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喜歡的東西、明天可能棄如敝屣。
但喜歡就是喜歡過。
謝謝今天的世界,我們曾經在這裡。
寫給降生千禧年/疫後一代的生活守則
許瞳「現在進行式青春三部曲」最終部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寫了喜歡的東西、明天可能棄如敝屣。
但喜歡就是喜歡過。
謝謝今天的世界,我們曾經在這裡。
寫給降生千禧年/疫後一代的生活守則
許瞳「現在進行式青春三部曲」最終部
本書是許瞳「現在進行式青春三部曲」最終部。首部曲《裙長未及膝》寫十六歲台北女高中對未來的想像;二部曲《刺蝟登門拜訪》聚焦大學新鮮人的主題;做為最終部的《明天還能見到你嗎》,則在疫情的時代脈絡下,思考離開學生身分、面對未來、該如何活著……千禧世代的切身與認同問題。
身為網路原生世代的許瞳,以青春與城市書寫為切角,穿越虛擬、踏出房間、回到真實世界,她記錄家庭、自我與同世代青年的故事,輻射至社會上隱而未現的他者,以及在世紀疫情席捲之下,被籠罩在暴風圈內的青春紀事。
成長讓人有了討厭的人可以原諒,有了親愛的人想要迴避。
生活不是寫作的材料,但寫卻是她活著的證明。
明天還能見到你嗎?或許故事中你能看見自己。
「文學不能助人找到真實,只是打出一把鑰匙,重返當時其中一人的房間。在這個故事裡,鑰匙通向我這版本的世界。如果你順利登入,我會在裡頭歡迎你:幸會幸會,很高興你發現這本書。」——許瞳
名家推薦
「《明天還能見到你嗎》是更加貼近、揭露作者自身的作品,而這裡所收藏的文字,捕捉了許瞳做為獨生女的天寵嬌憨,也捕捉了她初入社會的挑戰與重構。」許菁芳|作家——專文推薦
李筱涵|作家・文學研究者
張瑋軒|作家・《女人迷》創辦人
鄭宜農|創作歌手
蔣亞妮|作家
——明天見推薦(按姓名比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瞳 Hitomi Xu
一九九九年生。寫作始於北一女中人文社會班。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倫敦大學學院(UCL)MA Digital Media: Critical Studies 畢業。
出版個人散文集《裙長未及膝》(二〇一七,聯合文學)與《刺蝟登門拜訪》(二〇一九,悅知文化),記錄青春想像及橫渡成長期的領悟。二〇一八年共同創辦《不然呢 Brand New》青年文集,獲貓取廣告公司及統一企業贊助,出版華文圈「十八歲以下」創作者作品,關注年輕世代的青春書寫。曾任紀州庵文學森林、臺灣文學基地駐館作家,二〇一七年以台灣作家身分赴杭州參與「兩岸文學對話」。曾於 TEDxYOUTH、《聯合報》年度女性專題等場合公開演講。書評、散文作品及影評見刊於《聯合文學》《幼獅文藝》及 BIOS MONTHLY。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