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礫中的小樹之歌》是兒福聯盟的社工們,在過去六年來,透過定期訪視,陪伴孩子成長的一份珍貴整理記錄。當初,許多社工們根本沒有創傷輔導的經驗,卻只因為看見孩子孤單的眼神,就在心底許下承諾:「孩子,雖然我不知道可以為你做什麼,但請讓我在你身邊,一路陪伴你長大!」六年來,兒福聯盟的社工們在摸索中學習,有時雖感到疲憊挫折,但在團隊的支持中,不斷透過自我檢視而成長。
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見孩子們的堅強和韌性、扶養家庭的辛苦和付出,以及年輕社工員們在陪伴過程中的反省和思索。921是台灣全民共同經歷的傷痛,這些堅強小樹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即使生命無常,世事難料,但人性底層的愛與溫暖,卻是黑暗時刻最珍貴的力量。但願,我們能夠持續凝聚這份心意,疼惜所有受苦的孩子,並珍愛這片不斷受到重創,卻仍承載著我們家園的遼闊大地。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本書不只是知識的匯集,它是作者經過深思熟慮、用智慧轉化多位研究者關於馬拉松訓練與運動表現知識的結晶。它將帶你通過知識與理論的荒林,並用簡單的方式教你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訓練和提升運動表現上。我確信你能透過本書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你所見到的這本書,是台灣近年來最好看的報導文學,也是一本討論外籍幫傭在台情況的學術鉅作。它獲得多項首次頒給台灣人的重要國際學術榮耀,更受到國內中研院與國科會的肯定。之所以說它是本學術論文,是因為它的下筆嚴謹;說它不單純是一本學術論文,因為它真的如同小說一樣好看。翻開它,藏匿在台灣日常生活背後的故事,...
分手,此生最該好好學的一件事 深理論x軟故事,台大教授二十年兩性課程精華,唯一一本實用系分手治癒書 獻給曾經愛過、正在戀愛,或是失去愛的你們
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課程精華,讓你在微笑和思考中,重新學會「愛」! 深理論×軟故事,以社會學分析愛情,比喃喃自語有理,比神回覆精闢!
台灣的企業要走入世界,英文能力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會英文並不等於會英文合約,而且讀懂和會寫也常常不是等號的,因為英文合約是非常專門的。 事實上,要想充分掌握英文合約並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單純的「英文」能力或單純的「法律」能力就可勝任的,蓋因「英文合約」裡有很多細節,並不是一般的美語補習班所能提供...
本書希望可以透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實務組織的案例、不同的工作表單以及示範,來協助讀者瞭解「以成效為導向的方案規劃與評估」這個方案模式的重要觀念,並一步一步地構思及生產出貼近服務對象、對服務對象有所助益的方案。也希望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的引導,來整理自己寶貴的「實務智慧」,為人群服務累積更多實踐的知...
從歷史、社會、文化、文學的角度,深度介紹常見各類日式料理,再搭配由日本博物館提供的名家浮世繪,包括葛飾北齋、月岡芳年、歌川廣重、歌川國芳、勝川春亭、歌川豊國等人作品,透過畫作深入探索日本飲食今昔演變的歷史。
隨著政治情勢的轉變,三民主義學科從台灣各大學、高中學科中消聲匿跡,升學不考了,早期各大專院校紛紛成立的三民主義研究所,也一一改名轉型,然而作為中華民國的憲政基礎,《三民主義》至今仍有研讀的價值。《三民主義》版本,最早是孫文於1919年所撰的《文言本三民主義》,1924年孫文演講「三民主義」,經整理為...
本書為性學博士許佑生首部性學著作,也是第一本專為華文讀者而寫的口交指南。書中對於相關主題力求面面俱到,含蓋了歷史典故、生理、心理準備、健康等角度,完整呈現口交的面面觀。並由漫畫家蔡虫繪製生動的插圖,讓讀者一目了然,操演容易。
「想在閨房中使壞嗎?絕招都在這裡!」 本書是台灣出版界的第一本SM入門書。作者性愛博士許佑生為SM褪去「黑暗」的色彩,設計了「輕量級」SM玩法,不但不會「過頭」,反而有助於催化激情。
如果說,中環是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城市中心,上環就是香港華人社會大展鴻圖的地方。原來,中環曾經有共濟會的會所、孫中山先生並不是第一個在香港密謀革命的人、上環南北行有香蕉、蘋果和橙賣,就是沒有西瓜賣!
閱讀,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裡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這是一個沒有越界閱讀,就不成閱讀的時代。 不論錯過了多少機會,不論多麼晚開始,閱讀都在等著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機會。這是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越讀者時代。 《越讀者》初版於2007年,...
1999年9月21日凌晨,一場無情的地動山搖,造成2455人死亡,50人失蹤,11305人受傷,因而改變了許多家庭的命運。煙塵過後,天色漸明,在憂傷的瓦礫堆中,有134位未成年的孩子失去父母親,成了失依的孤兒,其中,年紀最小的未滿一歲,還在襁褓之中。詳細統計,「零歲至六歲」的幼兒有22位,「六歲至十二歲」的孩童有34位,「十二歲至十八歲」的青少年有77位。
他們臉上留著未乾的淚痕,眼中有著倉皇的哀傷,既脆弱又堅強。他們是這場災難的倖存者,更是96個家庭遺留在世間的珍貴禮物。當時,雖然救災工作百廢待舉,但如何安置這些孩子,卻是首要之急。
基於「血濃於水」的親情,有九成以上的孩子,由祖父母、叔叔、姑姑、阿姨或舅舅等家族親人扶養,擔起這份責任和承諾;其餘的孩子則進入育幼院或其他扶養家庭。小小年紀的他們,來到陌生的新家,一方面努力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一方面又要揮別命運帶來的心靈陰影。他們必須不斷為自己打氣,才能走過艱辛的童年跟青春期歲月。
而今,六年過去了,昔時牙牙學語的幼兒,已進入小學;當初滿臉稚氣的孩童,已長成早熟的青少年,更有75位已陸續成年,有的在大學和研究所就讀,有的踏入社會,有的結婚成家,開始孕育下一代。他們走過跟一般孩子不一樣的人生,帶著父母留給他們的愛,以及身邊親友和社會的祝福,混合著淚水、辛酸和微笑,努力為自己的生命尋找希望和陽光。
安泰人壽贊助出版
編者簡介
兒福聯盟基金會,成立於1991年,主責推動「兒童福利法」及「兒少福利法」的修法,並持續進行兒童議題的相關調查,提供各種兒童福利相關服務。兒盟在1999年921大地震後,立即於台中成立「家庭重建中心」,提供災區兒童、家庭需要的福利服務及心理重建工作,尤其是針對134個失依兒少及扶養家庭提供訪視輔導、假日喘息活動及親職聚會、成長團體及兒童遊戲治療等持續性的服務。從災變發生以來,兒盟一路陪伴孩子走過悲傷與失落,也看見孩子積極展開新生活,這本書紀錄的,就是孩子的生命力與我們的感動…
陳斐翡,旅人,喜歡長時間的旅程,有足夠時間慢慢走,搭巴士、便車或徒步。偏好前往窮鄉僻壤:西藏、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東南亞鄉間,尤其走到西藏山間的寺廟、湄公河畔的小漁村,忍不住想要住下來。著有旅行導遊書《雲貴》、《漢城》,旅行遊記《誰的眼睛,在西藏》、《女生邊走邊唱》。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