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台灣人應該開始對自我有所探討,從內在進行更新,以新的生命內涵實踐「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形成全體性的精神揚升與文明創新,基於自由意志、公民意識的結合,脫離被過去的虛構所束縛的狀態,對台灣這一塊民主實踐的土地產生堅定的認同。
《國家的決斷》作者張國城教授是知名的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家,他詳細分析從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投降、聯合國與北約的建立、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分裂對峙、核武問世、鐵幕降臨、韓戰、越戰,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獨霸、第三波民主化與經濟全球化席捲全球,在這當中國家的興衰起伏與權力的消長更迭。而最重要的是,對於國家地位...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美國最權威的日本研究專家,麥可・葛林在本書深入探討由安倍晉三主導的日本戰略轉型及國家變革何以出現?原因是回應中國崛起後的擴張及稱霸野心。書展全面剖析安倍大戰略的本質、歷史淵源,以及對外關係方面涉及到的中國、美國、韓國、東南亞國協、印度、澳洲等印太重要國家。
台灣歷史書寫名家、知識的傳承者陳柔縉 做為政治記者與政治評論專欄作家的代表之作 ※經典紀念版※ 了解戰後五十年來,蔣氏父子統治與黨國體制一個重要的切角。 「時代相」令人著迷。我們總是身在其中,又被置在外。──陳柔縉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人類在二十世紀經歷了科技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實驗,以及第三世界開始場,而台灣也脫離殖民主義與白色恐怖的強權政治,經歷了民主、自由。
台灣對外的問題是自主,對內的問題則是民主。台灣如何在全球化的規則下,像與其他國家一樣與中國正常經貿交往(其前提是台灣本身的產業健全、就業充分、成長共享),同時以實力與智慧捍衛政治自主,提防失去經濟自主從而失去政治自主的危險,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課題。
新時代的台灣人應該開始對自我有所探討,從內在進行更新,以新的生命內涵實踐「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形成全體性的精神揚升與文明創新,基於自由意志、公民意識的結合,脫離被過去的虛構所束縛的狀態,對台灣這一塊民主實踐的土地產生堅定的認同。
書中所進行的各種思考,目的是企圖改造新時代台灣人的心靈狀態。已經擁有自由的台灣人要擺脫再次失去自由的惡夢,不能只靠形式上的民主實踐。所謂的「維持現狀」,等於是無限期地延擱自己的內在求索,以閉鎖的心態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隨意漂流。這絕非當家作主應有的認識,也是本書的目的。
作者簡介
李登輝
台灣首位民選總統。1923年生於台北三芝。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學士。獲中美基金獎學金,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農業經濟。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博士論文〈農、工間資本移動問題--台灣個案研究(1895-19600)〉獲美國農業經濟學會選為「年度最佳論文」。
曾任教台灣大學、政治大學。
曾任職農復會,並歷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72-1978)、台北市長(1978-1981)、台灣省主席 (1981-1984)、副總統(1984-1988)、總統(1988-2000)。現任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
著有《經營大台灣》、《台灣的主張》、《亞洲的智略》、《李登輝學校的教誨》(小林善紀合著)、《慈悲與寬容》、《「武士道」解題》、《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李登輝筆記.李登輝口述歷史小組編)、《921大地震救災日記》、《新時代台灣人》、《最高領導者的條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