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150 | |
天下雜誌(25期) | NT$2490 |
吃不到蘋果反成贏家
★ 為什麼緯創集團市值超越和碩?
★ 兩大集團前景黃金交叉,台灣電子業學到什麼?
台灣電子業再一次典範轉移,吃蘋果不再是「吃補」!
庫克大砍供應鏈補貼、扶植陸廠,台廠怎麼迎戰?
蘋概股如何投資?
搶救大失業潮 【大鎖國時代】 全球祭出200兆救經濟,美國2,300萬人,全台250萬人生計受威脅! >疫情掐死全球化? 國界與人心封鎖下的3巨變 >4張圖表 全面盤點台灣自給率現況 雄獅王文傑、晶華潘思亮4小時對話「活下去」: 4月會很慘!我們需要「經濟的陳時中」
2020重新設定 個人與企業,如何準備過一年苦日子?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幅度廣,讓經濟及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故我們重新提出修正報告,幫助讀者掌握下半年的重大趨勢,希望快速幫助讀者修正方向及決策,替未來布局。 ◎重設2020,10張圖表讓您看懂下半年趨勢 ◎貿易夥伴動態 中國復工/中美關...
特斯拉超越豐田的秘密 它站上市值第一,製造業下一波改革正發生! 》馬斯克如何借力使力,讓川普與習近平都幫他? 》從火箭做到隧道,馬斯克相信的「終局思維」是什麼? 》豐田主義被挑戰了嗎?它有機會贏得電動車終局?
台灣頂級旅遊 範例: ★ 6個高端客,深度玩提案 ! ★ 8個全民行動,翻轉國旅 ! 全民瘋國旅,台灣被玩壞了? 頂級不等於昂貴,旅行不是打卡, 慢一點,深一點,多付出一點,美麗台灣,才會讓人一來再來!
冰封中國關鍵報告 從娃娃機到一顆鳳梨釋迦,全台追蹤5個斷鏈實況 兩位國際觀察大師、17張圖表剖析 中國解凍後5大變化全解讀 >一個五元空瓶,癱瘓台千億美妝業 >台灣322萬就業人口再重災區、中國85%中小企業撐不過3個月
疫情失控 油價破盤 零利率救市 美歐急墜 美國新冠肺炎在三月底前爆發大流行,衝擊美國經濟。美國是目前全球經濟唯一支柱,一旦垮台,全球再無經濟火車頭。 3/10習近平進入武漢,中國有序復工開始似乎漸入佳境,中國元氣能恢復嗎? 兩大經濟體現場直擊 新歐債風暴來了 義大利、西班牙陸...
火線上的台積電 一份關鍵報告,揭密台積電會倉促赴美真相 明知成本不划算,為何美國設新廠? 小股東受益或受傷?美中博弈,卻是韓國賺到? 張忠謀:川普打貿易戰像一場實境秀,情勢對我們不利時,快加入演員陣容…
疫後中國 ★ 獨家調查 2020 《天下》兩岸三地1000大 ★ 疫後中國.更強還是更弱? 第一個走出新冠疫情的大國,經濟會多快復甦? 疫苗超前研發,推中國標準2035,真有實力嗎? 牽動未來十年的中美新冷戰,正從兩岸三地開打!
與地球和好 ★ 天下雜誌39周年主題,重新思考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 ★ 不讓警訊被忽視,讓未來可以被期許 ! 抉擇一直都在,我們該問自己要為台灣做些什麼? 守護台灣未來,安定未來,需要我們一起與地球和好! 疫情的盡頭,行動的開始!
5G熱戰開打 這場千億商戰,電信三雄為何放棄過去10年打法? 對手不同》仁寶、英業達撩下去,電信業分20%市場 邊界不同》生意做到東南亞、VR、公車去 豬羊戰法》中華電關係企業就是政府、遠傳跨最多業種、台灣大momo助攻 電信股還能當定存?這一仗誰會贏?
