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有聲書】
0 篇書評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有聲書】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2021/01/19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有聲書
  • ISBN: 9789865497316
  • 長度:7 小時 35 分鐘
紙本書定價:NT$ 330
電子書售價:NT$ 330
暢讀包
人氣暢聽
本書為有聲書。適合用 mooInk Pro 系列、mooInk Plus2、手機、平板及電腦播放。
*提醒您,有聲書不列入閱讀時間計算,更多資訊請參考 FAQ

購買領書額度

廖瞇的聲音低沉而溫暖,親聲詮釋與家人多次碰撞與衝突的困境。流露出渴望更進一步理解與靠近的真摯情感,自然呈現出貼近內心的呼喚。

★「第20屆台北文學獎-台北文學年金」「臺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一場無例可循的艱難對話,一部近身拍攝繭居族的紙上紀錄片
★「這或許是張愛玲散文〈私語〉以來最冒犯的家庭書寫了。」——盧郁佳

∣他是所謂的繭居族、啃老族。
∣他十多年來倚賴家人供養,像一尊佛那樣。

「我用『滌』來代稱這個弟弟,我都叫他『ㄉ一ˊ』,不是弟弟的意思,只是一個發音。還有因為他怕髒,他覺得這個世界很髒。」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24-03-01
    電子書: NT$ 273

    ★史丹佛大學師生公認為「最會溝通」的講師,TED影片破3400萬觀看! ★一般說話書,教你怎麼開口說話,麥特教你,被問話時,不怯場、不慌亂又能脫穎而出的即興應對力! ★簡單6步驟,迅速思考,機智回應!即興演說、與人閒聊、商業提案、面試,甚至社群媒體發文……任何需要說話的場合,都能展現出高...

  • 出版日期:2022-11-25
    電子書: NT$ 200

    楊牧自傳體散文第一部,以縝密文筆,回梳一九四○年代家鄉花蓮的山海、土地與人情,是個人記憶之追踪,也是時代歷史之存封。主播楊日瀚以溫暖厚實的嗓音,引領我們親近文人詩心的啟蒙天地。 【特別收錄之一】 楊佳嫻有聲導讀,引領你聆聽一首詩的完成。 【特別收錄之二】 楊牧為《奇萊前書》所撰序文。

  • 電子書: NT$ 385

    本身作者貝塞爾‧范德寇為精神科醫生,也是研究創傷的先驅。他結合了最近幾十年心理創傷領域的驚人進展及三十多年治療創傷患者的臨床經驗,提出對於創傷的全新理解。我們得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清創傷是如何重塑我們的大腦——正常的記憶處理歷程因過大的威脅而崩解,時間凍結了,危險彷彿永遠不會結束。於是杏仁核隨時發...

  • 電子書: NT$ 259

    親子、夫妻、婆媳、師生、團隊,該如何「好好說話」? 賴佩霞沉潛多年最新作品 名人藝人熱推!

  • 電子書: NT$ 0

    ★國內第一本精彩詳述依附理論與伴侶諮商實務的專書★ 2種依附模式 × 4大關係衝突難題 × 7個擺脫惡性循環的方法 面對關係的不愉快.修復感情的裂痕.看見互動背後的重要線索 ★ 試閱心得贈獎活動 ★ *活動時間:即日起~7/27(四) *活動方式:活動期間內,下載本書試讀本...

  • 電子書: NT$ 224

    *世界出版史上僅次於《聖經》的長銷經典,出版逾80年,暢銷超過1500萬冊! *社交心理、人際溝通與成功學的必讀聖經! *股神巴菲特從二十歲起就奉為人生圭臬的案頭書!

  • 電子書: NT$ 217

    「我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 「爸媽難道會害你嗎?」 「你敢離開,我就跳下去。」 明明是最愛的家人、伴侶,與信任的朋友、同事, 但為什麼我們卻總是感到委屈、想逃? 你未曾覺察的「情緒勒索」,正在你的日常裡,一步步逼你就範。

  • 出版日期:2017-08-14
    電子書: NT$ 196

    善良,是一種選擇 但善良不該等同妥協或吃虧 缺乏標準的善良 會為難自己,又慣縱了他人 就因為你很善良,底線應該更高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甫一上市,狂銷150,000冊 ★中國「當當網」心理勵志暢銷榜NO.1 ★網路好評不斷,突破15,000則 戳中13億人內心痛點的人...

