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260 | |
科學人(12期) | NT$3300 |
大鸚帝國:外來種擴張全球化
可愛又聰明的鸚鵡,隨著人類的貿易運送,早已入侵世界各地造成生態危機!
【關於封面】
鸚鵡既可愛又聰明,深受人們喜愛。數千年來經由貿易及運送, 今日世界各地已常見各種鸚鵡,例如這隻葵花鳳頭鸚鵡。然而由於人為棄養,以及鸚鵡的適應力強,牠們在城市或鄉村都興旺繁衍,威脅當地生態。科學家正在研究控制外來種鸚鵡族群數量的方法。
核 融合 這等同於在地球上製造恆星,是下一代能源聖杯!實現發電之夢,還需跨領域大融合。 【關於封面】 去年12月美國加州國家點燃設施研究團隊宣佈,以雷射施行的核融合反應產生的能量大於觸發該反應輸入的能量。核融合發電是否近在咫尺?抑或如同20 年前所說,還要再等20 年?
時空久遠,仍有糾纏——你所不知道的吳健雄 除了舉世聞名的宇稱不守恆, 吳健雄在1949年的實驗中首先記錄到纏結光子, 是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之外一個少為人知的成就。
[數感天生]看一眼,有幾隻? 人類天生具備一眼看出少量物品數量的能力, 正所謂「數感天生」,但這數感有上限嗎? 本期封面邀請「怪奇事物所」所長擔任此次數感測驗的主角: 只看一眼,你說得出這裡有幾隻所長嗎?(答案請見p.5)
巨龍,震撼地表的演化 卡內基梁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巨大的陸生動物之一。這類蜥腳類恐龍在一億年內演化成體重超過 25 公噸的物種,究竟有什麼因素使牠們突破生物學的界限,一再成為震動地表的龐然巨龍? 【關於封面】 夙負盛名的卡內基梁龍屬於蜥腳類恐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巨大的陸生動物之一。蜥 腳...
韋伯開啟天文學新紀元 人們對太空的印象,源自於哈伯太空望遠鏡 30 多年來的成果。 它的繼任者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影像, 如今正在翻新人們對宇宙的認識。
極端氣候熱到要命 熱!好熱!熱死了!極端天氣越來越熱,正視「熱傷害」的問題,才能適應全球氣溫高升的未來! 【關於封面】 夏季烈日當頭,走在路上人彷彿也要融化了!我們往往忽視自己有熱傷害風險,導致熱衰竭這類致死事件頻傳。 正視熱傷害、採取保護自我的行為, 才能適應全球氣溫高升的未來。呼應主題...
失智症違法者的罪與罰 當犯罪行為與退化性認知疾病交織時,司法系統該如何審理並量刑? 【關於封面】 失智症年長者的記憶力隨時間逐漸退化,一張又一張的便利貼象徵著提醒自己記住這個世界。但當他們因疾病而失去分辨對錯的能力後犯下罪行,司法體系該如何確保他們公平受審的權利?本期封面故事深入探討神經退...
星空殺手——低軌衛星危及天文觀測、宇宙探索 去年元旦入夜之後,暮光中,西沉的李奧納德(Leonard)彗星C/2021 A1正巧落在鹿林天文臺後方。特殊加工的夜光油墨模仿低軌道衛星星軌,發光的星軌,比夜空中的彗星更為搶眼,凸顯近年來低軌道衛星影響地表天文觀測的問題。本期封面影像是由大學天文社聯盟的錢...
新世紀核武 競備核武,賽局一場?發展核武產業不只污染國土,更讓人心不安。 【關於封面】 過去曾有人呼籲國際應裁減核子武器以降低緊張態勢,但相反的,美國接下來將全面更新核武系統,而核武產業正蓬勃發展。這不僅增加戰爭傷亡的風險,也讓許多地方付出代價。封面上一枚尖銳的核子武器筆直地指向地球,彷彿...
4000億美元的演化——追溯紅酒葡萄的起源 無論是傳說或者考古證據,都顯示在非常早期的人類歷史就出現了葡萄酒的蹤影。我們對這種飲品的喜愛不言而喻,但究竟葡萄的起源是來自哪裡?科學家對此非常好奇。封面的紅酒杯背後是DNA鹼基序列,但這並非隨機排列組合,而是隱含了本期封面故事主角。
歷史上第一張廣為人知的統計圖表,並不是出自統計學家之手? ⠀⠀⠀⠀⠀⠀ 「極座標圓餅圖」是南丁格爾在 1854~1856 年間,統計在印度的英國軍隊健康狀況後所製成的圖表,又被稱為「南丁格爾玫瑰圖」。 ⠀⠀⠀⠀⠀⠀ 你知道統計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嗎?數字、數據隨處可見,但光看數字本身並沒有...
