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 2020年7月號 NO.427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香港文學 2020年7月號 NO.427

  • 出版日期: 2020/07/12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91.3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116
電子書售價:NT$ 8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限制本書不可使用網頁閱讀,請使用手機、電腦 App 或 mooInk 試/閱讀。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購買領書額度

《香港文學》2020年7月號 NO.427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19

    #復刻手寫_浪漫手民✍ 作家手寫信,寫進了自己,也寫盡了時代, 18位作家的手寫信、5位專家解信者, 分享手寫的靈光,細讀信箋的密語; 無論情書、家書、友人書簡、 公事通訊或迷路的信, 種種承載美好與哀傷的信箋, 皆心懷一份真摯的當下……  

  • 電子書: NT$ 140

    台灣的寫作班與文藝營擁有悠久的傳統,一直到現在,由政府、大學、企業、民間團體及個人所發起的各類寫作教學課程仍方興未艾,讓「寫作班」與「文藝營」成為台灣文學重要的生產機制。 ★在出版業一片哀嘆的同時,為何寫作課反而能逆勢成長? ★寫作作為一種孤獨的行動,它要如何被教學? ★「文藝營」的本質為何?...

  • 電子書: NT$ 119

    文訊 09月號/2020 第419期

  • 電子書: NT$ 119

    文訊 10月號/2020 第420期

  • 電子書: NT$ 140

    蓉子、齊邦媛、季季、三毛、聶華苓、陳若曦……王鈺婷老師將帶領我們,認識這些女作家們不凡的文學人生,重新探討這些或為人熟知,或被文學史低估的作家。 她們或逢戰亂自原鄉流離,或為自我實現而出走彼方,或遇文學因緣跨海落地生根,在政治高壓、旅行不易的年代,她們的足跡跨越東北亞到東南亞,及至歐、美、非,她們的...

  • 電子書: NT$ 119

    文訊 08月號/2020 第418期

  • 電子書: NT$ 119

    文訊 06月號/2020 第416期

  • 電子書: NT$ 140

      國文教育在台灣,從來就不是輕鬆的話題。特別是它於《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公布後,國文教師、在學學生、教科書編寫及出版者、文化界乃至政治圈,對相關議題展開激辯和筆戰,最終帶來的是歧見更深,分裂越明。   本期從「編者發聲」、「直面課綱」、「再議文白」、「教學現場」、「座談紀錄」...

  • 電子書: NT$ 119

    #九七之後_天亮之前 #香港文學觀察 「我們很自然地貼近香港, 關心香港,喜愛香港。 每一次專題完成, 感覺跟香港關係又親密了一些。 但從來沒有像這次,胸臆堵塞,心情憂悶, 充滿悲情卻又堅定相信, 對現世失望,卻在文學裡豐沛滿溢。 此次專題, 承載著我們對香港的無限關懷與祝福。...

  • 電子書: NT$ 140

      文學與音樂之間的聯想,其實遠大於相互借位的關係。過往,以詩入歌,以歌詠詩,只是其中一個常見的方式。優異的音樂創作者,受到文學影響,創造出概念型態的作品,是底蘊,是常有之事。相同的,在文學作家的寫作裡,我們也時常能瞥見音樂的影子。兩項藝術的輻射範圍甚廣甚深,早已呈現出光譜裡的交錯時空。在音樂的言談...

  • 電子書: NT$ 140

    《文訊》三月號 #準時出刊! 詩人顏艾琳曾策畫「詩.病.愛.希望:憂鬱是不是一條不可抗拒的路?」座談探討憂鬱與文學的關係。長久以來,#文學作品裡承載著憂鬱與傷痛,更曾是某一種美學的判準、文化的流行,這也使憂鬱本身的複雜情感更增繁複與歧異。我們借以提問,#憂鬱究竟是苦難還是桂冠?是匱缺還是某種贈禮?而...

  • 電子書: NT$ 140

      本期專題「新.青春舞曲」所邀請參與的對象,大致分成兩大部分:風華正茂卻已有年長的長輩相伴,必須及時正視老後世界的為其一;擠身於「銀髮族」的族群則是另一部份。   〈青春舞曲〉的歌詞裡「別得兒那呀呦,別得兒那呀呦,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雖然寫實,卻總帶有莫可奈何的傷感。我們這回卻是要把這句歌...

  • 電子書: NT$ 119

    當出版業走入綿長的寒冬,身在其中的人要如何面對挑戰,未來的新人要從哪裡找到轉機? 台灣文創政策從2002年提出,2010年將文創產業內容擴充為「15+1」項,奠定當下文藝產業的樣貌。十八年以後,我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到底 #什麼是文創 ? 《文訊》11月號,從產業概況、官方政策、...

  • 電子書: NT$ 132

    歷史小說257本 歷史沒有不同,只是變成你喜歡的小說。  

  • 電子書: NT$ 140

    《文訊》本月專題推出「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分就詩、散文與小說,選出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各20部,合共60部,所選作家作品,都屬一時之選,讓我們看到了新世紀中壯作家漪歟盛哉,蔚然簇發的勝景。所設定的評選基準,作品以2000至2020年出版為範圍,作家以年在50歲以下(1970...