  • 電子書: NT$ 266

    誰說安靜的內向者沒有當「行銷專家」的本錢?誰說害羞的內向者無法勝任「國際慈善募款工作」?誰說話不多的內向者成為「職場導師」沒有說服力?本書作者以「內向者」的身分現身說法,描述了她長期以來與外向文化之間的搏鬥史,破解一般人對內向者的既定印象與框架。

  • 電子書: NT$ 331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緒上的困擾,憂慮、沮喪、恐慌、孤單、罪惡感⋯⋯,這些痛苦的根源通常埋藏於我們做孩子所學到、延用至今的行為模式中。由於不良的養育或童年創傷,我們邁向成熟的腳步是緩慢的或甚至是完全停止的。 本書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這些掙扎在聖經裡有解決之道,幫助我們學習建立親密關係,與神與人的關係上有...

  • 電子書: NT$ 280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 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調整與摯愛之人緊張、有害的關係,從勇敢斬斷勒索、走出情緒的迷霧開始。 ★暢銷20年、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經典★ ★領先全球提出「情緒勒索」概念,全面且平衡探討勒索者與受制者的心理、手...

  • 電子書: NT$ 266

    是時候設好界線來強化防禦,專注在神所賜的重要呼召 不容許有毒的人繼續消耗你的喜樂、使命、影響力

  • 電子書: NT$ 280

    本書由鏡好聽主播曾紫庭朗讀,細膩展現作者程廷Apyang Imiq返鄉獵耕、與親友互動的故事,以及面對自我的真誠,有聲書完整呈現太魯閣族語和古調,帶來文字閱讀外的語言之美。   --- 榮獲台灣文學獎-蓓蕾獎、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肯定, 曾經以為山羌是小鹿斑比,離土返鄉後除草種...

  • 出版日期:2023-09-25
    電子書: NT$ 340

    別再期待誰來給我一座玫瑰園,整個開花的星球就在自己心中。 從少女心的「朵朵」,到大人學的「彭樹君」, 療癒暖心作家彭樹君,首次親錄有聲書,真情分享40個質感大人生命提案。

  • 電子書: NT$ 360

    只有洪愛珠的聲音,能夠詮釋洪愛珠的文字。輕盈、節制、清冷,卻又令人感到飽滿懷舊。 湧起的那股哀愁參雜幸福的情懷,是對於童年、味覺與消逝街景的鄉愁。 洪愛珠化身書中各種角色,有時以冷讀的方式詮釋旁白,有時在對話中化身為媽媽或阿嬤,更有「小愛珠」穿越時空,以她熟悉的母語回應。華語及台語轉換堆疊,...

  • 出版日期:2024-02-25
    電子書: NT$ 420

    台灣二十年來最深入、最動人的K2峰紀行,一趟以不成功丈量成功的旅程。這是由呂忠翰、張元植拓展出的台灣攀登史新頁,也是陳德政一生一遇的歷程。有聲書由鏡好聽主播楊日瀚懇切踏實的嗓音,傳達出本書三位主角面對山岳的思索與態度。 ---- 不是只有登頂才能成就一個人,一個城市人的轉變之書。 ...

  • 電子書: NT$ 450

    旅行作家謝哲青的流浪者之歌 電視金鐘獎最佳男配角蘇達 真情演繹 i聽聽鉅獻 旅遊文學有聲書 流浪,是將自己的寂寞, 寫成動詞。 一段最捨不得想起的遠行,一個跳躍舒適圈的衝擊。 一次人生行旅的驀然回首,一場與過往記憶的總決算。 當空虛的心靈,乍見廣漠的震撼, 再微薄、渺小的希望, 都能感受到對生...

