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家

不二家

  • 電子書: NT$ 196

    上世紀前葉,身處中日政治核心的戴季陶寫下了《日本論》,企圖將日本視為客觀研究對象,以自身的思索評判能力,解剖它的哲學、文學、宗教、政治、風俗。

  • 電子書: NT$ 616

    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

  • 電子書: NT$ 196

    侘(わび)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さび)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源自道家,追求「無一物」的侘寂精神,在江戶時代松尾芭蕉的俳句中先有了吟詠蒼古的自然妙趣。

  • 電子書: NT$ 196

    進陰影,而不是光。大和民族從陰翳中發現美,又為了美的目的利用陰翳。枯山水、日式庭園、和室、壁龕……昏暗美感的空間中進駐了永恆的閒寂,靜謐、悠遠的幽玄餘情,成為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的神秘」。

  • 電子書: NT$ 224

    古典的物哀追憶歲時,風花雪月,心嚮往之。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將物哀定義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風物的姿態變換,讓無法言說的可以呈現。 物哀情感的經典對象是落櫻。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義。唯美的物哀,象徵人類認識了生命局...

  • 電子書: NT$ 210

    武士道,原是武士階級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求名譽、超脫生死、重文化傳承,揉合神道、佛教、儒學思想的武士道將知識內化,並顯現於武士的品格,武士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逐漸受到廣大民眾的仰慕與追隨,成為日本人的精神。

  • 電子書: NT$ 182

    茶源自中國,卻在發展成日常飲品後喪失了曾經到達的高度精神性。自十六世紀千利休以來,日本茶人揉合了老莊思想、禪學,形成茶的哲學。大和民族悟出的「茶道」,由岡倉天心這位日本近代藝術的啟蒙者以詩意流暢的英文向西方傳達。 「偉大的概念藏在微小的事物裡,深遠的世界就在日常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