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來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教育、民生。本書是民國元年到民國一百年,每一年的大事紀。作者依據數百本資料,精心編纂本書,舉凡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教育、民生等,都做了精簡扼要的敘述,值得收藏、查詢。
◎「中華民國」是誰起的名字?「中華民族」是誰後悔莫及的發明? ◎蔣介石誓師北伐,但最大功勞得給俄國將軍加倫。 ◎陳炯明並沒有叛變,他只是反對孫文破壞《約法》自立為非常大總統。 ◎課本說袁世凱是竊國大盜、民國罪人。看過他背黑鍋的證據你會想:他才算國父。 你在兩黨的官方歷史文件裡,都不會看到這樣的記載...
本書作者林慕蓮在派駐北京的期間驚訝地發現,不僅一般老百姓對天安門事件默不作聲,即使是在頂尖學府、受過嚴格學術培訓的大學生都對之一無所知。 林慕蓮因此決心寫下《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在本書中,作者採訪了多位直接、間接參與天安門事件的人物──他們在廣場上的親眼所見、...
~經濟學家PK政治學家~ 從經濟角度替中國朝代興衰算筆明白帳~ 歷史不只是朝堂之上的打打殺殺,更是朝堂之外的吃喝拉撒! 3000年帝國興衰淬鍊而出的財政教科書!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叫「秦漢人民共和國」才更恰當?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國,和用儒家裝飾的中國, 本質上都是法家的「秦漢式政體」(Qin-Han Polity)。 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鴉片般上癮?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本書為曹汝霖晚年寄寓美國所成,發自肺腑之聲,無華美文字雕琢,完整保留曹汝霖渴望救贖的靈魂。「二十一條」是日本帝國主義試圖全面控制中國人民的秘密條款。除了要求北洋政府割讓東北領土,其中第五項更要求設立日本顧問,兩國用同一軍械,警察由日本訓練,小學用日本教師,允許日僧到內地傳教,以教育之意行思想改造之實...
新桂系大管家──黃旭初回憶錄完整集結! 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加速中央與廣西關係惡化? 民國三十八年,李宗仁逼宮蔣介石退位? 白崇禧在蔣李二人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卜正民主編哈佛大學《帝制中國歷史》叢書, 其中親自執筆的《掙扎的帝國》可說是他最重要的元明研究著作。 從氣候遽變的觀點出發,探討元明帝國的發展與興衰。
從支持革命到在洪憲帝制時上表自稱「臣記者」的御用報人,最終竟隨國民政府落腳台灣。薛大可一生立場變換無數,他如何看待這段過往?
從明治到平成,一百五十年的日本近現代史, 新聞媒體一直扮演搧風點火的角色, 我們該如何從中吸取教訓,避免歷史一再重演! - 關東大地震時的流言,演變成虐殺朝鮮人的慘劇? - 大眾對於末世的恐慌,促成奧姆真理教的誕生? 作者運用身為記者的直覺,揭露日本近代史的真實。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中可以發現...
本書希望可以透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實務組織的案例、不同的工作表單以及示範,來協助讀者瞭解「以成效為導向的方案規劃與評估」這個方案模式的重要觀念,並一步一步地構思及生產出貼近服務對象、對服務對象有所助益的方案。也希望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的引導,來整理自己寶貴的「實務智慧」,為人群服務累積更多實踐的知...
民國百年來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教育、民生。本書是民國元年到民國一百年,每一年的大事紀。作者依據數百本資料,精心編纂本書,舉凡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教育、民生等,都做了精簡扼要的敘述,值得收藏、查詢。
跋
仿讀書筆記名句作跋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仿:先專家之說而說,後專家之嘆而嘆。
托爾斯泰在其「安哪‧卡列妮娜」中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不幸。」
仿: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失敗的道路都是一樣的。
密契爾在其「飄」中說:「一種文化隨風而去。明天。明天是另一天。」
仿:一個朝代隨風而去。明天。明天是另一個朝代。
諸葛亮在其「後出師表」中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仿:成工敗寇,死而後已。
希特勒在其「我的奮鬥」中說:「中國人的德語說得再好,也亦不成日爾曼心。」
仿:德意志漢學家的國語說得再好,也變不成北京人。
毛澤東在其「沁園春」中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仿:數風流人物,還看明朝。
羅貫中在其「三國演義」中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仿:民國多少事,也付笑談中。
(附註:讀書筆記是編者,於1943-1947年,在重慶與南京就讀政治大學期間所寫的雜記。)
作者簡介
馬全忠
退休新聞工作者,原籍河南,1923年生,畢業於南京國立政治大學,1948年到台灣,1973年全家移居美國舊金山迄今。在台期間曾服務於聯合報、中央通訊社,並參與圖書出版事業。退休前曾服務於美國世界日報、星島日報與少年中國晨報。著作尚有《印第安民族運動史》、《台灣紀事六十年》、《權把加州作汴州》、《加州地名辭典》、《橋樑工程專家楊裕球回憶錄》、《英文新聞及英文廣告》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