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 揹著詩之行囊的人!
他,凝視著週遭……
溫柔是理解 嚴厲是堅持
傳遞著一首又一首的備忘錄
是心底的歌
也是眼中所望出去的夢
詩人說:「一首詩應該是一個許諾。」
李敏勇以台灣戰後一九四九年現代詩發展為主軸,並依「跨越海峽的世代」和「跨越語言的世代」區分,逐篇探討二十位詩人,從其生平遭遇,對其詩作的影響,介紹詩作特色和差異等。
《幼獅文藝》首發電子精選版!搶鮮看!創刊於民國43年3月,是發行期間最長的一本文學雜誌,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且願意關注青年文學發展的文學雜誌。提供本土文化、異國生活、大陸文學、日本文學、新詩動態教學等多樣內容。本冊精選將帶你尋找月亮、身心清香和一探荷蘭人的金錢觀。
這兩部戲是莎士比亞喜劇中的笑劇。笑劇是以滑稽的情節及笑鬧的場面,表現劇中角色行爲的矛盾,又稱為鬧劇、趣劇。但笑劇不是純笑鬧,在熱鬧的情節之後,仍有嚴肅的主題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如《馴悍記》探索的是兩性關係,以及愛情、金錢的價值。《溫莎的風流娘兒們》濃厚的生活氣息,贏得恩格斯贊嘆為:「單是《溫莎的風...
【內容簡介】
一個 揹著詩之行囊的人!
他,凝視著週遭……
溫柔是理解 嚴厲是堅持
傳遞著一首又一首的備忘錄
是心底的歌
也是眼中所望出去的夢
詩人說:「一首詩應該是一個許諾。」
行走過蒼白失語的年代、在炎熱南方的海岸與林野間塗抹著一個又一個的孤獨與發問,青年詩人在荒湮漫漫的土地記憶中尋續前人的軌跡。<遺物>一詩和巴茲謝克的開啟,詩人探索著那些復活生命的語字,現身於公共場域與私人領域的社會空間,在書寫見證之外,實踐著市民詩人李敏勇關於詩之為詩的理想。
如同詩人於<備忘錄>一詩中所託:「……應許著以樹葉和花繪成旗幟的國度,號角吹出的奏鳴曲代替征戰之歌,因季節的嬗遞憂傷,因歡喜而落淚,愛惜每一個字,為言語剪裁合適的衣裳。」
【作者簡介】
蔡佩君
1968年生,新竹市人,現為台北市民。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旅行書寫曾獲第三屆台灣文學獎,第七屆菊島文學獎;藝術評論曾獲選第三屆「帝門藝評徵文獎」。翻譯作品有《前衛藝術理論》(1998)、《知識的騙局》(2002)、《多瑙河注》(2004)、《劍橋搖滾與流行音樂讀本》(2005)、《利維坦與空氣泵浦》(2006),及哲學家漢娜.鄂蘭著作《共和危機》(1997)、《責任與判斷》(2008)、《政治的承諾》(2010)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