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母親臺灣—
山與海—是孕育、是療癒、是追尋,也是回歸。
兩位女子寫自己,
也寫給彼此的陪伴之書。
◎ 電子書+有聲書優惠特價。
◎ 有聲作品由二位作者擔任講者,將這些對生命歷練的挑戰與挖掘、對生態環境的關懷與探問,透過聲音,說給你聽。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本書由鏡好聽主播曾紫庭朗讀,細膩展現作者程廷Apyang Imiq返鄉獵耕、與親友互動的故事,以及面對自我的真誠,有聲書完整呈現太魯閣族語和古調,帶來文字閱讀外的語言之美。 --- 榮獲台灣文學獎-蓓蕾獎、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肯定, 曾經以為山羌是小鹿斑比,離土返鄉後除草種...
別再期待誰來給我一座玫瑰園,整個開花的星球就在自己心中。 從少女心的「朵朵」,到大人學的「彭樹君」, 療癒暖心作家彭樹君,首次親錄有聲書,真情分享40個質感大人生命提案。
只有洪愛珠的聲音,能夠詮釋洪愛珠的文字。輕盈、節制、清冷,卻又令人感到飽滿懷舊。 湧起的那股哀愁參雜幸福的情懷,是對於童年、味覺與消逝街景的鄉愁。 洪愛珠化身書中各種角色,有時以冷讀的方式詮釋旁白,有時在對話中化身為媽媽或阿嬤,更有「小愛珠」穿越時空,以她熟悉的母語回應。華語及台語轉換堆疊,...
台灣二十年來最深入、最動人的K2峰紀行,一趟以不成功丈量成功的旅程。這是由呂忠翰、張元植拓展出的台灣攀登史新頁,也是陳德政一生一遇的歷程。有聲書由鏡好聽主播楊日瀚懇切踏實的嗓音,傳達出本書三位主角面對山岳的思索與態度。 ---- 不是只有登頂才能成就一個人,一個城市人的轉變之書。 ...
旅行作家謝哲青的流浪者之歌 電視金鐘獎最佳男配角蘇達 真情演繹 i聽聽鉅獻 旅遊文學有聲書 流浪,是將自己的寂寞, 寫成動詞。 一段最捨不得想起的遠行,一個跳躍舒適圈的衝擊。 一次人生行旅的驀然回首,一場與過往記憶的總決算。 當空虛的心靈,乍見廣漠的震撼, 再微薄、渺小的希望, 都能感受到對生...
傳奇作家三毛 逝世30週年紀念 廣播金鐘獎天后方笛 傾心演繹 i聽聽深情鉅獻 三毛有聲書 雖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更何況世界不只是一沙一花, 世界是多少奇妙的現象累積起來的。 生命和生活,就是你給自己最美麗的奇蹟。 三毛在迦納利群島的點點滴滴,擁抱日常片刻的美好感動。
*電子書
專文導讀
〈安靜的演化—我對近幾年臺灣自然導向文學出版的看法〉——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一致推薦
川貝母(插畫家)| 楊士毅(剪紙藝術家、導演)| 楊富閔(小說家)| 楊采陵(地方媽媽)| 郝譽翔(作家)|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崇鳳與卉君以往復信件形式來表現這些年來她們信仰、懷疑、轉變的剖白,這是她們的真情寫作。她們有時寫著自己的經歷,有時寫出對對方的想像,寫到面對自然時的寬闊、陰暗、死亡與救贖,重點放在敘說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記憶,而又深深受文學影響的生命經驗。」
——吳明益
陪你一起看山有多高,
海有多深,
我們有多勇敢。
海恆常翻覆,山永遠都在。
這是兩名女性書寫者向臺灣山與海的致敬之作。
兩人藉由「對話」書寫形式,
從女性生命經驗出發,回應山與海洋在生命中所扮演的重要位置。
這些人生的轉折與過程,透過文字的重新梳理,
她們陪伴彼此,展開一場向內向外的探索旅程。
《女子山海》是對於青春生命的回視,
是對生命挑戰與歷練的挖掘,
亦是對生態環境的關懷與探問。
我愛山,
也愛海,
我愛我們是女生。
◎ 來自山與海
出生山城的她,過著人們口中的里山生活,然而偶然瞥見海的時刻,她訝異於大洋的深邃廣袤,內心開始豢養著屬於自己的海洋。而在島的南方另一頭,海港城市長大的她,將青春放牧在西子灣,卻在加入山社開啟了生命與山脈稜線的邂逅,找到了穩定生命的力量。
◎ 匯流東岸
交會於大學校園,在一個炎熱的午後,她們決定一起走向大山大海的東岸。那是生命中共同對探索邊界最初的啟蒙,橫越了大武山,南迴公路沿岸拍擊的藍色海岸(洋)收服了她們的視野,在不斷的出走與回返之間,她們一同見證著東海岸的環境變化。
