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利博士一直相信,財富是相對的,投資者只要避免過分貪婪和恐懼,認識清楚投資市場的歷史數據,在數據的平均位或以下入市,便能夠跑贏大部分人,每年取得至少10%的回報。
本書為《與我一生的理財之道》新版。 一個人無論他是怎樣的背景,一些投資理財的基本原則,對任何人都適用。林本利博士在大學教書時,就曾遇上一些擁有博士學位的同事,因為理財不善,忘記投資理財的基本原則,結果在投資市場上損手爛腳,或者錯失不少賺錢機會。
作者林本利博士退休後,在自己創立的教育中心開班教授投資理財,除了可以不時提醒自己要謹慎理財,管理好退休金,也可以將個人經驗與其他人分享,一同建立正確的理財態度。
作者林本利博士從理工大學退休後,繼續開班教授投資理財、經濟學及公共政策等課程,他認為,「香港作為一個經濟城市,普羅大眾的經濟學知識卻極其不足,不懂得應用經濟學在投資理財和分析公共政策(包括貨幣和財政政策)上。」 於是出版本書,嘗試以深入淺出的方法,幫助讀者明白經濟學基本概念和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本書為《財閥治港?!》新版。 2014年7月31日,是恒生指數創立50周年。回顧過去50多年,恒指反映香港經濟起跌及種種變遷,陪伴港人一起走過半世紀。 筆者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嬰兒潮,經歷香港經濟起飛和轉型,由發展工業和航運,逐漸轉向地產和金融業。這半個世紀,香港亦從英國殖民地,以英資...
18%青年在香港讀了三年大學,讀了個學士回來,是否就有「學」問﹖愈來愈多人更成為碩士,是否代表學問豐「碩」﹖更上一層樓,完成博士課程,是否就是「博」古通今? 但是,大家有否想過﹖ 原來,學術界的黑暗貪腐,就是從你飽讀詩書,成為知識份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