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0年代問世以來,團體治療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其有效性與個別治療相當,不論在心理健康、物質濫用障礙或生理疾病的處遇上,都是如此。但大多數心理治療從業人員極度缺乏團體治療訓練,對其理論和運作機制也一無所悉。
本書是為有志學習團體治療的專業人士而寫,其最重要的基本假設之一,是「此時此地」(here-and-now)的人際互動在有效的團體治療中至關重要。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把傷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 「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 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你總是不停歇地往前衝刺嗎? 因為你恐懼一停下來,你就不夠有用、不夠好、不夠優秀…… 8個令人泫然欲泣的真實生命故事...
EFT情緒治療已被科學證實,能有效解決多數個案的心理問題,並協助他們展開全新的人生。其中的關鍵因素是什麼?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答案是:治療師。 然而,一位專業治療師的養成過程實屬不易,必須經過長期專業知識的培養,與實務經驗的磨練,甚至在遇到艱難的個案諮商時,仍需要更專業、經驗更豐富的治療師指導...
受到性騷擾、目睹暴力、發生車禍等重大事故時, 「僵住沒反應」不是你的錯,這是動物自我保護的本能機制! 但是「凍僵反應」卻是導致創傷的原因, 唯有進行「解凍」,才能真正走出創傷! ★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彼得.列文代表作 ★譯為22種語言的世界必讀之作
對於在強烈痛苦情緒中掙扎的人, 是一條求生道路; 對於任何追尋心理健康和幸福的人, 是一個完美的起點! 所有可以讓你改善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都在這本書了!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2年療癒大作。 有一種痛,我們難以述說──羞辱創傷。 而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 羞辱創傷,是我們教養文化裡, 最沉痛巨大的傷害。
★《高敏感是種天賦》百萬暢銷天后伊麗絲.桑德全新力作!★ 寫給看見親近之人受苦,難以置身事外的我們。 當所愛之人面臨失戀、失婚、失業、生病……的人生低潮, 如何開啟一場療癒對話,才能讓我們化支持為有效力量? ──學會諮商心理師的對談技巧,用有效對話,撫平所愛之人的情緒與傷痕。── ...
自1940年代問世以來,團體治療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其有效性與個別治療相當,不論在心理健康、物質濫用障礙或生理疾病的處遇上,都是如此。但大多數心理治療從業人員極度缺乏團體治療訓練,對其理論和運作機制也一無所悉。
本書是為有志學習團體治療的專業人士而寫,其最重要的基本假設之一,是「此時此地」(here-and-now)的人際互動在有效的團體治療中至關重要。作者亞隆和雷斯克認為,案主來到治療室,尋求的不是對過往的洞察,而是對當下的改變與對未來的希望。真正有力的治療團體能提供一個舞台,讓案主自由地與他人互動,藉由幫助成員識別和理解他們互動中的問題,最終改變案主適應不良的模式。
在本書中,作者精心探索了團體治療11個療效因素的作用,並整合了團體治療實務之最新知識和智慧結晶。第六版引入新的臨床素材,大量採用實例帶出重要概念和原則,且為因應COVID-19疫情帶來的挑戰,特闢了線上團體的章節。不論是學生、受訓者、一線專業人員,以及督導者和教師們,皆能從本書獲益。
這本書是真正的經典。鑑於愈來愈多國家的公衛系統接納團體心理治療,這個最新版本對臨床工作者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幫助,它也卓越地將研究結果和臨床智慧連接起來。本書支持了好幾代團體心理治療師,同時它也更新了團體的理論與實務議題。
──伯納德‧史特勞斯(Bernhard Strauss),德國耶拿大學教授
這個新版本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從亞隆和雷斯克傑出合作的智慧和專業中獲益。這個作品在無價的臨床見解和案例方面都保留了過去版本的優點,並且引入新素材來強化此版本。為了因應COVID-19疫情帶來的挑戰,他們增加了一個有關線上團體的章節。我期待與我的學生和同事分享這個彙整近期研究結果的新版,這是一個有價值的資源!
──艾?西斯‧D‧亞伯內西(Alexis D. Abernethy),福樂院心理學教授
亞隆和雷斯克的合作為這本書帶來了新的創意——這本書已經塑造了50年前它幫助催生的領域,這是其他書本無法做到的。他們在扎根於當今學術研究的狀況下,進一步既廣且詳盡地發展其人際關係模式,使這本書對各種取向的治療師都有嶄新的意義,它是實務者和教師的永恆寶藏。
──約翰‧沙波貝斯基(John Schlapobersky),《從長椅到團體:團體分析心理治療實務》作者
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
王浩威 |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王麗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優聘教授
吳秀碧 | 台灣團體諮商與治療研究學會創會者
柯慧貞 |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
翁士恆 | 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張達人 | 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仁慈醫院院長
曹中瑋 | 資深諮商心理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副教授
許明輝 | 紐約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大隱心理諮商所所長、台灣團體關係小組創辦人
陳俊霖 | 榮格分析師、亞東紀念醫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
陳斐娟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職所暨師培中心教授兼諮商輔導中心主任、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
陳登義 | 臺中靜和醫院醫療顧問
黃龍杰 | 中崙諮商中心資深心理師、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作者簡介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MD)
1931年六月十三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高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他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開創了風格獨特、也啟發無數人的治療思想。
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他的著作極受重視,其中《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存在心理治療》為心理治療的經典教科書,而一部部散文與小說,包括《日漸親近》、《生命的禮物》、《凝視太陽》、《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一日浮生》等,均是全球暢銷之作。在妻子瑪莉蓮病逝之前,兩人合著《死亡與生命手記》。
莫林.雷斯克(Molyn Leszcz, MD, FRCPC, CGP, DEFAGPA)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精神醫學教授、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學會(American Group Psychotherapy Association)理事長、本書以及《心理治療執行要點:獲取治療的有效性》(Psychotherapy Essentials to Go: Achieving Psychotherapy Effectiveness)的共同作者,目前居住於加拿大多倫多。
審閱者簡介
謝珮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於精神科帶領病房及門診團體,於社區帶領母嬰團體、人際取向團體與跨孕產期團體,長期投入嬰幼兒家庭心理健康之實務與研究,中山醫學大學2023年醫學院教學優良教師,獲2023年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聯合會傑出人士貢獻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