◎ 平行凝望
生命的際遇,如潮水漲落,也像山巒起伏。來自山城的她開始向海探索,帶領著更多關心海洋的人完成了一趟趟的環境行動。而來自港都的她則走向比山更深的地方,陪伴人們走向山,與另一群夥伴一起成為山的侍者。
◎ 無限女子山海
有人說如果你只在陸地上,那麼認識的僅是一半的臺灣。如果不曾爬過高山,不會明白島嶼的壯碩;如果不曾潛入深海,無法想像海洋的豐美。山與海如同無限的循環,是構成生命的生態系,也是島嶼子民最珍貴的禮物。
*有聲書特別企畫
第一部 來自山與海
出生山城的她,過著人們口中的里山生活,然而偶然瞥見海的時刻,她訝異於大洋的深邃廣袤,內心開始豢養著屬於自己的海洋。而在島的南方另一頭,海港城市長大的她,將青春放牧在西子灣,卻在加入山社之後開啟了生命與山脈稜線的邂逅,找到了穩定生命的力量。
第二部 匯流東岸
交會於大學校園,在一個炎熱的午後,她們決定一起走向大山大海的東岸。那是生命中共同對探索邊界最初的啟蒙,橫越了大武山,南迴公路沿岸拍擊的藍色海洋收服了她們的視野,在不斷的出走與回返之間,她們一同見證著東海岸的環境變化。
第三部 平行凝望
生命的際遇,如潮水漲落,也像山巒起伏。來自山城的她開始向海探索,帶領著更多關心海洋的人完成了一趟趟的環境行動。而來自港都的她則走向比山更深的地方,陪伴人們走向山,與另一群夥伴一起成為山的侍者。
第四部 無限女子山海
有人說如果你只在陸地上,那麼認識的僅是一半的臺灣。如果不曾爬過高山,不會明白島嶼的壯碩;如果不曾潛入深海,無法想像海洋的豐美。山與海如同無限的循環,是構成生命的生態系,也是島嶼子民最珍貴的禮物。
有聲書特色
有聲書由作者親自參與錄音。
製作團隊造訪花蓮、南投、臺南等地,採集各種自然聲景。風聲、浪聲、蟲鳴、鳥叫,與兩位作者的經驗和省思交相融匯,是最舒適、最讓人放鬆的ASMR睡前故事。
另收錄有聲書獨享章節〈山女來訪海女〉。兩位作者在臺南市四鯤鯓海岸邊,陪你暢聊持續發展與演化的《女子山海》。
文字書主編|王建偉
有聲書編輯|余孟珂
封面設計|薛慧瑩
美術編輯|何萍萍
錄音工程|健康合作社、大塊文化
錄音師|余孟謙(健康合作社)
錄音室行政|陳姿蓉(健康合作社)
音樂製作|余孟珂
聲景採集|余孟珂
聲景授權|Leon、Pixabay
本作品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補助製作
作者簡介
張卉君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碩士。來自山城埔里,熱愛跑田野、閱讀、文字創作、逛書店,早年即以「洪亮」為名,在東海岸走江湖,曾獲葉紅全球華人女性詩獎、花蓮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海洋文學獎、鳳凰樹文學獎等獎項。2005年加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自此以黑潮人自居,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文化部專案經理、鯨豚生態解說員、美濃愛鄉協進會生態聚落文化研究員、莫拉克災後獨立報導人,目前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作品:
《黑潮島航》(吳明益、陳冠榮等合著),網路與書出版,2019。
《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黑潮・攝影・歲時曆》,小貓流出版,2017。
《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網路與書出版,2016。
《記憶重建:莫拉克新開災誌》,人間出版社,2014。
劉崇鳳
小時候曾想過長大要努力工作,當個律師或老師之類。怎麼也沒想到,而今一邊寫作一邊帶自然引導。著迷生活,喜歡吟唱與舞蹈,以此歌頌所愛。台灣的山陪她自學生到流浪成家,甘願書寫一輩子,為自然效命。
作品:
部落格「甲板」 milkhu.blogspot.tw/
《回家種田:一個返鄉女兒的家事、農事與心事》,遠流,2018。
《我願成為山的侍者》,果力文化,2016。
《活著的城-花蓮這些傢伙》,寫寫字,2014。
《聽,故事如歌-邊疆抒情搖滾》,天下文化,2008。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