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繼承孔子思想,身處亂世,肩負木鐸的使命。
認為人性向善,仁義是他為人處事的最高標準。
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與人生價值。
期望藉由儒家思想的引導,使這一生過得充實,慢慢走向完美。
老子以「道」為核心概念, 掌握道,了解萬物,才可悟得智慧。 究竟真實,從道來看萬物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老子的政治願望與人生價值。 學習道家,讓我們成為自己生命的統治者,人生就能得到很大的轉機。
《易經》闡釋的宇宙是一個有機體,靠著陽性的主動力,以及陰性的受動力,彼此相互、相反、相成、相需,生生不息的永遠發展下去。 因此,真正了解《易經》的道理,就會了解禍福相倚、天道無吉凶。吉凶都來自人的欲望,所以最佳的趨吉避凶之道,是修養德行、化解欲望。 這就是《易經》予人最大的啟示:樂天道而...
如果你的一生只能念一本書, 毫無疑問,你就該選擇閱讀《論語》。 宋朝宰相趙普說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也說,他以半部《論語》創王品。《論語》對年輕人與老年人、對平凡人與大學者,都是必讀與必須不斷重讀的經典。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者,他所謂的「道」,是指「究竟真實」而言,亦即要將人生依託在永恆不變的基礎上,再由此觀照人間,安排適當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闢一條更寬廣的路。
生活在充滿巨變與不斷加速變遷的時代, 我們更需要一股安定身心的堅強力量。 本書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細說孟子自成一家之言的「人性向善論」, 肯定人有豐富的潛能可以行善, 行善之後,人的價值自然呈現,進而改變自己生命的形態, 找到修養的途徑,以及由內而發的快樂,得到意料之外的人生資糧。
人的生命有諸多限制,面對各種心想而事不成的壓力, 莊子主張與自己要「安」,與別人要「化」, 與自然要「樂」,最後與道同「遊」。 如能悟得此道,則生命隨時充滿喜悅,明白萬物無一不在道中,萬物無一不美。 莊子希望人能理解,「道」在萬物之中,無所不在。一切從「道」而來,在與人相處時,忘卻一切人...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
當你苦惱於有用與無用、有錢或沒錢,你的生命該用什麼作為指引?老莊流傳千古的寓言與文字,提供人生問題最佳的解答。傅佩榮教授經典哲學文集新版重出,將「老莊的智慧」講座整理成書後,增加許多提問,閱讀起來輕鬆有趣。
(原書名: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 國學大師傅佩榮最完整、最深入淺出的《易經》課, 培養你自行占卜解卦的能力, 讓你看懂天道的啟示,解人間一切提問。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reurl.cc/mEZgl
《易經》看似複雜,其實只教我們一件事: 面對人生無可避免的起伏變化,如何從自己身上找到力量? 一本幫助我們化解內在偏執,轉念面對外在挑戰的《易經》使用手冊
如何讓神從神壇走向廚房?擁有魔戒,你會做什麼? 悲劇可以淨化心靈嗎?享樂主義的快樂清單說什麼? 若我受騙,則我存在?有多少力量,就有多少愛? 古希臘哲學留給後世無限寶貴財富,探討宇宙及萬物的來源;接續的中世紀哲學由基督宗教主導,綿延1300年,卻被稱為「黑暗時代」,哲學成為神學的女僕。但不能忽略...
桑德爾:思考「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當代思潮的重要指標 ★引燃全球公共辯論火苗,跨世代熱烈品讀經典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一門課 ★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向公眾播放的大學課程 博大精深、文筆流暢且深富人文關懷,這是能夠真正改變人的讀...
★ 傅佩榮教授以嚴謹的問學態度,條理分明的研究方法,加上淺顯幽默的文字,為儒家經典作有理而平易之注解。 ★ 收錄傅佩榮與年輕學子之對談,彷彿親臨課堂,問答豐富而精采,足可引發個人之思辨。 ★ 按《論語》卷次順序,統攝相關議題進行探討,層次分明。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 《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 睽違八年重磅新作 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 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實現了平等與正義嗎? 桑德爾高聲疾呼: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 直視當代社會最重大的課題與挑戰,...
