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史大偵探有聲書套書(四冊套書)
0 篇書評

台灣文史大偵探有聲書套書(四冊套書)

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吃的台灣史+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蚵仔煎的身世

  • 出版日期:2023/07/25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套賣商品
  • eISBN: 9786267155677
電子書售價:NT$ 2070
此為套賣商品,購買前請先確認個別商品的格式。

本有聲書套書包含:《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吃的台灣史》、《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蚵仔煎的身世》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50

    繼暢銷書《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獲獎記者芭芭拉.德米克又一大無畏揭開獨裁政權真實樣貌之作!! 此次,德米克深入中國數一數二最難潛入的地方, 探究在中國政府嚴密監控下生活的藏人變成了什麼樣子?中國究竟急於隱瞞哪些事情? 『中共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政權? 沒讀過這部作品,別說你真...

  • 電子書: NT$ 399

    (本課程為純音頻線上收聽) 謝金魚談起歷代飲膳,香味四溢,古今食家的形象更栩栩如生。她從北魏穿越起,一路造訪唐、宋、元、明、清到當代,介紹十本飲食古籍、翻閱皇上的菜單「膳底檔」,分享吃貨們、名廚最獨到的美食檔案。 元代皇后靠什麼驚人食材養生? 吃原型食物原來早就記載? 台灣多瘋手搖飲...

  • 出版日期:2022-12-14
    電子書: NT$ 599

    2023-07-05 更新「專屬地圖」,請至書籍頁面下載附件檔案。 常去京都就是京都通?關於京都,你永遠有不知道的事! 最懂京都的中二教授「蔡桑」首次獻聲!帶你聽懂京都的深奧門道 內行人的京都之旅,就從聽完「裏京都學」開始!

  • 出版日期:2024-02-25
    電子書: NT$ 360

    爬梳歷史、社會與個人經驗,探討毒品議題千絲萬縷的發展脈絡。  鏡好聽聲音主播鄭佳如,以明亮且富有條理的敘事表現,勾勒出各世代的成癮眾生相。 -- ★ 亞太毒鏈的角色建構x毒品潮流的世代爬梳x成癮眾生的深度探訪 ★ 第一手採訪資料!資深記者鄭進耀(aka萬金油)耗時五年的追蹤跟進── ...

  • 出版日期:2022-11-01
    電子書: NT$ 420

    暢銷書作家駱芬美臺灣歷史故事講不完,精彩補充比原書內容更豐富。 駱芬美向來主張應該從世界史的角度看臺灣,講臺灣史一定要將臺灣放在世界史的架構,才能說得清所有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有聲書裡你會聽到在當時不同國家對臺灣的看法。 原來── 鄭成功時代,臺灣人不瘋媽祖 原住民頭目制度是荷蘭人所...

  • 出版日期:2023-02-17
    電子書: NT$ 599

    身為台灣人,你真的認識台灣? 認識台灣,從聽懂台灣建築開始! 喜愛建築的你,是否對各式各樣的建築風格感到困惑?以為老建築都是「巴洛克」? 長達半世紀的日治時代為台灣留下眾多建築瑰寶,成為台灣文化地景的重要風貌。 建築研究家凌宗魁將以十堂精彩課程,引領您進入日治時代的建築世界, 破解各種...

  • 出版日期:2024-01-15
    電子書: NT$ 420

    作者葉言都親聲朗讀,考據史籍出處 讓聽眾不只是聽八卦,還詳盡古代歷史淵源及女性影響力

  • 電子書: NT$ 180

    1973年世界各國簽訂了《世界遺產保護公約》,保護全人類共有的資產與普世的價值。 世界遺產項目共分為四大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複合遺產、非物質以及口述遺產。許多世界遺產因此聲名大噪,吸引許多觀光客到訪,但卻因此造成了當地傳統文化流失。 資深國際領隊、世界遺產協會講師──馬繼康,秉著「旅行傳教士...

