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 第604期 + 第615期 防疫專輯【套書】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科學月刊 第604期 + 第615期 防疫專輯【套書】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套賣商品
電子書售價:NT$ 348
此為套賣商品,購買前請先確認個別商品的格式。

科學月刊 03月號/2021 第615期 防疫大作戰

+

科學月刊 04月號/2020 第604期 冠狀病毒的迫降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5月號/2021 第617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10月號/2019 第598期

  • 電子書: NT$ 174

    時隔17年,全球再次陷入 #冠狀病毒 大規模感染事件。直面COVID-19危機,除了備妥 #口罩、 #酒精 與各式 #消毒用品,你做好提升免疫力的「長期抗戰計畫」了嗎? 一起來運動吧! #運動 除了強健身心,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身體,處在隨時準備好的狀態下。怎麼動才不會受傷、飲食怎麼搭配最...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11月號/2019 第599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4月號/2021 第616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1月號/2020 第601期

  • 電子書: NT$ 174

    今年10月中的 #火星衝,火星會最靠近地球,不管你衝不衝(X)科學家都已經先幫你衝過幾次啦!人類對外太空的好奇,早在古人的觀星記錄裡埋下種子。火星,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那裡有生命嗎?人類⋯⋯有機會上去看看嗎? 出發之前,先讀讀我們為你準備的「火星探險的秘密」,希望你們除了知道怎麼出去跟回來(...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1月號/2021 第613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6月號/2019 第594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7月號/2019 第595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2月號/2020 第602期

  • 電子書: NT$ 196

    滑到這篇文章的你,有多久沒好好睡一覺了 [????] ? ⠀⠀⠀⠀⠀⠀⠀ 如果以每天睡八小時為例,#睡眠 幾乎占據了我們一天 1/3 以上的時間。假如活到 60 歲,總共就有 20 年在睡覺 (っ °Д °;)っ(20 年都可以讓一個嬰兒長大成人考完學測惹) ⠀⠀⠀⠀⠀⠀⠀ 人類是日行性...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12月號/2020 第612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2月號/2021 第614期

  • 電子書: NT$ 174

    小小的紅火蟻,帶來的是大大的「人蟻大戰」。 ⠀⠀⠀⠀⠀⠀⠀ 從 2003 開始,這些「好厲害的紅螞蟻」入侵臺灣。作為世界百大最嚴重入侵生物之一,究竟在這場人蟻大戰,我們有勝算嗎?我們的抗戰情勢又是如何? ⠀⠀⠀⠀⠀⠀⠀ 這個 7 月,《科學月刊》以「紅火蟻」為封面故事,帶你一起了解臺灣與...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6月號/2020 第606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7月號/2020 第607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8月號/2020 第608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06月號/2021 第618期

  • 電子書: NT$ 174

    科學月刊 11月號/2020 第611期

  • 詳細資訊

    604期:冠狀病毒的迫降

    疫情肆虐,醫療人員在第一線守護人們的健康。科學家則兵分多路,一方面與病毒賽跑,在病毒全面侵襲人類前圍堵、防止擴大傳染,並利用分子鑑定技術找出病毒株的親緣關係;另一方面,也嘗試從SARS-CoV-2與人體免疫機制的交互作用中找出破口,研發出疫苗和抗病毒藥物,讓冠狀病毒無所遁形。不僅如此,追溯病毒來源、找到宿主源頭更是認識這些新興傳染病的關鍵。

    那麼面對病毒,一般人能做的是什麼?除了配合政府防疫外,或許最該做的是增加防疫常識。上期的《科學月刊》為讀者介紹防疫期間能夠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方法,這期更試圖利用簡單的字句與圖片,讓想對冠狀病毒有多一分了解的讀者閱讀,期望在補充知識之餘,也能提升防疫意識與敏銳度。

    科學的精髓不是艱澀難懂,更不是活在象牙塔裡沾沾自喜。期望讀者都能從輕鬆閱讀中有所獲得,讓知識的傳遞有效擴散,彰顯科學普及的意義。若人們願意多認識一點冠狀病毒和相關知識,或許就能減少疫情對人類帶來的傷害,讓防疫不再艱辛且窒礙難行。


    615期:防疫大作戰
    COVID-19疫情至今仍然是各國的挑戰,而日前部立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讓維持多日的本土零確認破功。所幸在全民的努力之下,部桃的群聚事件順利畫下句點,社會對於疫情的恐懼稍稍降溫。不過,即使臺灣防疫有成,在疫情結束前所有人都不能掉以輕心,大家還是要乖乖戴上口罩,並做好該有的防疫措施。

    臺灣的疫情相較於其他國家和緩的同時,本土的科學家們依舊鍥而不捨地進行相關研究,想方設法戰勝疫情。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許多研究團隊從各個面向尋求突破,不論是開發疫苗與藥物、加強病毒的檢測、利用科技協助醫療體系,或是擬定防疫策略等,我們都可以看到臺灣科研團隊的努力。

    在開發藥物方面,有團隊從「蛋白質修飾」、「小分子冷光系統」及「蛋白酶抑制劑」等方法下手,不只在病毒抗體、快篩及疫苗開發等方面都能有所貢獻,也能開發出藥物篩選系統,甚至找出具有治療COVID-19潛力的老藥。如果是檢測病毒,則能使用結合酵素免疫分析法與質譜儀的ELiMSA、可抗細菌與病毒的生物晶片與奈米塗層技術,以及應用拉曼光譜等方法。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