過程,一定和我相同,越讀越想偷笑。隱藏的敘事,慢慢浮現,別忘了欣純最擅長的對話,絕不只是「我」與「他」的通信,或者不斷向他人轉述這段不倫關係。精明、成功,不著痕跡的反轉,是欣純小說真正的開關。既然男人不懂我們的身體,雖然女性的身體處處都可以引發高潮,但這座宮殿之中最大與最永動的性器官,永遠是腦。──蔣亞妮(作家)
這或是一個由你走度而尋找我的萌生。外遇師者、網路交友的他人、鋼琴老師與手沖咖啡的手語,作為敘事投射的對象,也是情感檢視的依憑。然,你是誰,你是誰的愛,依舊直涉命題。溝通與愛的無能為力,這一點處理得十分溫柔。──高翊峰(作家)
我讀過一篇報導關於鳳梨。鳳梨是種有針晶的水果,香甜然而有細微的刀割感,讓我想到欣純的文字。這本小說裡提到鳳梨田裏的青春,又甜又美,偶爾帶著果肉爛熟後刺辣的意味。報導最後附上鳳梨在顯微鏡下的樣子,滿滿冰藍色的尖刺。那些針竟是真的。──蕭熠(作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