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浪漫的歐洲生存指南
★ 歐洲不浪漫?
★ 非典型歐洲觀
★ 顛覆你對歐洲的既定印象
二戰後,歐洲經濟一度蓬勃發展,歐盟的成立更開創一片前景燦爛;但隨著經濟的衰退、右翼絕起、移民爭議不斷,歐盟定位搖擺未明
歐洲各國如何面對各自的危機與轉機?身為一個在地的他者,又該如何在一座座文化豐沛、歷史悠久的城市間,找到最適宜生存的姿態?
10大黑科技 改變全世界 科技發展不斷顛覆各行各業,也為個人、企業乃至國家訂定了新的競爭規則。《財訊》獨家針對120位產官學界人士進行調查,選出十大即將為全世界帶來巨變的新科技。在這個科技驅動的時代,誰能搶先掌握科技趨勢,誰就能掌握先機。
垃圾堆裡的隱形冠軍 用炸雞排廢油開飛機!142兆再生商機「大腦」在台灣 一罐奇特瓶裝水,藏材料世紀變革 日本可口可樂、雀巢、惠普為何都來台求援? 公開!全台再生材料廠黃金名單 全球首台AI廢油回收機、美妝巨頭再生瓶夥伴 綠建材現身沙國新未來城、廢漁網眼鏡推手
練習變幸福 台灣人鬱卒創新高,你需要前進的力量 主持天后歐普拉、哈佛名師傳授 4個刻意打造「幸福支柱」的轉運故事 《情緒勒索》作家周慕姿、義大醫院院長、25年大牌記者、傳奇建築師 快樂類型測驗〉你是啦啦隊長或科學狂人 5方法自癒〉擺脫人生裡的「我不配」、「軟柿子情結」
台積電.英特爾 決戰AI 2月21日,英特爾在舊金山發表專為AI設計的系統級晶圓代工服務;3天後,台積電位於日本的熊本廠開幕,半導體雙雄同時聚焦AI,其實背後更多的是地緣政治的角力。 英特爾和台積電雖相互競爭,但也彼此合作。相同陣營裡,新競合時代的開始,將牽動未來供應鏈的勢力消長,值得投資人密切...
最敢消費的享世代,引爆「最後一分鐘」 兆元商機 這群人正在改變台灣的消費市場!他們是位於25至35歲、約350萬的「享」世代,有七成五未婚、單身,是史上消費行為最獨特的族群。
最神祕AI妖股 美超微憑什麼夯 嘉義貧農之子梁見後圓「美國夢」,拚出1.5兆市值伺服器王國 速度至上,組梁家兄弟供應鏈,大弟梁見發開會遲到30秒被罰站 爭議黑歷史,財報遲交、不實,曾遭美國證交會摘牌罰款 投資12年的華爾街鐵粉最新持股動向,高純度美超微概念股、基金解析
廣州、東京直擊》全世界為何擋不住Shein「便宜貨」? 中國「下沉時尚」席捲全球 解密中美貿易戰下的奇兵大本營 像「紙糊」的衣服如何征服美國少女心? 專訪 Shein供應鏈「打得Zara沒還手之力」 對台影響 蝦皮、五分埔、電商衝擊解析
別再為了Excel加班! 求學時為了一窺職場真面目,我特意申請大型企業的實習機會,企圖體驗上班族生活。工作內容我已經不太記得,但在一個短短的暑假,主管教會了我一項至今受用無窮的硬技能:Excel。我一開始按照主管交代的做法,拉表格、輸入公式、統整銷售數據。直到離開這份工作,進到其他公司後才發現...
【拒絕自滿的 4 個行動】 領導人的不安逸練習 當員工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工作,當團隊永遠從去年的計劃出發,小心,公司已經悄悄滋生了自負與安逸的心態。
洞悉成敗、總結經驗、提煉智慧 復盤的技術 「復盤」是圍棋術語,指的是下完一盤棋之後,重新走一遍剛剛的棋局,交流哪裡下得好、哪裡下在別處更好,它是許多職業棋士進步的關鍵。用在工作上,復盤是檢討過去表現,從經驗中學習和成長。 道理淺顯易懂,卻少有人執行。試想:你有多久沒回顧個人和團隊的工作狀況...
【問題推不動,效率太低落?】 原來,關鍵就在摩擦力 過時的規則、繁複的流程,每一個步驟都在拖累你的效率,你是否也覺得工作中充滿各種障礙?跨越摩擦力的三大陷阱,才能讓對的事情更容易做到,讓錯的事情更不可能發生!
招財金龍股 賺不停好公司 龍年投資穩中求勝,從優質好公司下手選股,才能築起護城河。特蒐10年來台股賺最大、配最多的好公司,並篩出今年營收可續強或逆轉勝的明星股,龍年投資賺不停。
推翻效率迷思,人生更有餘裕 反轉時間管理 你是會寫每日待辦清單、安排行事曆的人嗎?你覺得這麼做,會讓你更有效率嗎? 即便大多數工作者都試著「管理」時間,但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時間永遠不夠用,就算精密計算時間、完成更多的事,卻失去了充實的人際關係、內心平靜與生活平衡,甚至感受不到自信與快樂。 ...
