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2010年,台灣暴露在各種經年累月的環境公害之下,已成為一片逐漸死滅的鬼島;在層層的污染當中,核電爆炸、輻射外洩的死亡威脅,更讓台灣急速朝向廢墟的世界奔馳而去。但是,人們在「超越自由黨」執政下的「新社會」當中,飽受媒體壟斷、信仰崩解、道德衰微、價值扭曲的摧殘,早已對恐怖統治麻木無感,最後,超越自由黨的洗腦與屠殺,「廢墟症候群」的擴散,終於讓台灣淪為真正廢墟……
《濁流三部曲》的出現,不僅一舉打破了日治以來台灣小說創作的侷促現象,率先展現台灣的雍容、磅礡,他同時也在確立台灣小說家在戰後台灣文壇的存在位置,終戰不到二十年,鍾肇政也是憑著這本鉅著領先台灣小說家,突破殖民文化的封鎖線,站上了戰後站上了台灣小說的制高點,具有樹立文學新里程碑的意義。
《濁流三部曲》是台灣大河小說的源頭,作者細膩的描繪自身的經歷與時代鉅變下的風景,其中也有纏綿的愛情,形成視野寬闊的巨著。是書寫民族苦難的史詩,更可以讓許多新一代的讀者回顧父祖輩那段充滿心酸、屈辱、迷惘,卻又隱約摸索企盼未來的時代。 《濁流三部曲》的出現,不僅一舉打破了日治以來台灣小說創作的侷促...
「瓜仔市場是繁囂而充滿慾念的,凡是到這裡來的人,都好像沈到水底去,看不見什麼,聽到的只是盈耳的聲音,呼吸和心跳都變得困難起來了。」打牛湳村是一處貧苦的農村,近年因改種植梨仔瓜(黃香瓜)銷路不錯,有了一些轉機,可是農家要改善處境,還得先過盤商這一關。宋澤萊的筆觸優美,敘事諷刺,寫於1970年代末的故事...
書中主人公自白:「只因我出來應世的二十年中,回頭想來,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蟲蛇鼠蟻,第二種是豺狼虎豹,第三種是魑魅魍魎。」此書描繪當代光怪陸離的社會亂象,從官場、商場、洋場到賭館、妓院,透過近200個小故事,呈現清末社會的面貌。雖然描繪生動,但也不乏缺失,魯迅等人便抨擊作者描寫誇張失實...
觥籌交錯、歌舞昇平的黃金年代,巴黎世紀才女投身最誘惑人心的享樂與最切膚之痛的生活,在光與影之間一筆筆描繪出完全屬於法國人的《午夜巴黎》。法國最特立獨行、才華洋溢的國寶級女作家柯蕾特,將其在秀場巡演的見聞百態化為詩意文字,如實再現了絢麗多姿的歌舞背後,默默不斷上演的辛酸淚水與愛恨情仇。
第17屆國家文藝獎.感動典藏
以文學尋找精神的救贖,直面現實的苦難,
觀照社會,寫下每一篇根著土地的證詞。
《廢墟台灣》|核電現世的末日啟示錄。
收錄專文:吳明益 <如此響亮,如此溫柔>
A.D.2010年,台灣暴露在各種經年累月的環境公害之下,已成為一片逐漸死滅的鬼島;在層層的污染當中,核電爆炸、輻射外洩的死亡威脅,更讓台灣急速朝向廢墟的世界奔馳而去。但是,人們在「超越自由黨」執政下的「新社會」當中,飽受媒體壟斷、信仰崩解、道德衰微、價值扭曲的摧殘,早已對恐怖統治麻木無感,最後,超越自由黨的洗腦與屠殺,「廢墟症候群」的擴散,終於讓台灣淪為真正廢墟……
一如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著名的預言小說《一九八四》以恐怖絕望的反烏托邦筆法諷刺現實,宋澤萊在禪宗的追求之外,亦關注到1980年代台灣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及核電政策背後隱然的危機,於是以此書提出他對環境公害、核能風險的預警。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爆發後,本書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遽增,加深大眾對核能的疑慮。時至今日,儘管2013年台灣猶在,但宋澤萊充滿政治批判,直指各種公害與核能危機的末世預言,卻如影隨形,不曾過時。
作者簡介
宋澤萊
本名廖偉竣
1952年生,台灣雲林縣二崙鄉人,1976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而後於彰化縣福興國中執教,至2007年退休。1981年獲邀參與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班,自教職退休後,攻讀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是戰後以小說成名,同時也創作新詩、散文,還致力於評論與理論研究的傑出作家,更是台灣本土意識與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
大學時期,宋澤萊已完成三部現代主義作品,小說天才鋒芒初露。1975年,以「打牛湳村」系列寫出 一代台灣人共同的記憶與鄉愁,成為「鄉土文學論戰」末期叩響台灣文壇的新生代作家之一。兩年的軍旅生涯結束之後,宋澤萊的心境出現轉折,有感於生而為人卻 無力革除困境的宿命,他試圖為台灣下層社會的畸慘命運留下見證,有意以自然主義完成了《蓬萊誌異》這本「悲喜的人世間小書」。
雖一度參禪而作品銳減,但1985年宋澤萊以《廢墟台灣》復出文壇,旋即獲選當年度台灣最具影響力之作。時至今日,各種公害與核能危機的末世預言與政治批判不曾過時,甚至步步逼臨;而由禪宗改信基督教後,宋澤萊融合宗教體驗、魔幻寫實所完成的《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嚴肅卻又通俗地刻劃出台灣選舉歪風、黑金政治,並藉由種種「異像」與「神魔」,緊扣台灣歷史,進行深刻的政治與文化批判。
在小說之外,亦有散文、新詩、各種論著,包括宗教、政治、文學與文化運動等,主編文化雜誌,以及對台語文的推廣與嘗試更不遺餘力。於2013年榮獲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其斐然成就與貢獻再獲肯定。
李昂並不那麼黑暗,更黑暗的是宋澤萊。我至少沒有經過他那麼多近於崩潰的內在掙扎與苦難。
--李昂(作家)
宋老師作品最動人之處,就是有時凝視現實,有時過分凝視現實,有時又如此地超越現實。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作家)
詩作<想起:宋澤萊>。
--林文義(作家)
宋澤萊是戰後出生,台灣土地培養出來的全方位作家。其文學作品讓小至「打牛湳村」,大至「台灣」,在歷史長流中,永存並發揮光彩。
--林瑞明(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台文系合聘教授)
此刻,當我們我們重讀宋澤萊的小說,或許可以喚醒當代讀者對台灣農村的新感受,並將人物命運與當下的台灣現實做連結;同時,也可以再次體會作家以書寫參與到公民社會運動的美好傳統。
--陳建忠(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