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生命最強悍的力量
日本最暢銷知名生物學家•擬人化描繪萬物生長皆有時
一本匯聚生物界成長百態、讓人看見生命之美的科普書
人類的過去,與鳥緊密相依 鳥的未來,就是人類的未來 倫敦塔渡鴉、飛鴿傳書、感恩節火雞、達爾文雀、納粹黨之鷹…… 看鳥類如何影響文明進程,甚至改變世界!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放棄魚類之後, 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質, 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地方……」 曾獲「廣播界的普立茲獎」皮博迪獎 科學記者露露.米勒震撼國際媒體的處女作 揉合人物傳記╳自然科普╳自我成長 關於愛情、人生的真相,以及對科學的驚奇執著 一本難以界定,卻感動人心的奇書! ★《歐普拉雜誌》盛...
★國文課閱讀補充最佳文本★ ★為每一個閱讀經典的讀者,提供一條參考方法的路徑★ 一字一詞多詩意,一草一木總關情 穿越三千年旖旎時光,讀懂詩經草木中的浪漫詩意 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美麗邂逅的 《詩經》筆記體讀本
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以及現代,中毒是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死法之一。毒殺是暗中進行並且蓄意的犯罪行為,必須事先計劃。然而,帶毒性的藥草用於治療和施毒之間只有一線之隔――重要的差別只在於劑量!縱觀歷史,不同文化的人類在試驗和錯誤中學習,作者整理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有毒植物故事,有時則是嚇人的謠言。
想守護生物多樣性,就得先全盤了解它究竟是什麼? 一本由英國皇家植物園科學主任撰寫的人文科普書, 結合充滿啟發性的故事和最新科學研究,為我們展示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本書主要介紹2023年與植物有關的科學新發現60篇,也有幾篇與真菌有關的文章。 作者 葉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師,致力於科普傳播,著有《有邊讀邊學生物英文》、《番薯原來是外國人》、《植物與人類社會》、《老葉說ㄏㄨㄚˋ學》、《作物的故事》、《作物人類史:穀物與香料》。經營部落格「老葉的植物王國...
⚡首部橫跨電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的科普巨作⚡ ⚡2022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大眾科學和數學類決選⚡ ⚡讀完這本書,你將對「電」完全改觀⚡
第一本由野生動物現身說法 深入生命教育的動物生態小百科 你覺得「瀕臨絕種」這件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 你是否好奇他們的生活哲學,甚至是對死亡的看法? 你希望用不同的方式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態習性, 並親口聽他們說說世界在他們眼中的模樣嗎?
以演化生物學智慧, 給予21世紀人類的生存指南 大膽!挑釁! 我們如何以智人祖先的大腦與身體, 應對現代生活挑戰!
第一本整合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革命性巨著! 既然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由同樣的化學物質組成的,也有同樣的生理反應,為何人類如此獨特? 人類很特別,常常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問題,當我們手上拿著大包小包走到家門前,馬上就知道怎麼伸出小指勾住門把開門。人類的心智活動也很旺盛:我們有同情心、道德感,懂得抽象...
◎南半球高寒植物山薰香如何跨越赤道來到中央山脈? ◎與加州巨杉齊名的東亞珍貴巨木就在臺灣! ◎臺灣唯一的特有屬植物華參你可曾見過?而它的姊妹竟遠在地球彼端的熱帶美洲? 第一部臺灣高山植物自然溯源史
有些菇,你一生只能吃一次。有些真菌,你不得不對它肅然起敬! 好吃的蘑菇不是植物,而是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屬於「真菌界」。真菌除了以「菇」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更存在於各個被我們忽略、卻掌握存亡關鍵甚至改變人類歷史的位置。當真菌難纏的菌絲開始暴走時,請當心了,它們有可能動搖國本、扭轉戰局...
●把牠們全都殺了! ●不准傷害任何一隻! 某些野生動物族群恢復的程度,讓牠們開始出現在人類的生活裡,例如熊、狼、彌猴等等。與此同時,則有更多人類搬進動物們的地盤。過去野生生物學界探討的大多是如何「復育」和「計算族群數量」,現在的問題卻逐漸變成「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一本關於古代 DNA 如何深刻改變我們對人類歷史重新理解的專書 哈佛大學醫學系教授、古代DNA研究先驅者 大衛.賴克重量級作品
成長是生命最強悍的力量
日本最暢銷知名生物學家•擬人化描繪萬物生長皆有時
一本匯聚生物界成長百態、讓人看見生命之美的科普書
為什麼昆蟲需要經歷幼蟲期?魚類為何得大量產卵?