隨處可見的競選看板、旗幟,車隊喧鬧著沿路掃街拜票,一切都昭示著醞釀已久的「選戰」即將到來! ⠀⠀⠀⠀⠀⠀ 這個月,《科學月刊》將帶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剖析選舉,帶大家了解政治顏色後的選舉科學 ٩(◦`꒳´◦)۶
一年一度的科學大事「諾貝爾獎」回歸啦 ⁽⁽ ◟(∗ ˊωˋ ∗)◞ ⁾⁾ 今年的獎項都頒發給哪些研究,這些研究背後又有什麼科學故事呢? ⠀⠀⠀⠀⠀⠀ [????] 封面故事一:從滅絕人種揭開人類演化的空白歷史/許惇偉 [????] 封面故事番外篇:探索人類起源的無盡之旅 威爾遜與帕波的師...
你在路上曾經看過電子紙材質的公車招牌嗎? 之前的寶可夢捷運彩繪列車,裡頭的顯示面板也用到了電子紙哦 (๑•̀ㅂ•́)و✧ ⠀⠀⠀⠀⠀⠀⠀ 印刷技術隨著時代不斷推陳出新,還有哪些新技術值得我們探索?在永續發展議題中,印刷產業又能做哪些努力呢? ⠀⠀⠀⠀⠀⠀⠀ 印刷 x 歷史|隨手可見的報...
滑到這篇文章的你,有多久沒好好睡一覺了 [????] ? ⠀⠀⠀⠀⠀⠀⠀ 如果以每天睡八小時為例,#睡眠 幾乎占據了我們一天 1/3 以上的時間。假如活到 60 歲,總共就有 20 年在睡覺 (っ °Д °;)っ(20 年都可以讓一個嬰兒長大成人考完學測惹) ⠀⠀⠀⠀⠀⠀⠀ 人類是日行性...
我們的生活,無「#塑」不在 ⠀⠀⠀⠀⠀⠀⠀ ༼ つ [🥤] ◕_◕ ༽つ [🧋] ⠀⠀⠀⠀⠀⠀⠀ 「#塑膠」約在 1850 年代問世,由於具有高穩定性、便利性、製造成本低廉等特性,因此被人類大量生產並廣泛應用。 ⠀⠀⠀⠀⠀⠀⠀ 飲料杯、塑膠餐盤、塑膠袋、保鮮膜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在依...
[🔖] 這三年的 COVID-19 疫情中,你對什麼事情最印象深刻呢? ⠀⠀⠀⠀⠀⠀⠀ 是每天下午兩點準時收看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直播 還是搶購口罩、排隊領取快篩、準時點進網站預約施打疫苗 又或是一場場因疫情而取消的藝文表演、變得寂靜且寥落的商圈 ⠀⠀⠀⠀⠀⠀⠀ 2023 年 5 月 ...
你用過 ChatGPT、Midjourney、Leonardo.ai 等生成式 AI 工具了嗎? ⠀⠀⠀⠀⠀⠀⠀ OpenAI 在去年底推出的聊天機器人 ChatGPT,上線短短五天內就吸引高達 100 萬人註冊使用。兩個月後,使用人數更是一舉破億。 ⠀⠀⠀⠀⠀⠀⠀ 近幾個月掀起的生成式...
【關於封面】
鸚鵡既可愛又聰明,深受人們喜愛。數千年來經由貿易及運送, 今日世界各地已常見各種鸚鵡,例如這隻葵花鳳頭鸚鵡。然而由於人為棄養,以及鸚鵡的適應力強,牠們在城市或鄉村都興旺繁衍,威脅當地生態。科學家正在研究控制外來種鸚鵡族群數量的方法。
【科學人實驗記錄簿】
《科學人》新的標準字於本月初次和大家見面。SA 的標準字從創刊到現在一共改版了25次;現在是2010年的版本。《科學人》2002 年在台灣發行至今,使用的英文標準字則是2001年版本。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尋Evolutionof the Scientific American Logo,回顧這些標準字版本,並推敲當時的設計師對於這份刊物的想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