本期是借鏡比利時超現實主義藝術家René Magritte作品
藉由主體的凝視,將歐洲各地建築地標反射在特寫眼球的玻璃體上,一覽同一片天空下的歐洲;
搭配紙張撕裂破洞的痕跡,也有著一層『看破、揭穿』真實歐洲的隱喻。
《換日線》以全新面貌迎來2018,
今年,我們將以「地區」作為封面主題,帶領讀者朋友們紙上駐點,深度走入在地人的日常,貼近換日線作者們生活的軌跡。
根據「換日線讀者大調查」,
歐洲是多數讀者朋友們的首選──蒐藏二月春季號,跨越最遠一萬公里的距離、八小時的時區,和換日線一起連線歐洲。
拿到剛出爐的春季號《換日線》,「不浪漫」三個大字映入眼簾──你是不是有點錯愕?
奇怪,市面旅遊書、旅行社廣告,乃至旅遊部落客書寫,不是都把歐洲形容得既浪漫又夢幻嗎?
為什麼《換日線》偏偏要說,歐洲不浪漫?
請先別誤會,此處的「不浪漫」並無貶義,而是帶有編輯部的雙重企圖:
首先,我們清楚認知到個人的有限與角度之多元,沒有一種書寫,能夠完整收納一個地域的全貌。與其替歐洲下一個狹窄的定義,不如挑戰刻板印象,開創思辯空間。「不」浪漫不等於嚴肅或無聊,反而有很多「浪漫」之外的可能性,有待讀者們發掘與補充。
另一方面,此次收入封面故事的選文,都出自長期旅居歐洲的作者們之手筆,取材自他們的親身經歷,因而格外真實深刻──想在歐洲生活?你得先確保生存無虞!生存當然可以有聲有色、充滿滋味,但生存也有其非常赤裸、稜角分明的一面──歐洲求職,靠實力就沒問題?不對,徒有才能,卻缺乏 networking,履歷一樣石沉大海;歐洲求學,會說英文就一把罩?未必,如果你畢業後想留下來,務必先對所學領域的人才需求,有起碼的認識。
而即使你沒有長期居留的打算,想更認識歐洲,就絕不能停留在表面稱頌「花都」、「霧都」、「時尚之都」──你知道 Nokia 手機沒落後的芬蘭,如何透過復興傳統文化,重新被世界看見嗎?還在一口咬定英國是「美食沙漠」,只有三層下午茶和炸魚薯條,無意間虧待了你的味蕾嗎?翻開春季號,用雙眼走一趟流動的文字饗宴──你的歐洲印象,可以很不典型。
2018 年,編輯部根據年初的「讀者大調查」,得知讀者們最感興趣的世界區域,正是歐洲,但對於要呈現給讀者們一個怎樣的歐洲,卻讓編輯部想破腦袋。於是,我們在網路上發起了【歐洲連線】的社群活動,嘗試拋磚引玉,邀請讀者們向作者發出「限時完成」英雄帖,留言指定最想知道的歐洲大小事,由編輯部協助連線歐洲,越洋解惑。
直到彙整讀者們拋出的疑難雜症時,我們才發現:原來讀者對歐洲的興趣──從右翼崛起到轉型正義──無不和風起雲湧的 2016、17 年息息相關,甚至和台灣社會現況密切連動。為此,我們邀請了歷史所博士候選人安妮,以〈再往右靠一點點〉,深入淺出地分析當代右翼的過去和未來,與〈「全歐洲最棒飯店」的故事〉一文中提出的難民議題,隱然扣連。
另外,我們更重新提出長年筆耕歐洲政經的舒舒,於 2016 年撰寫的四代德國人觀察,回應讀者們對於歐洲人如何應對歷史的提問。我們相信,但凡有反省能力的文字,都禁得起歲月深焙,永不過時。
同理,這兩年來發生的「時事」,也不會因話題性下降而失去意義──我們決定將部分選文的焦點,放在距今不遠的 2017 後半年:九月,台灣女生發起了科索沃獨立網域倡議行動,一下子將這個僅建國十年的南歐小國,帶入國人視野。鏡頭轉到十二月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運動正如火如荼,成為不少台灣人的談資。而比起宏觀的局勢分析,我們更傾向透過在地台灣人的微觀取樣,聽聽九零後世代,如何從科索沃照見台灣;以及加泰隆尼亞小說家,如何將自身歷史,介紹給他的中文版譯者。
這樣一本新舊文交雜、打破典型論調且在地味十足的春季號,就是《換日線》為讀者們預排的歐洲行程。現在,我們要交給你的,不是一份漂亮的宣傳文案,而是一本貨真價實的「歐洲生存指南」,祝你旅途愉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