  • 電子書: NT$ 380

    傳奇作家三毛 逝世30週年紀念 廣播金鐘獎天后方笛 傾心演繹 i聽聽深情鉅獻 三毛有聲書 雖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更何況世界不只是一沙一花, 世界是多少奇妙的現象累積起來的。 生命和生活,就是你給自己最美麗的奇蹟。 三毛在迦納利群島的點點滴滴,擁抱日常片刻的美好感動。

  • 出版日期:2022-11-18
    電子書: NT$ 315

    一名在山城長大的女子,來到海上工作;另一名在港都長大的女子,卻成為高山嚮導。兩位寫作者藉由「對話」的形式,從女性的生命經驗出發,回應山與海在生命中所扮演的重要位置。十多年來,她們透過書信,展開一場向內、向外的探索旅程。如今,她們將這些對生命歷練的挑戰與挖掘、對生態環境的關懷與探問,透過聲音,說給你聽...

  • 詳細資訊

    廖瞇的聲音低沉而溫暖,親聲詮釋與家人多次碰撞與衝突的困境。流露出渴望更進一步理解與靠近的真摯情感,自然呈現出貼近內心的呼喚。

    ★「第20屆台北文學獎-台北文學年金」「臺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一場無例可循的艱難對話,一部近身拍攝繭居族的紙上紀錄片
    ★「這或許是張愛玲散文〈私語〉以來最冒犯的家庭書寫了。」——盧郁佳

    ∣他是所謂的繭居族、啃老族。
    ∣他十多年來倚賴家人供養,像一尊佛那樣。

    「我用『滌』來代稱這個弟弟,我都叫他『ㄉ一ˊ』,不是弟弟的意思,只是一個發音。還有因為他怕髒,他覺得這個世界很髒。」

    滌大學畢業後失業在家十餘年。鎮日關在房間裡,只在固定時刻走出。他的感官異常敏感。只要客廳有人,連去廚房倒杯水,都是艱鉅的工程。他無法走在人群裡,不坐電梯、不搭大眾交通工具,永遠走路。他因為敏銳執著而飽受折磨。他是別人口中所謂的繭居族、啃老族,以及高敏感、強迫症、控制狂、完美主義者……滌不跟爸媽交談,沒有朋友,姐姐是他唯一說話的對象。

    ∣他是我弟弟,父母唯一的兒子。
    ∣書寫,是為了他,更是為了媽媽。

    一個長年為家庭犧牲忍抑的母親,對兒子的現狀自責,「都是我這個媽媽不好。一個性情溫和卻難以言愛的父親,一生拚搏,對兒子有許多不解與不諒解。一個離家在外的姐姐,回轉過身,敲叩弟弟滌的房門,試圖展開對話。作者廖瞇如實記錄下與弟弟的互動,同時一點一滴追溯成長過程,直面與父母的關係。這部作品,不僅是對弟弟幽闇如謎心靈的探索,更是對母親、對父親,以及對自己的挖鑿深掘。對話,打開了一個個黑盒子;書寫,將她帶到一個從未想過的地方。

    ∣不只是長篇紀實散文,
    ∣更是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

    這是一篇描繪家庭情感的長散文,一份記錄困難關係的報導,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
    作者書寫時,沒有預設,無從計畫,她不知道會如何發展,更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只能「且走且看」的記錄下這一切,並盡可能誠實。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更顯真實。不雕鏤文字,卻總是精準切中;不渲染情感,反因為節制而動人;沒有高潮起伏,仍引領讀者一路讀下去。那些層疊細碎的家庭日常,讓我們無比熟悉;每個家人的現實處境,與我們這般接近。

    ∣我們與「不正常」的距離。
    ∣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怪物」。

    近年,繭居族與啃老族等社會現象愈益引發討論,這部作品,是對相關情狀的第一手觀察記錄。書中不僅深入探觸被視為「不正常的人」的內在心理,同時剖視其家人遭遇的困境。
    作者並透過自學,以及尋求心理學專業人士的建議,持續與家人進行一場場對話,試著慢慢靠近,相互感受,彼此理解,自我療癒。究竟,每個人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那真的是滌自己的選擇嗎?還是,他面前的選擇太少?而有沒有可能,自己也會是「不正常」的那個人?有沒有可能,一切會「好」起來?

