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車友要出發環島時,總是想多安排些景點,或是想取道不需要與大車爭道的自行車道,但往往騎到後來,可能是體力開始不堪負荷,或是一下子錯過不明顯的自行車道入口而放棄,實在有些可惜;所以本書就為你安排精彩的12條環島順騎自行車道,只要跟著走,一定能充份享受環島騎車的樂趣。
金尚德著作的《百年立霧溪:太閣橫貫道路開拓史》,講述這條貫穿太魯閣峽谷道路的開拓史,並提到其中一段路在歷史中曾是「太魯開產金道路」,在日治時期因採金而開建,並詳述這條路線的演變史。 這讓我產生想走一次以這些歷史故事所串接的橫貫台灣東進路線,東半段就是以合歡越嶺道為軸,以探索產金、發電、太魯閣族相關景...
北進武嶺、南出鵝鑾鼻,縱斷台灣五百哩──這是一條以文化為根、地形為幹、風景為葉的路線, 台灣2/3以上是山地,小小島嶼上海拔3000m以上高山就有268座,山原本就是台灣的一大特色,又因位於北迴歸線上,加上海拔巨大落差及受到季風影響,森林生態是北半球縮影,山景優異且生態豐富,再加上多元的人文風貌,道...
四面環海的台灣,近代以來海上交通與貿易非常發達,因此島上有不少的燈塔,很幸運地,台灣本島四極點附近都有燈塔:北一富貴角燈塔、東一三貂角燈塔、南一鵝鼻燈塔、西一國聖港燈塔。由於燈塔位置通常為高點且景色優美,且若以這4個極點燈塔串出的環島路線,畫出來的就是一個台灣的美麗樣貌,因此我們計畫再一次出發,要好...
這條路線集中在台灣東部的花東縱谷靠中央山脈側,透過火車接駁由玉里騎車出發,先去看看屬於原住民鄉的卓溪,然後再經玉里、往南安方向走一段屬於八通關古道東段的鹿古道;接著進入南横公路,拜訪沿途的布農部路,於海拔1000公尺的利稻折返,下山經海端鄉去拜訪延平鄉的紅葉部落。
本書介紹的路線,是走介於合歡越嶺道與能高越嶺古道間的環狀路線,會盡可能完整地,將這區域的賽德克族部落繞一圈,探索深谷中的聚落,以更多的角度感受賽德克族風貌。
福山部落與上巴陵之間,就是極為著名的福巴越嶺古道,它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夢幻道路,其早期是獵徑,後來成為兩地泰雅族來往、通婚的路徑。
北進武嶺、南出鵝鑾鼻,縱斷台灣五百哩─這是一條以文化為根、地形為幹、風景為葉的路線,台灣2/3以上是山地,小小島嶼上海拔3000m以上高山就有268座,山原本就是台灣的一大特色,又因位於北迴歸線上,加上海拔巨大落差及受到季風影響,森林生態是北半球縮影,山景優異且生態豐富,再加上多元的人文風貌,道路系...
橫貫台灣東進路線,東半段就是以合歡越嶺道為軸,以探索產金、發電、太魯閣族相關景點或史蹟的主題式深度遊路線,而終點就設在濁水溪出海口。
許多車友要出發環島時,總是想多安排些景點,或是想取道不需要與大車爭道的自行車道,但往往騎到後來,可能是體力開始不堪負荷,或是一下子錯過不明顯的自行車道入口而放棄,實在有些可惜;所以本書就為你安排精彩的12條環島順騎自行車道,只要跟著走,一定能充份享受環島騎車的樂趣。
四面環海的台灣,近代以來海上交通與貿易非常發達,因此島上有不少的燈塔,很幸運地,台灣本島四極點附近都有燈塔:北一富貴角燈塔、東一三貂角燈塔、南一鵝鼻燈塔、西一國聖港燈塔。
這條路線集中在台灣東部的花東縱谷靠中央山脈側,透過火車接駁由玉里騎車出發,先去看看屬於原住民鄉的卓溪,然後再經玉里、往南安方向走一段屬於八通關古道東段的鹿古道;接著進入南横公路,拜訪沿途的布農部路,於海拔1000公尺的利稻折返,下山經海端鄉去拜訪延平鄉的紅葉部落。
「雲豹精神不死,就在霧台。」霧台,是台灣雲豹為魯凱族祖先尋得的美好居地,這回,我們追随牠的足跡,造訪魯凱族。
福山部落與上巴陵之間,就是極為著名的福巴越嶺古道,它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夢幻道路,其早期是獵徑,後來成為兩地泰雅族來往、通婚的路徑。
本書介紹的路線,是走介於合歡越嶺道B與能高越嶺古道F間的橘黃色環狀路線,會盡可能完整地,將這區域的賽德克族部落繞一圈,探索深谷中的聚落,以更多的角度感受賽德克族風貌。同時我們會前往武界──這個具有萬種風情的雲的故鄉,探索布農族的文化特色。
Eddie踩踏的單車,就像是尋景探測車似的,以平面、垂直的騎乘路線,為我們尋找只有單車族才能看到的獨家風景。 在本書當中,Eddie規劃了21條主要路線,當中還有分出其他小路線,強調深入台灣包括泰雅、魯凱、布農等13族主要原住民聚落, 沿途可以欣賞到南橫、阿里山、中橫、北橫、蘇花公路和太魯閣等經典...
在台灣,騎的是單車,但感動的是文化,唯有一再踏出去,為這個島嶼付出關心,這塊土地就會越有溫度。台灣,用騎的最美,而且越騎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