投資最重要的事 ESG 沒有它,台商接不到蘋果與Nike訂單 現在起,看一家公司,這指標比能否賺錢更重要! 26家台企摘星》MSCI最新評比首次公開 一天2個專案,換燈管當論文研究,看台積電怎麼經營 緯創董座林憲銘:我如何利用它,激發內部鬥志
《旅讀中國》No105|2020年11月號 穿梭故宮六百年 別名「紫禁城」的北京故宮,不只是盤踞北京中軸線上壯觀的城,也是當今世界上年客流量最高的博物館。紫禁城自明永樂十八年落成以來,前後共有廿四位皇帝在此君臨天下,歷半世紀寒暑,終於年迎來六百歲誕辰。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
Apple 變心、二桃殺三士
賈伯斯「品質至上」的年代,到庫克成為「價格至上」。
「鐘擺效應」:庫克不會讓供應商賺太久。
曾經為蘋果做的重大投資,可能反過來咬自己一口 。
和碩2020年Q1本業出現史上首度虧損,便是因為當年為了吃蘋果併購的機殼廠鎧勝大虧認列。
可成也為了蘋果投資CNC機台,當蘋果沒有訂單可吃,就被燙到。
庫克扶植陸廠逼台廠:立訊崛起,排擠台灣緯創、英業達、和碩
一顆蘋果不再吃到飽,台灣供應鏈開始逃離蘋果大作戰。
編者的話
蘋果不甜了,一場熾痛的醒悟
文—吳琬瑜
本期封面故事「吃不到蘋果,反成贏家」,就像一篇警世商戰的故事,藉著緯創集團市值超越和碩集團的黃金交叉線,提醒台灣:吃蘋果訂單已不是補藥,而是苦果。(見74頁)
當年吃不到蘋果的緯創,因禍得福,及早轉型,踏入當紅的雲端運算列車,尤其以子公司緯穎最出色,今年來股價數度衝破八百元。
而蘋果第二大代工廠和碩,第一季竟然虧損,主要是認列子公司鎧勝嚴重虧損。旗下兩家重押蘋果供應鏈的子公司,IC設計景碩因為產品方向錯誤,去年虧損二十億;機殼廠鎧勝虧損兩年,第一季更創史上新高虧損十三億。鎧勝投入資本支出一百八十億,自買機台,卻沒拿到蘋果訂單,一場落空。
台灣代工廠吃蘋果訂單,毛利率普遍不高,尤其組裝廠毛三到四;今年更來到史上最嚴苛處境。從蘋果財報上鮮少人注意的數字可見端倪。二○一九年蘋果資本支出少一半,從一六七億美元降為七十六億,意謂它過去大手筆幫供應商出資,購買動輒百萬美元設備的日子已結束。
蘋果使出兩手策略,開始大力扶持中國供應商,以立訊精密為首,併購台廠、吸引台幹,如今立訊和鴻海集團相比,只缺面板、機殼兩個板塊。(見90頁)
過去二十年,《天下》兩千大企業此消彼長的原因,都伴隨著兩件事,一是抓對產業趨勢,二是傳承接班。相較深陷蘋果訂單爭奪的和碩,緯創除了抓住雲端浪潮,也來自培養中堅接班梯隊。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放手給一群五年級生的總經理們,掌權接棒,是電子五哥裡步伐最快的。老幹新枝交錯下,從緯穎、緯創科技、緯創智能、緯創軟體,以及老牌的啟碁,近年都表現有成。
這一期封面故事揭示了一場多麼熾痛的醒悟。但今日的緯創同樣得居安思危,在金牛事業緯穎之後,如何培養新星?企業創投成了最佳工具。
從企業到大學,佈局健康醫療
本期特別企劃是「解密台灣企業創投」。近五年台灣企業投資的前三大領域是醫療健康、電子、軟硬體服務。本期特別報導鴻海、聯發科兩家重量級的企業創投,分別投入哪些產業及國家,超乎你的想像。(見48頁)
醫療領域不僅吸引企業,也吸引各大學爭相跨足。為什麼交大寧願讓出校名也要搶親陽明醫學院;清大搶親不成也要自建醫院、自辦學士後醫學系?同時中興、中山、元智都排隊申請後醫系。這會重蹈一窩蜂開放、人才供過於求的錯誤嗎?請見本期分析。(見18頁)
最後,專欄作家陳文茜歸隊,推出新專欄「這十年」,解析全球政經變局的關鍵。(見26頁) ■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