  • 出版日期:2023-06-25
    電子書: NT$ 450

    台灣史說書人蔡蕙頻,透過她最想述說的30個日治時期台灣大小事,帶領讀者一同認識當時的台灣。 不添加過多的學術成分,不含艱深、難咀嚼的專業術語,搭配鏡好聽主播曾紫庭幽默的聲音詮釋,保證純天然好吸收。 一本不需要太多台灣史基礎知識,就能輕鬆收聽,感受日治時期生活氛圍的有聲書。

  • 電子書: NT$ 399

    11堂從人物出發的歷史課,最劇變的朝代、奇珍異獸的模樣、狂妄的學者與人類的寶藏……讓謝金魚老師帶領你飽讀東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 傳教士是商業間諜? 是寶藏大盜還是漢學大師? 一旦東方遇上西方,歷史從此轉彎!深知歷史的演變,從東西方文化差異中淬煉跳脫框架的眼界,一探歷史上最耳目一新的時刻。

  • 詳細資訊

    本有聲書套書包含:《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吃的台灣史》、《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蚵仔煎的身世》

     

    《大灣大員福爾摩沙》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
    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由中研院翁佳音、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攜手合作,考察台灣地名真相。

    你是否想過,今日以中文書寫的地名,背後可能有漫長的演變與你想像不到的來由。大灣、大員、大冤這些用來指稱台灣的用語,原本僅是指台南的安平。而蘇澳的地名或許不是來蘇士尾這位漢人移民,而是四百年前一個橫越大海而來的西班牙聖人名字。至於以烏龍茶聞名的凍頂,據說地名來由是因為先民窮到只能光腳上山採茶,聽到這樣的解釋,難道你不會心生懷疑?

    台灣歷經太多政權的統治與多元族群的佇留,藏在這些地名之後的,可能是各地的原住民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語,亦或是福建語、客語或北京官話。於是,要探討地名真相,得能聽其發音,分辨真義,而不是看著中文字妄自解讀,自己說了算。

    透過兩位作者的完美配合,這本史無前例的新台灣地名著作終於得以問世。由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直接解讀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地圖史料,引用清、日文獻佐證。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則將兩人嚴謹推論的成果,以精鍊但親切的文筆介紹給讀者。

    有聲出版:貓頭鷹出版與尚儀數位學習聯合出版

    聲優/講師:林凱羚

    作者簡介: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政治大學、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研究專長為十六至十八世紀臺灣史、東亞史,史學理論、歷史民俗學。曾主持「新港文書研究」,以及「荷蘭時代決議錄」譯註等計畫。精熟荷蘭語與荷蘭文獻,其編著的《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解讀十七世紀中葉北臺灣的荷蘭古地圖,是研究早期台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譯註及著作有《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稻鄉出版)、《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南天書局)、《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等書。

    曹銘宗,一九五六年生,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從事自由寫作,並任英語、華語導遊、台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參訪團講師。
    長期關注台灣族群文化,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貓頭鷹)、《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聯經)、《台灣地名謎猜》(聯經)、《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洄瀾》等繪本。
    懷抱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朗讀者簡介:
    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由獲得八座金鐘獎的配音大師袁光麟先生擔任聲音總監。
    林凱羚,影視聲藝人,現任大中華區聲音演員、財團法人立賢教育基金會講師。媒體資歷24年,曾任各大配音班講師、中央通訊社行銷企劃、語音編播、網路新聞編輯,也是第二代櫻桃小丸子、花田一路台語版聲音演員。現為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

    尚儀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介紹:

    尚儀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簡稱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由獲得八座金鐘獎的配音大師袁光麟先生擔任聲音總監。除專業的製作團隊,發行範圍更是遍及所有華人有聲通路,包括有聲書平台、音樂串流平台;個人市場與公播市場。不論您是內容擁有者或配音員,都歡迎您洽詢、合作。

     

    《吃的台灣史》

    《蚵仔煎的身世》作者曹銘宗╳台灣史專家翁佳音,
    這回話說從頭,帶你瞭解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

    美食王國是怎樣吃出來的?
    台灣美食享譽國際,背後有值得細細探索的美味歷史。位居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會之處,造就台灣兼具生物與文化多樣的雙重特性。數百年來,從南島語族的海上交流,到外來移民的農產引進與改良,使島上擁有原住民族的在地特產、荷蘭時代的歐洲食材,清代的漳泉潮汕菜色,日本和食西餐到戰後的眷村菜,台灣從此成為名符其實的美食王國。

    吃是民生大計,影響國家經濟,在社會文化層面中潛移默化。本書將以台灣人最喜歡的美食為題,介紹這些食物和吃法如何引進與轉變,透過詳細考察與追溯,解答你我今天為何會這樣吃,而且覺得哪種吃法好吃的歷史根源。

    有聲出版:貓頭鷹出版與尚儀數位學習聯合出版

    聲優/講師:蕭秀玲

    作者簡介: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政治大學、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研究專長為十六至十八世紀臺灣史、東亞史,史學理論、歷史民俗學。曾主持「新港文書研究」,以及「荷蘭時代決議錄」譯註等計畫。精熟荷蘭語與荷蘭文獻,其編著的《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解讀十七世紀中葉北台灣的荷蘭古地圖,是研究早期台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譯註及著作有《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稻鄉出版)、《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大臺北古地圖考釋》及《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合著)、《解碼臺灣史1550-1720》(合著)等書。

