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佔領運動、通識科爭議以至社會階梯凝滯都跟青年息息相關,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攸關青春:青年工作的論述與對話》剖析青年心態,以及社會結構對他們的影響,為當前香港的爭議提供註腳與答案。
本書由專題文章與回饋文章組成,集合青年研究成果,以及兩岸四地青年工作者及學者的實務經驗回饋,締造學界難得的交流機會。
要全面認識香港青年,議題不得不從青年工作經驗與學術角度出發;要有真正認識香港年輕一代,不得不讀《攸關青春》!
★一部有關閱讀,永不褪色的經典。 ★將閱讀分成四個層次漸進式討論,讓讀者逐步學會閱讀的要領。 ★開拓閱讀技巧,協助讀者提升自己的理解力,進而增加人生智慧的實用性書籍。 ★不只教導初學者如何進行閱讀,更是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與態度。
★看穿鬼扯最有感的邏輯入門書 ★邏輯思辨聖經,全球長銷40年、改版12次、翻譯成10種語言 ★全美大專院校「邏輯、大考(寫作/閱讀)」的指定與推薦用書
「超級有用……關於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研究計畫,包括編寫和測試你的研究問題。不僅有閱讀樂趣並具有實用性。 」 ──普利茲獎得主張彥(Ian Johnson) 上市三天即登上amazon工具書類第一名 踏出論文研究計畫的第一步 讀完本書,從下筆的那一刻開始,你的報告和論文就會比他人更出色...
在一個資訊滿滿卻多半無用的世界上, 清楚易懂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 —— 哈拉瑞 *獨家贈品:購書就送《21世紀的21堂課(增訂版)》電子桌布(手機與mooInk尺寸)一組 《21世紀的21堂課》全新修訂改版! 《21世紀的21堂課》是現代智人的必修課, 是洞悉世局變幻、洞...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 睽違七年 宏觀典範之作 本書結合兩位最優秀的政治與經濟學家,回應當前全球關心的重大課題: ◆ 如何約束國家機器、進入通往自由的窄廊?這是西方國家的專利嗎? ◆ 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是自由嗎?專制國家締造經濟榮景後,能夠回頭保障公民自由嗎?數位極權國家崛起,會終結自...
如果偏見可以抹除,人生會不會更美好? 回到1969年,他們倆在校園裡相遇。丹尼爾.康納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兩位同樣是風雲人物、但各方面卻近乎南轅北轍的天才,跌破眾人眼鏡地「在一起」了。剛開始,他們若即若離,到後來形影相隨,不僅聯手解開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心智之謎、挑戰人們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別人又是如何影響了我所呈現的樣子? 社會有如一齣劇場,每一個人都在進行著角色扮演,都在面具與戲服的掩飾,以及與他人的互動中,捕捉那個飄忽不定的自我形象。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人人都需要的《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 理解為什麼馬克思今天仍然是重要的靈感來源! 《資本論》之所以具有經典的地位,正因為不論從哪個時代、哪個學科的角度切入,都能在書中找到對話空間,讀出前人未讀出的新意。
《攸關青春》作者們擁有豐富的青年工作經驗,內容具備扎實的學術研究論據;作者們更走出「象牙塔」,從青年的角度與敘事方式等揭示社會問題,既能引起青年共鳴,也為面對諸多困難的青年工作者注入強針心。
要全面認識香港青年,議題不得不從青年工作經驗與學術角度出發;要有真正認識香港年輕一代,不得不讀《攸關青春》!
潮流興輕蔑青年?甚至與年青世代為敵?
在香港,有某行政會議成員曾說:「近來,多了人移民,不是因為怕共產黨,而是怕了年輕人……」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也說:「點樣放心20年後將香港交俾呢班人去管呢?」另外,有親中工會頭目更說,放棄那些「在政制層面走向極端,用犯法手段破壞法治」的年輕人。在一片懼怕、不放心、放棄年輕人的政治低氣壓下,本書的出版真是有點「不合時宜」。
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的《攸關青春》,旨在分享學者與社工對青少年在文化、理論、政策和實踐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雖然年輕人生活在有很多「框架」、限制和挑戰的環境中,但此書讓人從年輕人的角度了解和思考貧窮、權威、疾病、愛與性、甚至是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在回應部分邀請了中、港、台、澳四地的學者、社工及輔導人員加入對文章的迴響、反思和對自身本土工作的一些想法或意見,把反對舊青年研究的種種說法,整合成一套新的青年研究。
本書內容分成三個部分:
文化與青年工作新對話
社工實踐與青年工作新對話
政策與青年工作新對話,這亦是浸大青年研究及實踐中心的三大關注範疇,書中內容正正探討青年文化、青年服務及青年政策。
文章主題由「身體運用」到「生死教育」再到「青少女墮胎經驗」,以至「精神病患」、「青年貧窮」和「兒童發展基金」,藉著研究工作與對話交流,把主流的、建制的、陳腐的青年研究石頭搬開,查看石頭底下藏了些甚麼。
精彩內容
拆解時下青年心態
邵家臻
Hea 是如何煉成的:
社會結構改變,其影響對青年勞工及準勞工(學生)甚為明顯。首先,這對青年勞工產生一種新的異化,因為他們失去了建立技術的機會、失去建立長久關係,只有少部份青年或可以進入核心的穩定職位,大部份的青年只能進入弱勢/邊緣勞動者的層次,嘗試學習淺薄的「才能」。這種新異化並非出於刻板、沉悶,而是出於彈性(Sennett, 1998)。不過,最叫青少年無所適從的是,縱使經濟及商業論述不鼓勵「匠人精神」、承諾、委身,但又將青年打造成具創意、有冒險精神、靈活的群體;但在學校、社福機構的道德論述中,又不斷強調舊資本主義的工作倫理,例如禁慾、自律、不應怠惰、積極、守諾言、愛你的工作、敬業樂業等,將青年鎖在一個兩難的位置:留在家中又被貼上Hea、隱蔽的標籤,出外玩耍、認識朋友又被認為Hea、不用功不專心學習。這種論述的矛盾性造成青少年「品格與經驗的衝突」,更突顯了成人世界對青少年的偽善及不一致。對於不能符合「彈性」、「適應新事物」的標準的年青人,則只能責怪他們不夠上進、積極、「太Hea」,需要被改造。
正視敏感議題
陳嘉祺
身體與青年工作實踐再思:
很多時外在環境的壓力引致女孩對於性慾都不敢發聲,不願表達自我的感受,於是感受到壓力時會選擇沉默去對待,以致對自我身體造成內在的壓迫。雖則這些身體規訓以及約束她們的性慾望令她們可處於身體、社交及情緒上獲得安全,這亦似乎是一個合符邏輯及可被理解的原因。然而,這亦令女孩在一個社會系統中失去路徑如何建立正面的力量面對她們的生活。
重視學術研究工作
黃昌榮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及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
蘇細清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
剖析青年貧窮問題癥結:
絕大多數(84.8%)受訪年青人認同「未來十年青年貧窮會否持續惡化」,對解決青年貧窮問題的前景普遍持悲觀看法。因此,政府應正視及加強政策上的支援,給予年青人一個更友善的社會環境以及有憧憬的未來。另外,九成半(95%)受訪者認為未來十年香港財富懸殊問題會持續惡化,持相反意見的不足半成(4.8%)。這反映了一般市民對香港的未來十分憂慮,對解決貧富懸殊問題並不抱持樂觀態度,對於解決此問題的訴求也只會愈來愈強。故此,解決青年貧窮問題絕不能脫離此社會背景,貧富懸殊問題與青年貧窮問題必須一併看待及處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