    ====
    授權出版社:遠流出版
    錄製單位:鏡好聽團隊


    【作者/主播簡介】

    廖瞇
    大學讀了七年,分別是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認識「玩詩合作社」後,創作底片詩;認識《衛生紙+》後,持續寫詩。2015年出版詩集《沒用的東西》。2019年以《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獲選為台北文學獎年金得主。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著創作。現寄居東部,一邊寫作一邊教學。

    媒體推薦

    【名家推薦】
    宋文里(美國伊利諾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劉克襄(作家)、劉梓潔(作家)、蔡素芬(作家)、盧郁佳(作家)、鴻 鴻(詩人) ──樸實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持續好評】
    我必須向學生推薦廖瞇──無論說她對關係的把握,對事態的細描(或叫厚描、濃描),都接近古典大師的期待(我是說心理學家羅哲斯,以及人類學家格爾茨),並且在描述中展開的形式,像巴洛克音樂那般綿密,卻是手到擒來,全不費工夫。我們該學的是她。……瞇滌清了日常生活裡所有細密糾結的亂麻,雖然我不知後來會有什麼結局──過日子本來就不會有結局。——宋文里(美國伊利諾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是一段自我療癒的過程,直揭家庭與心靈的暗面,文字表述卻一直維持在不慍不火的基調上。它還呈現一種「不完整的完整」,讀者不一定要從頭閱讀,隨便挑一篇都能感覺出濃郁的文學質地,感受其中的奇異氛圍。一邊讀時,非常擔心無法好好收尾,讀到最後卻很動容。書寫者在處理任何一篇作品時,都該有一個不凡的位置和角度。這部作品有形式上的創新,是我沒看過的。——劉克襄(作家)

    書寫家人的難度,大概僅次於親口對他們說出我愛你。傷害是容易的,愛是困難的;批判是容易的,理解是困難的。作者廖瞇最不正常的是,能夠不帶判斷、甚至丟棄觀點,把自己當一具沉默的攝影機,從家裡的這個房間移到那個房間,純粹地記錄。不管出生在哪個家庭,我們先被教育成「正常的人」,再被期待成為「有用的人」。什麼叫做有用的人呢?我還沒有答案。但什麼叫做有用的書寫呢?這本書絕對是。看似毫不用力,卻十足有用又有力。——劉梓潔(作家)

    作者真誠無諱書寫家人,對三十七歲還未能就業,對社會產生疏離、自閉、暴躁、聰明的弟弟,謀盡方法與勇氣製造對話機會,也透過對話一層層剝開家人間相處的問題以及每個人的個性,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是正視問題,在剝撥的過程,發現每人的困境及個人的體悟。這種對話的建立,具有試圖黏合家人感情的作用,也是自我療癒。作者以簡約誠樸的文字做了一場自我心理探索和呈現,她很有勇氣,她所對談的這個家人關係,雖以疏離社會的滌為中心,也是家人相處有困境的眾多家庭的縮影。——蔡素芬(作家)

    是否每個人都有過孤獨的遇難史呢?像這樣的猜想在故事的伏流下不斷展開,充滿了現實所特有,曖昧、混濁的活力。也許這是張愛玲散文〈私語〉以來最冒犯的家庭書寫了。廖瞇非常難,家人也非常難,如此艱難的奉獻,所觸及的深度事實是驚人的。本書乾淨極簡的文體,每頁都在讀者心中投影出鮮明的圖像,像是安靜的北歐電影。一重重的謎團,使敘述產生詩性的神祕,甚至騰起一股魔性,吸引人往下讀。——盧郁佳(作家)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是一部情感真摯的作品。作者以樸實的文字深化了家庭書寫的題材,藉由描述一位無法進入社會的弟弟,勾連出三位家庭成員之間的生命傷痛。作品呈現一種非常態的私密情境,卻能藉由高度的自我坦露而在情感上喚起讀者的共鳴;並且透過後設的書寫技巧,讓作品中的人物同時回應、參與創作。評審們相當認可作者誠實而不失敘事策略的組構方式,於此已然實現療癒書寫的企圖,同時也深化作品的文學價值。——「第20屆台北文學獎-台北文學年金」決審評語

    得獎資訊

    第20屆台北文學獎-台北文學年金
    2020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