    曹銘宗,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現任作家、講師,兼任導遊,關注台灣庶民的語言與文化,致力台灣歷史的史普寫作。
    曾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及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中興大學駐校作家、聯合新聞網〔讀.書.人〕專欄作家。
    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四十種台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激骨話:台灣歇後語》,以及《鷄籠中元祭》、《台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台灣宗教之美:迎媽祖》等繪本文字。
    2021年9月出版首部歷史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朗讀者介紹:
    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由獲得八座金鐘獎的配音大師袁光麟先生擔任聲音總監。
    蕭秀玲,專業配音員、配音課程講師,喜愛從每一次的聲音表演中感受不同角色的人生經歷,期盼能透過最真摯的聲音,把內容情境傳達到大家的心中。現為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

    尚儀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介紹:

    尚儀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簡稱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由獲得八座金鐘獎的配音大師袁光麟先生擔任聲音總監。除專業的製作團隊,發行範圍更是遍及所有華人有聲通路,包括有聲書平台、音樂串流平台;個人市場與公播市場。不論您是內容擁有者或配音員,都歡迎您洽詢、合作。

     

    《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從海魚吃到淡水魚,由軟體動物花枝家族吃到甲殼動物螃蟹親屬。除了吃不完的海味,更常發生的是弄不清的名稱。九孔等同鮑魚嗎?為何許多魚都被歸在鯛科?香魚的氣味真的很香?鯖魚為何叫花飛?這些名稱的背後,蘊藏的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這是一本兼具歷史與科普的海洋文化讀物。作者曹銘宗先生,查證無數史料文獻,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更上網徵求各界高手的見解,宛如帶領讀者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嘗遍」台灣海味的前世今生。他還以台灣魚類資料庫交叉比對各項資料,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有聲出版:貓頭鷹出版與尚儀數位學習聯合出版

    聲優/講師:蕭秀玲

    作者簡介:
    曹銘宗。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現任作家、講師,兼任導遊,關注台灣庶民的語言與文化,致力台灣歷史的史普寫作。
    曾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及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中興大學駐校作家、聯合新聞網〔讀.書.人〕專欄作家。
    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四十種台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台灣海產的身世》、《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激骨話:台灣歇後語》,以及《鷄籠中元祭》、《台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台灣宗教之美:迎媽祖》等繪本文字。
    2021年9月出版首部歷史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朗讀者簡介:
    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由獲得八座金鐘獎的配音大師袁光麟先生擔任聲音總監。蕭秀玲,專業配音員、配音課程講師,喜愛從每一次的聲音表演中感受不同角色的人生經歷,期盼能透過最真摯的聲音,把內容情境傳達到大家的心中。現為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

    尚儀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介紹:

    尚儀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簡稱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由獲得八座金鐘獎的配音大師袁光麟先生擔任聲音總監。除專業的製作團隊,發行範圍更是遍及所有華人有聲通路,包括有聲書平台、音樂串流平台;個人市場與公播市場。不論您是內容擁有者或配音員,都歡迎您洽詢、合作。

     

    《蚵仔煎的身世》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有聲出版:貓頭鷹出版與尚儀數位學習聯合出版

    聲優/講師:臧孟君

    作者簡介:
    曹銘宗。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現任作家、講師,兼任導遊,關注台灣庶民的語言與文化,致力台灣歷史的史普寫作。
    曾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及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中興大學駐校作家、聯合新聞網〔讀.書.人〕專欄作家。
    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四十種台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激骨話:台灣歇後語》,以及《鷄籠中元祭》、《台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台灣宗教之美:迎媽祖》等繪本文字。
    2021年9月出版首部歷史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朗讀者簡介:
    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由獲得八座金鐘獎的配音大師袁光麟先生擔任聲音總監。臧孟君,在聲音造型的變化中巡禮,在聲音表演的工作中呈現自己,喜歡用聲音說故事,喜歡用聲音與你一起創造有趣的世界。現為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

    尚儀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介紹:
    尚儀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簡稱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由獲得八座金鐘獎的配音大師袁光麟先生擔任聲音總監。除專業的製作團隊,發行範圍更是遍及所有華人有聲通路,包括有聲書平台、音樂串流平台;個人市場與公播市場。不論您是內容擁有者或配音員,都歡迎您洽詢、合作。

    影音資訊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