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船進塢歲修,比喻人生歷程。女主角由困厄到發達,由無名至有名,從絢爛到平淡,在作者筆下描述得相當細膩感人;她介於丈夫和情夫間的掙扎,廚房家庭與社交活動間的矛盾都極為寫實。文字控制已達藝術之境。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1906年,老羅斯福總統在吃早餐時看《魔鬼的叢林》, 他嚇得大叫著跳起, 吐掉嘴裡的食物,把餐盤裡的香腸扔出窗外, 最後,他派人到芝加哥調查, 證實了小說的真實性,強制國會通過食品管制法案, 更推動了「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誕生……
想追回最初的愛,除了財富,還要什麼代價?村上春樹的最愛,不斷翻拍的小說經典。 用第三者的觀點,檢視一戰結束後絢麗的美國夢,那蒼白、浮華、閃亮、破碎的生活。隱隱也帶出費滋傑羅那顆在迷失世代中維持的純真之心。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講述一段淒婉的愛情故事,1848年出版後大受歡迎。中文譯本於1899年2月出版,書名《巴黎茶花女遺事》。這是中國第一部西洋翻譯小說,譯者林紓(字琴南),不識外文,他與懂法文的王壽昌合作,並以此開創翻譯事業,以文言文翻譯出版180餘部作品。
史蒂文生完成精彩的冒險小說《金銀島》後三年,又完成科幻、心理小說《化身博士》。小說題材觸及雙重人格和人格分裂,探討善惡的人性命題,從書中本尊與化身的兩個名字Jekyll and Hyde,成為心理學「雙重人格」的代稱,即可想見這部英國文學經典名作的影響力。
1955年,以常民(全民)為對象,推動國語教育的《國語日報》,轉型為兒童教育刊物,改以兒童為對象。1959年結集出版、王玉川(1896-1990)主編的《三百字故事》,便是《國語日報》兒童文化時代的成績。全套十五集。由於簡短有趣,很受歡迎,出版迄今,歷久不衰。
《時間之書》是里爾克最著名的抒情詩集。分為<僧侶生活之書>、<朝聖之書>、<貧與死之書>等三部。台灣詩人方思把書名譯為《時間之書》,然而詩作主題和時間並無直接關係,詩集處理的主題是「祈禱」。中國詩人綠原譯本命名為《定時祈禱文》,楊武能譯名《祈禱書》,較為貼切原意。台灣不少詩人受此詩集影響,瘂弦自此詩...
以船進塢歲修,比喻人生歷程。女主角由困厄到發達,由無名至有名,從絢爛到平淡,在作者筆下描述得相當細膩感人;她介於丈夫和情夫間的掙扎,廚房家庭與社交活動間的矛盾都極為寫實。文字控制已達藝術之境。
作者介紹
許台英,父母於一九四九年隨軍醫院從南京撤退(父親在戰亂中因公受傷)遷臺後,出生於高雄市。五歲時父親過世,骨灰供奉於澄清湖「國軍忠烈祠」;母親二十八歲在極度貧困與無助中守寡、留下弟妹各一,促使許台英很小就常在春、秋兩季公祭大典──成千成百骨灰罈與淚水之間,不斷尋找生命的意義、價值與源頭何在?
考上全公費的師範院校美術科畢業後,曾就讀美國舊金山大學神哲學院碩士班肄業、應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訪問研究。曾任國小教師、主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及師範大學等校講師;曾任電影公司及電視台編劇並編導舞台劇,興趣廣泛,涉獵範圍廣及散文、小說、劇本、美術、考古、宗教、歷史……等多重領域。孜孜矻矻探索人與人、人和宇宙、天人之間各種關係上的曖昧、棄絕、合一、分裂與愛的奧祕。
曾獲聯合報一九八一年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推薦獎及一九八六年中國文藝獎章(小說類)、高雄市文藝獎(編導類)。為臺灣文學界最受注目的小說家之一,體會深刻、創意盎然,無論主題的涵蓋和風格筆法的開創,都具有劃時代的挑戰意味與雄心,寫實入微,顯然有力為兩岸及華文世界現代小說之藝術,推展一種獨特的新風格。
著有《歲修》(中篇小說、聯經出版);《茨冠花》(短篇小說集、洪範書店出版);《水軍海峽二重奏》(中短篇小說集、聯經出版);《人生放異采》(散文集);《寄給恩平修女的六封書信》(長篇小說、聯經出版);《憐蛾不點燈》(短篇小說集、聯合文學出版);近年致力於二次大戰背景之長篇巨河小說《船艙》,分上中下三冊,頗受各方期待。小說處處為悲苦的生命與高貴的靈魂,擎起一盞永恆的救贖之光。
「文字控制已達藝術之境的中篇小說《歲修》,是我評選的第一名作品!以船要定期進塢歲修,比喻人生歷程總要捱得過種種嚴苛的磨難。人若由於經歷各種愈挫愈勇的考驗,而懂得內省、悔改,就能進而一步步修德成聖。作者非常了解人性,沒有把女主角硯羚講得十全十美;她人長得很可愛,很熱情,有她自己的理想。夫妻之間的感情也維持得相當不錯,硯羚是個很可愛的女孩!
作者許多章節,對靈與肉的磨練、現實與理想的衝突、愛與恨的交織、男女之間真偽感情的分辨……等等,都處理得很好!以船來引申人一生的奮鬥過程、用小說藝術呈現,由困厄到發達、由無名至有名、從絢爛到平靜……女人本來有那麼多渴望,一種女性掙扎的心路歷程,寫得相當細膩感人──廚房、家庭與事業之間的矛盾,都極為寫實、也如司馬先生說的,極有創意!
我評鑑小說,一看是否讀後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二看作品是否能創造自己的世界?這些傑出小說的藝術特質,《歲修》都具備了!」
──朱炎 教授(曾任台大文學院院長、中研院歐美所所長)
「《歲修》敘述已婚女子在婚姻與事業、名利與歸隱間的徬徨和掙扎,寫得很真切動人!作者未明寫幾位主角的性格缺點或手腕,是高明處。」
──張系國 教授(小說家、美國匹茲堡大學電機系教授)
父母從南京隨陸軍八○二總醫院遷台後,出生於高雄市六合路,五歲父親過世,逐漸開始追尋對人及生命的疑惑與答案。
台北市立師院(前身)美術科畢業、美國舊金山大學神學研究所肄業。台視及中影基本編劇並曾編導許多電視、電影、舞台劇本。對於讀詩、讀人、畫山水畫、彈古箏、讀聖經、默觀祈禱、蒐集聖像、看電影、寫劇本及博物館學、思想史(禪宗、繪畫、哲學)、藝術史社會及人類學……都很著迷,但無一精通,卻又能在塵世的充軍之旅自得其樂。
曾獲聯合報一九八一年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推薦獎及一九八六年中國文藝獎章(小說類)、高雄市文藝獎(編導類)。曾任台北「耕莘文教基金會」董事兼發起人、耕莘寫作班班主任、教師、編輯等職務。曾任教於師大、輔大(國語中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講師(文學與兩性關係、現代小說欣賞與創作)。
著有《歲修》(聯經)、《茨冠花》(洪範)、《水軍海峽》(聯經)、《人生放異彩》、《寄給恩平修女的六封書信》(聯經)《憐蛾不點燈》(聯合文學)等中、短篇小說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