莊子思想學說豐富而精微,擅以寓言故事寄託哲理,字句充滿詩意和想像力,極富趣味性及啟發性,值得涵詠回味。 人生的路怎麼走?人間的美好在哪裡?承老子之學而開出新理境的莊子給出了答案。
孟子繼承、發揚孔子思想,建構了完整的儒家體系。
身處七國爭雄、眾說紛紜之亂世,肩負木鐸的使命。
周遊列國,與各國君主對談仁政理想,思慮精微,辯才無礙。
主張人性向善,猶如水向下流,從人基本的心之四端來開展。
用各種寓言、格言、比喻說明人的生命有其價值,要培養浩然之氣。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與人生價值。
期望藉由儒家思想的引導,使這一生過得充實,慢慢走向完美。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著有:《釐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潛能》、《探索生命的價值》、《走向智慧的高峰》(以上四書為「傅佩榮談身、心、靈整合」專書)、《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自序
值得做的事很多,但我一生做不了幾件,值得念的書很多,但我一生念不了幾本。因此,面對自己短暫的一生,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給一個說法」:我做這幾件事,我念這幾本書,以及我選擇如何如何,都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無異於探討一個大問題:人生有什麼意義?因為「意義」不是別的,而是「理解之可能性」。我過這樣的生活,以這種方式與人來往,這一切作為是「可以理解的」嗎?如果說不出所以然,也就是沒有一個說法,那麼,我的人生就談不上什麼意義,只是人云亦云,隨俗浮沉,十六個字就講完了:「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恩怨情仇,悲歡離合。」其他的大道理都只是風聲吹過而已。
面對如此處境,似乎只有一條出路,就是「愛好及追求智慧」,而這句話恰好是古希臘時代對「哲學」一詞的原始定義。不過,我在此不是要介紹西方哲學,我要推薦的是與我們一樣使用中文的,中國古人的哲學。雖說是古人,但一點也不老舊;他們使用古文,卻依然照亮了今日世界。蘇格拉底有一個年輕朋友,這個朋友借酒裝瘋,說出他對蘇格拉底又愛又恨的心情:「他使我覺悟生命不該因循苟且,忽略自己靈魂的種種需要,迷失在政治往還的生涯中。我起初無法接受,掩耳疾走,背他而去。他是唯一使我覺得自己可恥的人。我曾多次暗咒他早早死了才好,但我又知果真如此,則我的哀傷將遠遠蓋過我的欣喜。」
「掩耳疾走,背他而去。」我好像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但針對的「他」是誰呢?不是別人,就是我在這兒要向大家介紹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他們並稱為「中國四哲」,但我年輕時,只覺得他們難以親近,也不易理解。孔子說話精簡扼要,如念格言金句;孟子倡言仁政理想,結果落個好辯之名;老子看似很有見地,內容卻是恍惚難解;莊子寓言常有巧思,讓人感嘆浮生若夢。我曾想過,如果沒有這四哲,我們求學時會不會輕鬆一點?傳統的包袱會不會減少一點?
現在我明白了。如果沒有他們,我的哀傷將遠遠勝過欣喜,甚至這一生只剩下十個字:重複而乏味,茫然過日子。讀懂他們的文字,領悟他們的思想,實踐他們的教導,品味他們的智慧,然後這才發現自己身為中國人,並且能夠從小使用中文,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
他們身處危機時代,虛無主義的威脅有如張牙舞爪的惡魔。孔子與孟子代表儒家,主張「由真誠引發內心行善的力量」,使價值的基礎安立於人性中,如此可化解價值上的虛無主義。老子與莊子代表道家,主張「凡存在之物皆有其來源與歸宿」,那即是作為究竟真實的道,如此可消除存在上的虛無主義。前者重視「真誠」,後者肯定「真實」,殊途同歸但皆使人的生命展現明確意義,有如麗日當空,光明普照,而人生的喜悅與快樂也有如空氣般自然遍存。
我歸納儒家思想為四字訣:對自己要約,對別人要恕,對物質要儉,對神明要敬。至於道家,也有另一套四字訣:與自己要安,與別人要化,與自然要樂,與大道要遊。這簡單的八字心得,可以在這四本書中找到詳細的說明。
「孔孟老莊」四哲,每一位都是千年難遇的良師與益友。我研究中西哲學四十餘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學習並了解這四哲的思想。我出版有關他們思想的書籍與有聲書很多,現在這一套書原是一系列四十八講的課程,整理成文字稿再經修訂而成,所以內容淺顯易懂,文字輕鬆可讀,結構完整周延,論述一氣呵成。不限時空,隨手翻閱,壓力不大,心得甚深。談到「哲普」作品,目的不正是如此嗎?
本書之整理,要感謝葉蓮芬小姐,她在中學擔任煩忙的輔導工作之餘,全力在短時間之內完成任務。天下文化出版社的編輯們也付出很大的心力,非常感謝。有關「孔孟老莊」四哲的原典與譯文,請參考我在天下文化出版的《人能弘道》、《人性向善》、《究竟真實》、《逍遙之樂》。每次出新書,我都憂喜參半。喜的是心得可以與人共享,憂的是我還可以做得更好啊!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