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誌

現代日本的15則物語

8 人評分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有聲書
  • eISBN: 9786269586998
  • 長度:7 小時 21 分鐘
電子書售價:NT$ 300
本書為有聲書。適合用 mooInk Pro 系列、mooInk Plus2、手機、平板及電腦播放。
*提醒您,有聲書不列入閱讀時間計算,更多資訊請參考 FAQ

購買領書額度

日本如何從戰敗最痛的硬日子裡,無損尊嚴地活下來?
一段從牛奶糖與巧克力展開的歷史;
一部越讀越堅硬的「知日」之書。
15個物件,回歸歷史脈絡,輕輕切入,深深探查;
重新凝視1945年以降,最近也最遠的 現代日本。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24-01-15
    電子書: NT$ 420

    作者葉言都親聲朗讀,考據史籍出處 讓聽眾不只是聽八卦,還詳盡古代歷史淵源及女性影響力

  • 電子書: NT$ 450

    繼暢銷書《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獲獎記者芭芭拉.德米克又一大無畏揭開獨裁政權真實樣貌之作!! 此次,德米克深入中國數一數二最難潛入的地方, 探究在中國政府嚴密監控下生活的藏人變成了什麼樣子?中國究竟急於隱瞞哪些事情? 『中共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政權? 沒讀過這部作品,別說你真...

  • 電子書: NT$ 399

    (本課程為純音頻線上收聽) 謝金魚談起歷代飲膳,香味四溢,古今食家的形象更栩栩如生。她從北魏穿越起,一路造訪唐、宋、元、明、清到當代,介紹十本飲食古籍、翻閱皇上的菜單「膳底檔」,分享吃貨們、名廚最獨到的美食檔案。 元代皇后靠什麼驚人食材養生? 吃原型食物原來早就記載? 台灣多瘋手搖飲...

  • 出版日期:2022-12-14
    電子書: NT$ 599

    2023-07-05 更新「專屬地圖」,請至書籍頁面下載附件檔案。 常去京都就是京都通?關於京都,你永遠有不知道的事! 最懂京都的中二教授「蔡桑」首次獻聲!帶你聽懂京都的深奧門道 內行人的京都之旅,就從聽完「裏京都學」開始!

  • 出版日期:2024-02-25
    電子書: NT$ 360

    爬梳歷史、社會與個人經驗,探討毒品議題千絲萬縷的發展脈絡。  鏡好聽聲音主播鄭佳如,以明亮且富有條理的敘事表現,勾勒出各世代的成癮眾生相。 -- ★ 亞太毒鏈的角色建構x毒品潮流的世代爬梳x成癮眾生的深度探訪 ★ 第一手採訪資料!資深記者鄭進耀(aka萬金油)耗時五年的追蹤跟進── ...

  • 電子書: NT$ 390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 出版日期:2023-02-17
    電子書: NT$ 599

    身為台灣人,你真的認識台灣? 認識台灣,從聽懂台灣建築開始! 喜愛建築的你,是否對各式各樣的建築風格感到困惑?以為老建築都是「巴洛克」? 長達半世紀的日治時代為台灣留下眾多建築瑰寶,成為台灣文化地景的重要風貌。 建築研究家凌宗魁將以十堂精彩課程,引領您進入日治時代的建築世界, 破解各種...

  • 電子書: NT$ 180

    1973年世界各國簽訂了《世界遺產保護公約》,保護全人類共有的資產與普世的價值。 世界遺產項目共分為四大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複合遺產、非物質以及口述遺產。許多世界遺產因此聲名大噪,吸引許多觀光客到訪,但卻因此造成了當地傳統文化流失。 資深國際領隊、世界遺產協會講師──馬繼康,秉著「旅行傳教士...

  • 出版日期:2023-06-25
    電子書: NT$ 450

    台灣史說書人蔡蕙頻,透過她最想述說的30個日治時期台灣大小事,帶領讀者一同認識當時的台灣。 不添加過多的學術成分,不含艱深、難咀嚼的專業術語,搭配鏡好聽主播曾紫庭幽默的聲音詮釋,保證純天然好吸收。 一本不需要太多台灣史基礎知識,就能輕鬆收聽,感受日治時期生活氛圍的有聲書。

  • 電子書: NT$ 399

    11堂從人物出發的歷史課,最劇變的朝代、奇珍異獸的模樣、狂妄的學者與人類的寶藏……讓謝金魚老師帶領你飽讀東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 傳教士是商業間諜? 是寶藏大盜還是漢學大師? 一旦東方遇上西方,歷史從此轉彎!深知歷史的演變,從東西方文化差異中淬煉跳脫框架的眼界,一探歷史上最耳目一新的時刻。

  • 詳細資訊

    一年看N部日劇,飛奔N趟日本就算哈日族?
    提到JAPAN,只能想起櫻花、和服、沙西米與武士刀?
    現代日本的發展,其實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牛奶糖︱巧克力︱零式戰機︱扶桑花︱燒肉︱電車︱門票︱頭盔︱汽車︱模型︱櫻花︱履歷表︱房間︱生魚片︱麥克風
    本書透過15個物件介紹1945年後日本社會與文化的深層面向,
    帶你看見不一樣的現代日本!


    巧克力,一種由「前敵國」輸入的奢侈甜食,如何在戰後迅速收服日本這個戰敗國的民心?