  • 電子書: NT$ 140

    我們轉化張愛玲的句子:「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裡」。 希望能夠討論服裝與文學之間的關聯、創作者們個人的穿搭哲學, 以及如何以衣服妝點、認識自己。

  • 電子書: NT$ 136

    【我的私房爸爸】  我們總是歌頌著母親,忘記爸爸的存在。  老是被當成工具人、馱獸及人型提款機的爸爸,也是會委屈的。  「我的私房爸爸」,展現爸爸們的多情、才藝,及為生活而柔軟的面貌,這一切都是愛。 

  • 電子書: NT$ 140

    鐵路是台灣運輸交通的血管,也是台灣現代史的血管。現代台灣百年歲月,從詩作、散文、小說、歌曲、電影、電視劇乃至漫畫、繪本,皆可看見鐵道的蹤影。鐵路開通了一百年,鐵道文學也走了一百年。我們常忘記鐵道與生活如此密切,但卻有一首鐵道兒歌跨越了幾個世代人們都會唱:「火車快飛,火車快飛,穿過高山,越過小溪,不知...

  • 電子書: NT$ 140

      「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是以,文化政策需要經過通盤且周詳的規劃,方能產生效果。台灣的文化政策長期著重在「生產端」的加強,例如各種文化產業的補助,讓生產端不斷增加與充實。然而,台灣在家庭與教育環境中,並沒有培養閱讀與藝文消費的習慣,使得各藝文團體及出版社在經營上反而愈加艱困。   當文化政...

  • 電子書: NT$ 140

    「閱讀」不能只是單純看懂字, 而是要了解字詞音譯背後傳達的意思, 在網絡時代,如何在碎片化的閱讀中加強理解能力,更顯重要。 科技的發展與未來教育的可能性, 是否會使閱讀的方式及形式經歷一場變革? 而面對未來,人才應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從教育上來看,教學與課程和閱讀的相關性究竟為何? 我們又該如何培養...

  • 電子書: NT$ 136

    幼獅文藝 01月號/2020 第793期

  • 電子書: NT$ 140

    對於神話般的上古大套書直銷盛況,究竟是何光景,年輕一輩的讀者與圖書從業人員已無從想像。本期專題就帶著讀者們搭上時光列車,一同回顧那「拿著麻布袋裝錢」的暢銷套書史前史。

  • 電子書: NT$ 136

    【封面專題:邊境.現場】  鐵蒺藜。檢查哨。地圖虛設的經緯。門與牆。這世界原只有大地,何以有邊境?而遠方和我,又存在著什麼樣的牽繫?一張孩子伏臥沙灘的影像撞擊了所有柔軟的心。但在戰亂與漂流中,還會有下個撞擊心的消息。唯有愈理解遠方的他者,我們才愈理解自我存活的這個時代,而開始共感與思索。本期專輯邀...

  • 詳細資訊

    本期「東南亞華文小說專輯(二)」輯錄九位東南亞華文作家的小說作品。
    陳志鴻〈黎明寺Ⅱ〉追憶家庭之旅,對比今昔,感懷最美的風景已定格在記憶裡;
    黃瑋霜〈屋蝕〉中的「老明」,親力親為裝修新屋,實質是一種情感償還;
    梁靖芬〈有用的石頭〉,借「我」追查一包突如其來的石頭,還原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懷、愛、放鬆、信任與和諧」;
    戴曉珊〈花城〉描繪隱匿於黑暗、遊蕩於黑夜的些許微波細語,都可以製造人類的「失魂落魄」;
    王修捷〈化形〉在一場旅途中,宣告性別與愛皆為一場化形;
    方肯〈主宰者〉刻畫動物世界的追逐、淘汰與生死;
    陳帥〈怪物筆記〉揭示兒童的精神壓力;
    毛麗妃〈譬如朝露〉既呈現底層女傭的困境與險境,又轉達在金錢與勞力之間,依然湧動互相依靠的女性情誼;
    于而凡〈換名記〉敘述了名字標示身份、身份決定命運的生存現實。

    辛金順評論〈曲徑通幽和現實關懷――東南亞華文小說的聲音〉以逐篇細讀的方法,從修辭、荒誕、時空觀、動物寓言等角度,剖析專輯作品中容納的歷史與現實、深藏的技巧與想像。

    散文欄目中陳謙〈我的童年〉記錄童年時一次次「逾矩」帶來的歡樂;劉瑛〈封存的詩情〉感懷青春和情義皆由詩而、因詩而亡;亦夫〈那些槐花的清香〉由一縷槐花之香牽動對故鄉的思念;吳蘇媚〈若我將愛意置於水中〉記敘泰北山區的旅行,難府的超逸自然、帕府的柚木樓、丹賽的鬼面節、清刊的河景逐一浮現;沈喜陽〈水火共生〉通過遊歷蒙特利爾、魁北克城、渥太華的古蹟,解析「歷史與現實,生活與藝術,真實與虛構,鏡像與實體」的交融關係,揭示加拿大文化「多元共存、水火共生」的內涵;盧敏芝〈天階夜色涼如水〉難忘菊姨對「我」的文學啟蒙和創作扶持;蔡曉玲〈大魚〉由爺爺辭世與西安研學,勾連其家族百年的血脈追索和文化歸屬。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