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是作者在人生晚年對我們的社會所作的一些觀察,以及對所過人生的一些感悟,觀察社會都以社會事實為背景,感悟人生則從人生境遇中產生。觀察與感悟的結果都可當為自己的記錄與檢討之用,也可供給別人做參考。社會上人人所處的大環境相當一致,但小環境與所過的每日生活方式與內容會有不同,因此我的觀察與感悟與各位...
每樣社會事件的性質以及原因後果都值得研究,但本書將探討重點放在影響與後果,少去探討原因,並非忽視原因的重要,而是看到影響與後果比原因更重要。原因都產生或存在於事件之前,到事件發生之後,原因都成為過去,知悉固然有助後續的防範與救助,但了解事件的影響與後果更可及時防範、解救與消除事件發生後的困境。
關心臺灣社會的人常會發現社會上經常出現不少警訊。這些警訊指的是社會上即將發生以及已經發生的種種危險或麻煩的訊號,均屬社會事實與問題,應為人們有所了解與警愓,設法努力避免或杜絕,以減輕對社會所造成的傷害。
作者作此追憶時服膺人文區位學的理念,結合人民、土地、自然生態、家庭與社區組織、產業與生活技能等要素的密切關係,細心體驗與記述。所追憶的農業工作與農家生活型態是雲嘉南平原地區的型態,卻是臺灣的主流類型。關愛臺灣、農業、農民、農家、農村、社會、經濟、文化與歷史的同好與先進都不該錯過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