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台北當代最強集結
------
在開展前就備受藝術圈矚目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終於正式開展。首屆有來自160間畫廊申請,最後精選90間參展畫廊,在這之中台灣畫廊約佔了兩成,其他多數為西方一線畫廊,台灣的藝術觀眾也能藉著首屆「台北當代藝博」更加熟悉這些一級畫廊的經營方式與藝術家,典藏編輯團隊也以現場即時報導的方式引領讀者,從畫廊的展示一同理解西方與台灣現當代藝術史!
本期主題:文震亨的防線 ------ 17世紀是一個大時代,西方人在船艙裡鋪開地圖,不斷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17世紀也是一個小時代,文藝世家第四代文震亨在書房裡展卷落墨,從自古到今的品味指南中,擇拾同意者,加上自己生活實踐的經驗,彙編成《長物志》。 在不斷重述可用與不可用...
本期主題:故宮南院「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 ------ 以火為光,以泥土為線索。搜索,那曖含粉紅光的,是不是雍容的天青汝窯?左轉那白瓷上氤氳著綠花的,或許是以錫鉛做媒的緬甸陶瓷……而上面那頭鑲嵌白與黑、雲與鶴的,非高麗青瓷莫屬。策展人帶隊,300個座標,暑假遊遍東亞。
本期主題:文房四寶新賞 文人寫字畫畫,順心順手的文房器具必不可少。這些案頭器具絕非長物,有時更是文人見宇宙光華,神通先祖精神文化的媒介。藉日本東洋陶磁美術館「文房四宝特別展」筆、墨、紙、硯的主題發想,本次特別從創作者、藏家及使用者的多方視野,讓大家全方位感受文房器具的各種面貌。
本期主題:I. 三大城市的春拍啟示—美中貿易戰下的藝術板塊位移 II. 酷兒聽橋 跨性發勁 ------ 2019上半年度的亞洲春季拍賣,從蘇富比、佳士得、中國兩大拍賣公司保利和中國嘉德,以及台灣拍賣公司羅芙奧與中誠的成交數字,不難看出美中貿易戰持續影響著藝術市場;6月17日蘇富比...
明代永樂至宣德兩朝,政治穩定、經濟蓬勃成長,皇帝及宮廷均致力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宮廷藝術繁榮鼎盛,展現盛世品味與格調。台北故宮和上海龍美術館現正推出的特展,皆聚焦此一關鍵時期,本期專題特別為讀者介紹這兩檔難得一遇的精彩好展,搭配集結了各大品類、超過30餘件精品之導賞,由宏觀與微觀兼顧的視野,回看明代「...
本期主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 ------ 「勞工」近期成為台灣新聞版面的主角,從選前的薪資政見、休假認定,一直到罷工事件,勞工權益問題開始在各產業中發酵。同樣在文化藝術產業中,勞動條件景況相比之下也不惶多讓,從打卡制、責任制的變相組合、通訊軟體讓工時無界限,如何走出過勞的台灣,本期「藝術...
本期主題:追尋另類出口──約翰伯格紀念專輯 ------ 藝術評論巨擘約翰.伯格於今年初逝世,享年90歲,身兼畫家與藝評角色的伯格,藝評創作聚焦在觀看與閱讀之間的啟示。本期《典藏.今藝術》邀請四位作者,以伯格影響力最大的著作──《觀看的方式》為基調,重探伯格之眼究竟看到了什麼。另外,編輯部將...
本期主題:第Q性──穿越歧路花園 ------ 今年五月出爐的748號釋憲,使台灣可望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而性別議題自然地在我們周遭存在著,藝術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本期專題「第Q性」,既是提問,也期望展開更多可能性。分別從策展、藝術家作品與電影文本為取徑,探尋人類面對各種性...
什麼是生活空間? 它可以是一個發呆的地方、工作的場所、身心休憩的空間,又或是靈感的發源地;每個人都在其所屬擁有的空間中,再造自己,同時也被這個場域所影響。 書房裡的一盞燈、一本書,或者是一幅畫,那些無比真實,但微小深刻的生活細節,都有其原因。走入一個空間,也像是走入一個人的身體,空間的風...
首次雙封面登場!!! 美術館是靈感的聚集地,也是熱情、自由與創意的象徵。因為自由,藝術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她不只專屬於莊嚴封閉的神聖空間,也會在自然環境、旅店、選物店,甚至個人工作室發現她的蹤影! 本期《Shopping Design》,想邀請你與我們一起粉刷美術館的白色牆面,讓藝術帶我們...
本期主題:思辨.辯思 兩藝校長大辯論 ------ 2017年11月25日──台灣史上第一場「兩藝校長大辯論」,邀請台藝大校長陳志誠與北藝大校長陳愷璜,對於高等藝術教育發表想法,論綱涵蓋藝術大學的理念與定位、如何協助學生銜接產業、推動國際交流等。在本專題裡,我們邀約與會的六位提問人與三位青壯世代...
公共藝術與吉祥物,兩者之間交錯著曖昧不明的界限,近年亦有層出不窮的相關事件掀起群眾討論,首先是關乎藝術性的美學討論,另一邊則是關乎場域公共性的歸屬,與在地脈絡的有無。本專題期盼透過交織觀光與藝術的討論,另闢一種對於公共與藝術的思維,並檢視近年熱議事件中,「奇觀吉祥物」的作者,試圖思考審美或思辯式報導...
本期主題:藝術圈大災難 華藝引發的著作權血案 ------ 一樁藝術家與藝術公司爭奪著作權的法律戰爭──「華藝案」,引起台灣藝術圈熱烈關切與討論,讓我們不得不面對藝術家普遍缺乏法律知識的事實。本月專題針對此案深入報導,蒐羅了各個角度的答辯以及專家的意見,包含專訪華藝網董事長林株楠、監察委員劉德勳...
本期主題:全球藝市 關鍵報告 ------ 9月底開始,新一輪的2018年秋季拍賣會正式啟動!今年的市場變數極多,在此,為讀者整理最新的市場關鍵字,以作為秋季拍賣時的參考。同時,《典藏.今藝術&投資》與artprice合作,推出artprice最新的2018年上半年度分析,以精準的數字分析提供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