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史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伊拉克史

兩河流域的榮與辱

  • 出版日期: 2023/12/04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3705234
  • ISBN: 9789571476704
  • 字數: 122,177
紙本書定價:NT$ 370
電子書售價:NT$ 278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孕育古文明的肥沃月彎,何以成為烽火連天的戰場?

兩河流域的人民,自古雖飽受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氾濫所苦,卻能憑藉洪水沖積後的肥沃土壤,創造出歷史上最古老的農耕文明之一。城邦四立、王國興起,以及隨之萌發的人類智慧基石:宗教、文字、神話、數學、天文、醫學……,「美索不達米亞」不只是地理名詞,更代表古老文明的黎明時分。
這塊成就人類文明、靈性的搖籃,如何化作流淌血與淚的悲痛地?本書參酌豐富史料,以政治、文化為主軸,細述伊拉克的數千年歷史,邀您一同見證兩河流域的榮與辱。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38

    這一切的起源,要從十九世紀的愛爾蘭大饑饉說起。 在人民普遍貧窮的情形下,馬鈴薯成為愛爾蘭人的主食,但突如其來的馬鈴薯病害,造成愛爾蘭的糧食嚴重不足,再加上傳染病的盛行,陷入絕境的愛爾蘭人只能選擇遠赴他鄉、孤注一擲。如今,愛爾蘭國內人口約有五百萬人,卻有七千餘萬的愛爾蘭後裔分布於世界各地!

  • 電子書: NT$ 353

    扎馬會戰的慘敗使迦太基失去再戰的可能,漢尼拔引退之後,羅馬再無敵手,加速了羅馬稱霸地中海世界的進程。西元前146年,羅馬踏破迦太基城,七百年的北非古國,就此化為一堆瓦礫,取而代之的是「屬省亞非利加」。

  • 電子書: NT$ 285

    本書詳盡敘述東歐地理背景與民族分布,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巴爾幹國家的近代歷史,與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各國之演變。書中述及東歐諸國自1944年相繼淪入「鐵幕」,由共產政權掌握近半世紀的歷程,以及1989年後各國陸續走向民主化的道路,尤其引人入勝。

  • 電子書: NT$ 338

    本書詳盡敘述東歐地理背景與民族分布,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巴爾幹國家的近代歷史,與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各國之演變。書中述及東歐諸國自1944年相繼淪入「鐵幕」,由共產政權掌握近半世紀的歷程,以及1989年後各國陸續走向民主化的道路,尤其引人入勝。

  • 電子書: NT$ 245

    維京人・北方十字軍・卡爾馬聯盟・瑞典帝國・斯堪地那維亞主義 中立政策・北歐平衡・北歐理事會・黃金60年代・NATO和EU⋯⋯    

  • 詳細資訊

    孕育古文明的肥沃月彎,何以成為烽火連天的戰場?

    兩河流域的人民,自古雖飽受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氾濫所苦,卻能憑藉洪水沖積後的肥沃土壤,創造出歷史上最古老的農耕文明之一。城邦四立、王國興起,以及隨之萌發的人類智慧基石:宗教、文字、神話、數學、天文、醫學……,「美索不達米亞」不只是地理名詞,更代表古老文明的黎明時分。
    但四通開放的環境,也引來周邊民族的競逐,從巴比倫、亞述、迦勒底等國,到後來波斯、阿拔斯、蒙古、鄂圖曼等政權,這塊相當於今日伊拉克的土地,在內政紛擾、族群衝突的衝擊下,動盪不斷;而現代世界對石油的渴求,更引來鄰近國度與美國霸權的覬覦,人民難以休養生息。直至今時,伊拉克仍然是個充滿不安的國度。
    這塊成就人類文明、靈性的搖籃,如何化作流淌血與淚的悲痛地?本書參酌豐富史料,以政治、文化為主軸,細述伊拉克的數千年歷史,邀您一同見證兩河流域的榮與辱。

    ▍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千年古都的興衰
    距今四千多年古巴比倫城建立,是美索不達米亞最繁榮的城邦之一。西元前七世紀,巴比倫成為迦勒底帝國的首都,迦勒底之王尼布甲尼撒,建造了嶄新的巴比倫城,使其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偉大的城市。強大的迦勒底攻陷了耶路撒冷,毀滅了所羅門的聖殿,從此成為猶太天啟文學中惡魔的象徵,而繁華榮美的巴比倫大城,也成為虛浮墮落物質世界的代名詞。然而在後世的長年混戰中,巴比倫逐漸被破壞、沒落,巴比倫大城終究傾倒了,成為一片荒蕪。

    ▍和平之屋的宮廷,卻始終不見和平降臨
    西元八世紀中,阿拔斯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被認為是伊斯蘭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首都巴格達,意思為「和平之屋」,是當時全世界科學、經濟、文化的重心。然而和平之屋的宮廷,卻無法常保和平。家族成員時常為了爭奪哈里發大位相互殘殺,在兄弟鬩牆的情況下,阿拔斯家族引入土耳其奴隸作為軍事後盾,反而導致國家遭到土耳其人控制。最後,這一切全都摧毀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下,巴格達淪為廢墟,橫屍遍地,往日的繁華幻化作一場榮耀的浮夢。

    ▍今日的伊拉克,為何成為烽火連天的戰場?
    現代人對於伊拉克的印象,常是永無止盡的戰火,這個文明古國是如何變成今日的樣貌?在海珊執政之後,他以強硬的手段奪取利益,與鄰國交惡。先是因為領土爭議與伊朗爆發兩伊戰爭,不久後又為了石油利益出兵科威特,引發波斯灣戰爭。戰爭造成經濟萎縮、債臺高築,尤其是波斯灣戰爭換來了聯合國聯軍的攻擊以及經濟制裁,導致原本惡劣的經濟狀況又雪上加霜。與此同時,伊拉克國內庫德人與阿拉伯人、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衝突也從未停息。伊拉克從輝煌的文明古國,在獨裁者的貪婪與族群宗派衝突的撕裂下,成為飽受蹂躪的悲劇之地。

    作者簡介:
    鄭慧慈
    沙烏地阿拉伯紹德國王大學阿拉伯語文學博士,臺灣首位於阿拉伯國家獲得阿拉伯語文學博士者,曾任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外國語文學院院長,現為退休教授。
    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並於巴拿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是巴拿馬大學第一位外籍榮譽客座教授,更是該學院第一位來自亞洲的客座教授。
    著有Khilāf al-Akhfash al-Awsaṭ ʿan Sībawayh min khilāl shurūḥ Al-Kitāb ḥatā nihāyah al-qarn ar-rābiʿ al-hijrī(《伊斯蘭曆四世紀末以前Al-Kitāb及其闡釋書中Sībawayh與al-Akhfash al-Awsaṭ的理論歧異》)、Taḥqīq Dīwān ʿĀmir bn aṭ-Ṭufayl(《ʿĀmir bn aṭ-Ṭufayl詩集考證》)等多本以阿拉伯文撰寫的專書,以及《阿拉伯半島史――伊斯蘭的崛起與地緣爭霸》、《阿拉伯文學史》、《阿拉伯奇想千年》、《解讀阿拉伯——咖啡的故鄉.文學的國度》等書。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