狐狸媽媽會翻臉不認小孩?小水獺未經學習就不會游泳?
被踩踏的雜草真的會再挺直腰桿?老奶奶是人類演化的最大助力?
生命成長方式多元多樣──沒有正常與標準,只有挑戰和學習
本書以擬人化文字搭配動人手繪插圖,帶領讀者遨遊生物成長大觀園。
人類社會對於成長有既定的認知,然而人類不過是動物界的一員。作者從生物學的角度,描繪成長的方式與定義,以及學習的方法與意義。體悟萬物生長皆有時,我們更能省思生命的價值,以及人類做為自然的一部分,保持各種多樣性才是我們給這個世界和自己最好的禮物。
全書共五大章:
第一章說明大人和小孩的差異有時並不在於外觀或體型,而是具有生物多樣性。有些生物不會養育小孩(昆蟲、兩棲類、爬蟲類),有些生物則會養育小孩(鳥類、哺乳類);前者只能採取大量生育的方法增加後代的存活率,後者則發展出保護自己和小孩的不同手段。
第二章談生物的成長和學習。昆蟲依靠與生俱來的本能生存,無須學習,就知道該如何求生。然而大多數的哺乳類動物是依靠智能生存,子代需要親代的照顧與保護,藉由遊玩與體驗學習生存的方式。
第三章論及生物多樣性。生物演化的過程中,有些部分是不變的,例如人只有五根手指。但有些特徵維持多樣性,例如有些植物的果實裡同時有生長慢和快的種籽。演化過程中有益的特質會持續下去,而無法分別優劣的部分則維持多樣性。
第四章主題是測量成長的方法。作者以植物的生長為例,說明成長並不是只看長得高、長得壯,有時候會因應環境而有不同形式的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則。
第五章總結成長的概念,作者認為生物都有成長的力量,那並不是靠有意識的努力,而是時候到了就該成長,循序漸進地進行。大人能做的事情,是為孩子準備好適合成長的環境。
讀者讚譽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水獺,河馬,及其他植物昆蟲等的成長方式,對照人類的想法。我們可以藉由觀察自己與身邊的人事物,重新檢視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作者還有其他有趣的書籍,我會再找這些書來看看。
◎我在保育員的學習會上讀了這本書,用很簡單的方式說明了深奧的內容。
◎很棒的一本書。寫得淺顯易動,但內容卻又很深奧。雖然主要是講述各種不同生物的成長方式,但卻不是以此為主旨,而是藉由各種不同生物順應環境的成長方式,依靠本能或是運用智慧的學習,發展出多樣化的型態這些現象,反思人類社會的狀況。稻垣老師的書真的很有趣。
作者簡介
稻垣榮洋
一九六八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靜岡大學農學院教授、農學博士,專業是雜草生態學。岡山大學研究所農學研究科畢業後,進入農林水產省就職,之後進入靜岡縣農林技術研究所任職高等研究員。
著有:《全世界最感人的生物學:用力的活,燦爛的死》、《西瓜的種子為何四散於果肉中》、《身邊雜草的愉快生存法》、《蔬果觀察記》、《蝴蝶為何會停在葉菜上》、《近在身旁的野草:日本之心》、《弱者的生存策略》、《德川家的家紋為何是三葉葵》、《撼動世界歷史的14種植物》。
身為植物學者,稻垣榮洋相信觀察自然環境與生物世界,可以反思人類生活。著作引起廣大迴響與好評,榮登日本暢銷的科普讀物。
譯者簡介
陳幼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日組畢業,喜歡白腹琉璃藍和朱鸝紅。心靈原鄉是鴨川、難波、溫羅汀和花蓮,分靈體存放在戲院和師大本部,譯有《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和路邊的野鳥做朋友》和《和古代恐龍做朋友》、《恐龍變成鳥》等科普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