    日本又如何面對戰爭這段複雜的歷史,並且成功「逆轉勝」,以明治巧克力等知名自製品牌擄獲美國人甚至全世界的味蕾?

    「轉角國際」專欄作家蔡曉林,藉由15個物件深入戰後的日本,以社會學的視角,搭上時光機重回1945年,帶領讀者看著日本一路從美軍接管時期走來,經歷五○、六○年代的萬國博覽會與東京奧運,重登世界舞台中心,卻也同時面對國內左翼份子的學運與全共鬥;七○年代攀上經濟起飛的高峰後,又迅速遇上泡沫經濟,八○、九○年代的奧姆真理教事件、御宅文化、尼特族與孤獨死等文化現象,都反映了社會人際關係面臨解構與崩解的危機;然而直到三一一大地震,人們似乎又重新找回緊密聯結的「絆」的契機……。

    從戰敗的廢墟中重生,造就經濟起飛的榮景,又迅速在泡沫中瓦解;
    日本的下一步,將走向何處?
    一起溫柔地靠近,
    直擊日本社會的核心。

    以微觀的物,
    開啟對於世界更多元與宏觀的想像。

    本書特色

    ★透過15個物件,多面向觀察1945年後日本社會文化的「知日」之書!

    【作者簡介】
    蔡曉林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雙主修社會學系畢業,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際情報學府碩士,師從當代知名社會學家吉見俊哉(Yoshimi Shunya),現居東京,為「轉角國際」(udn Global)專欄作者。碩士期間以吃喝玩樂為研究,關心的議題是以社會學、文學與歷史的眼光檢視東亞乃至全球如何被各種多元媒介所影響。除了日本之外,還想在世界走走,正在探索下一個目的地當中。

    【朗讀者簡介】
    楊詩穎
    銘傳大學廣電系畢業。大學時期擔任校內廣播電台助理,跟同學一起製作廣播劇,從構思故事、對白,到錄音都是他們一手包辦,也慢慢培養出對聲音的興趣。畢業後在Bravo FM91.3電台擔任節目製作和後製的工作,想擔任DJ的她選擇了另一條關於聲音的夢,就是當配音員。在接受訪談時,她提到會有人時不時對配音員的辛酸投以冷言冷語,認為不能因為原音好聽就表示配音的成果不好,因為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音調和文化。動畫《寶石之國》是她印象深刻的作品,因為是她第一次在有人氣的作品擔任要角,而且還挑戰自己不擅長的柔弱角色。最滿意的是在《格林一家進城趣》中聲演提莉,其友人對她表示「這是妳錄過最棒的角色」,完完全全相信她講中文就是這個樣子。楊詩穎說,配音員其實也有帶給她一些好處,在每次介紹自己的職業時旁人會投以羨慕的眼光,而且看到自己配音的作品時也會有成就感。
    代表作: 鑽石(寶石之國)、茂野大吾(棒球大聯盟2nd)、釘崎野薔薇(咒術迴戰)"

    媒體推薦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蘇碩斌 專文推薦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創辦人)
    陳建守(「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創辦人、「說書」主編)
    盛浩偉(文學寫作者)
    顏杏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依姓名筆畫為序

    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爲切入點,藉著她敏銳的觀察,讓讀者看到了日本近現代歷史非常立體的一幅幅圖像,並從中認識許多歷史發展與當下社會的連結。在許多探索日本社會文化的作品中,此書難得的具有歷史的縱深,又兼顧當代的意義。每一位對日本社會文化有興趣的讀者,都能夠在此書中找到驚喜和樂趣。──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藍適齊

    作為東亞極少數的親日國,臺灣早已有許多以日本之名的出版品流通市面,以滿足一般大眾對這個東洋島國的綺麗幻想。但是,這些書籍中所呈現的日本,卻不免有許多坊間既定的刻板印象,或是為了迎合「哈日」的喜好,而一味歌頌所謂日本文化、日本精神。而像《微物誌──現代日本的15則物語》一樣回歸歷史脈絡,細緻看待文化物與文化現象的著作,實在珍貴。
    作者蔡曉林留學於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其指導教授吉見俊哉,是日本當前極重要的社會學者,同時也是前東京大學副校長。而身處吉見研究室,勢必也令曉林得以浸淫在日本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也能以更具深度的眼光看待當下日本的各種社會與文化現象。所以在《微物誌》當中的日本,既免去了過度美化的虛幻,也有著對資本主義的警覺,同時亦將日本知識界的進步觀點用深入淺出、清晰明確的筆調,普及給一般讀者。
    臺灣與日本的關係,無論是過去或現在,都確實相當地緊密,這不是也不該一概地以「親日」或「反日」這樣的二元對立觀點來理解。《微物誌》以實體的「物」出發,朝向抽象而深邃的思考,併陳物事的正反兩面觀點,也巧妙地掌握了其中平衡。而透過此書,讀者當有機會將之作為導引,從初階的「哈日」、「親日」走向更高端的「知日」。──文學寫作者 盛浩偉

    得獎資訊

    第72梯次臺北市立圖書館「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組)入選;106年度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專案」獲選;獲選為2018年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展示書單(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獲選2018年墨西哥瓜達拉哈拉書展臺灣館「漫畫區」展示書單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