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428 期
● 以全書160頁篇幅,向香港重要的作家西西致敬 ● 內附西西年表,整合西西生平與寫作歷程,兼及社會、文藝事件之對照,拉闊視野,更見西西創作生命的深與廣 ● 10位畫家、插畫師——Dirty Paper, Bouie Choi, 林東鵬,Coney Leung、小萊、Vivian Ho、Carm...
專題「島」 • 專訪活躍於工程界和環保運動的黎廣德,分析「明日大嶼」的罪與愚和香港出路。 • 劉克襄特別專欄第一發,與大媽同遊上山尋找野豬,對比港台野豬命運。 • 克里米亞半島夾在俄國與烏克蘭之間,韃靼人又處於文化邊緣, Seyare Kokche細述堅持發聲之必要,四首譯詩同場刊載。 • ...
本期「九零後作家小說專輯」輯錄十部九零後作家的短篇小說,展示出年輕寫作人的創作實力和發展潛力。
吳見英〈牆〉借牆的意象,思考個人與城市的發展關係,且認識自己才能再次找回純淨初心。
春馬〈江戶川淹沒三十里〉表現在災難面前,人類主動尋找不同途徑去獲取身體與心靈的安全感。
鄧觀傑〈廁居洞裡的阿媽〉用通感捕捉異地與家鄉的關聯,城市不斷為「我」提示新的方向,但是阿媽和家才是「我」的精神屬地。
孫鵬飛〈類似時刻〉由生活虛無培育精神空蕩,理想在現實面前遭遇全線潰敗。
于則于〈搖曳〉追憶青春期的情感搖曳對現今心緒的實時介入與迅速抽離,整理走過的路,可見的只有瑣碎細節。
吳啟寅〈霧與夜〉以望遠鏡的窺視,完成今昔的勾連,夢境中的鮮活生命被現實擊打得無比落寞傷感。
邱偉揚〈在未來的日子裡〉,引渡人跋山涉水維護靈魂的純淨。
王陌書〈現代人〉關注為生計奔波的普通人,每天的循環軌迹,「像是蛇在咬自己的尾巴」。
沈閏生〈去鄉記〉和夏立楠〈去塔什伊開克村〉是兩則與「做客」相關的故事:歡喜返鄉的淑寧在家宴中體驗到寡淡的親情,姐妹只是故知,故鄉已是他鄉;父親帶「我」去做客,一路頻出的意外,悄無聲息地阻滯了行程。
鄧瑗〈再談九零後小說及其現實感〉從暗淡的青春敘事、寓言式的現實書寫、內化的孤獨體驗三個角度,對專輯作品進行了論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