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愛拖延的人,常常都是完美主義者!
而且拖延很可能是你刻意反抗權威的手段!
甚至,拖延有時候更是害怕成功的信號!
每個人都有「拖延病」,你屬於哪一種呢?
療癒的發生來自透過靜心,更深的覺察自己 我們需要先看見自己內心的美好,才可能真正看見別人的。 我們要先感受到對自己的愛,之後才可能去愛別人
不害怕自卑,認識它,找回完整的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啟蒙者、個體心理學之父的經典著作 深入剖析人生意義、回憶、夢境、教養、家庭與愛情
★在台銷售突破10萬冊的暢銷好書! ★超人氣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奠定大師地位代表作 ★長踞《紐約時報》書籍排行榜TOP1 ★跨國Amazon網路書店一致暢銷 ★全球超過33種語文譯本 ★美國媒體天后歐普拉,歷久推崇的靈性入門經典書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專文導讀推薦
對話,幫助一個人看見自己的價值。 與孩子對話,其實是和自己的情緒對話。 從《麥田裡的老師》到《心教》,「對話」心法的完整呈現。 真正的對話,從傾聽開始, 是對人的好奇,是接受彼此, 進而激發一個人主動探索自己生命的價值。 「對話」是真誠的互動與連結, 我們從對話中...
每一次跌進情緒裡,都是提取答案的機會 你需要的安慰、靈感與答案,都在遺書裡得到解答 寫給自己的禮物:揮別執念,整頓情緒,像一種靜心,傾聽內境的聲音。 寫給親友的心意:從感謝開始,清理與拾起遺忘的情分,讓愛再度流動。
生命只有一次,靈魂需要定位! ** **歐普拉 / 麥克.傑克森 / 瑪丹娜等知名人士齊聲讚譽 ** ★全球最具影響力思想家的經典之作 ★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榜超過100週 ★全球暢銷超過300萬冊 **聯繫真正的本我,創造和諧的人我關係,活出有意義的生活 **
有著專業臨床心理學的學術背景,加上豐富個案諮詢經驗的說書人蘇益賢心理師,以《拖延心理學》一書作者珍‧博克(Jane B. Burka)和和萊諾拉‧袁(Lenora M . Yuen)的研究與臨床發現為經線,再加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驗為緯線,除了帶領大家對「拖延」這件事有基本的認識外,也希望彙整一些他在臨床上獲得的實用技巧,提供給大家更多改善拖延的方法。
在這次的音頻中,蘇益賢心理師透過自己在個案中觀察不同拖延類型的經驗,不管是學生們拖延繳交作業、研究生拖延撰寫論文,又或是許多成功企業主管們害怕失敗的拖延等,相信透過專業臨床心理師的深入分析,讓你知道拖延並不一定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而是內心的「恐懼」在搗蛋!
戰勝拖延的第一步:學習設定一個好目標!
蘇益賢心理師幫大家彙整出書中的五種拖延類型,包括:「害怕失敗型」、「害怕成功型」、「反抗權威型」、「害怕分離型」,以及「害怕親近型」。首先,你一定要先找出自己屬於哪一種拖延者?這樣才能找出解方,對症下藥。
另外,蘇益賢心理師更借用管理學領域大師,彼得杜拉克提出的口訣「SMART」來替大家找出戰勝拖延的好方法。「SMART」的五個重點分別是:
S(Specific):具體的。改善拖延的目標一定要是「具體的」,像是「我每週一到週五下班之後,要去大安森林公園跑兩圈」就是一個很具體的目標。
M(Measurable):可衡量的。目標要是「可衡量的」,像是走了「兩圈」或是慢跑了「半個小時」就是清楚可以衡量的結果。
A(Attainable):可實現的。戰勝拖延的目標要是「可實現的」,像是第一個步驟最好可以在五分鐘內完成,這樣你的大腦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R(Relevant):相關聯的。只有在你理解這個目標之於你的意義與重要性時,當因果有了關聯,你才有動力去執行它,甚至才有可能持續完成。
T(Time-limited):有時限的。有些學者也延伸出timing,也就是好時機。只要先設定好一個完成的時間點,成功的機率自然也會大幅提高。
透過蘇益賢心理師的專業解說,除了可以了解拖延這個現象的概念與分類、為什麼有拖延這個「症頭」外,相信透過他傳授的改善心法和技法後,大家一定可以更有效處理拖延行為所帶來的傷害,或是心理所產生的懊悔與愧疚感。
說書人介紹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特約臨床心理師、國立中央大學職涯發展中心職涯諮詢合作業師。專長為:青少年與成人心理治療、員工協助服務、情緒與壓力管理議題、正向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接納與承諾治療。
除臨床工作外,亦擔任多處學校、公部門、企業、非營利組織之心理相關講師,每年講座邀約超過百場。現為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法官學院、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中心、興智國際企業管理整合諮詢有限公司與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等之機構之特約講師。
持續進行科學心理學之大眾推廣,經營有心理學推廣部落格〈心理師的口袋〉、臉書粉絲專頁〈心理師想跟你說〉;著有《練習不壓抑》、《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奶油融化了(繪本)》等探討情緒之大眾科普讀物。合著有《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平衡三力,找回活力》、《你今天被騙了嗎?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伎倆》等心理學科普書籍。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