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顯示作者長期的學術深願與文化關懷。「心之無對性」的視角淵源於唐君毅,啟發於譚家哲,除正面慧解孔、孟的相關經典文本,亦從對反端入手,如先秦法家重國失人,或後世詮釋孟子人性論的誤解,組織為一正一反的論述架構。如今詮釋學與多元文化當道,側重相對性,或以身體觀反思心性論之偏限,或以情境心取代無限心的向度...
從三大主題──統攝哲學的可能、三教思維方式的交鋒、教法的特殊形態──切入,並以莊子思想為關注點展開三教會通的論述與發展。本書總持各學派之義理與精神,具體了解相應的歷史、社會脈絡,擺脫固有的知見框架與立場,持平地看待彼此之間的挪借、錯位、轉化、融攝等關係,從而抉發對應於今日仍然深具啟發的論學宗旨與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