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書定價:NT$ 360
電子書售價:NT$ 252
電子書特價:NT$ 250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徹底運用醫療AI,就不會有付不起的醫療大未來」
「投資醫療AI ,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
「沒有AI,就沒有精準醫療」
這幾年AI 捲土重來,在許多產業掀起革命,也有不少科技業者嘗試跨入醫療領域。就醫療而言,應用AI 早已經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也不能再等了。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4.6
特價
電子書: NT$
240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5
電子書: NT$
385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4.7
電子書: NT$
428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4.5
電子書: NT$
336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4.8
特價
電子書: NT$
222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4.8
電子書: NT$
331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4.2
出版日期:2023-11-01
電子書: NT$
322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4.5
出版日期:2024-02-21
電子書: NT$
209
★獨立媒體《報導者》X漫畫家廢廢子
★當代親密關係的時代切片,勾勒各式親密關係樣貌
★深度新聞X報導漫畫X影像故事
4.5
出版日期:2018-06-27
電子書: NT$
280
比爾‧蓋茲2018年度選書
「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比爾‧蓋茲
「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的無知,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
這本書是我的最後一役,是我設法影響世界的最後努力。」──漢斯.羅斯林
4.3
電子書: NT$
385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4
電子書: NT$
280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4.6
電子書: NT$
284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4.3
電子書: NT$
245
貧困的屍體 / 凍死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專文作序 ★
4.3
電子書: NT$
228
唐鳳親自口述,談論成功對付病毒的秘密、數位與民主主義、數位與教育、AI與社會創新……,來自數位新世界的訊息。
4.5
電子書: NT$
336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4.3
電子書: NT$
315
臺灣與世界許多地方,正走進低生育率的時代。過去生育經常被看做女性的責任,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的女性,經常面對社會的譴責。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正視,影響女性生或不生孩子的因素,既有個人抉擇,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回顧這個抉擇被忽略的歷史,正視古今女性在生或不生路上的掙扎。這些既屬...
4.6
電子書: NT$
301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4.5
電子書: NT$
245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
就能變成不一樣的人。
但魚鱗長年緊附,
拔扯下來,皮膚已是不同的顏色。
▍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得主 ▍
▍魚販林楷倫首部非虛構作品▍
4.5
電子書: NT$
420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4.7
電子書: NT$
336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詳細資訊
「徹底運用醫療AI,就不會有付不起的醫療大未來」
「投資醫療AI ,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
「沒有AI,就沒有精準醫療」
這幾年AI 捲土重來,在許多產業掀起革命,也有不少科技業者嘗試跨入醫療領域。就醫療而言,應用AI 早已經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也不能再等了。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我們需要投入的醫療資源越來越多;加上少子化影響,人力資源短缺,醫護人員得照顧的病人越來越多,每個人能被分配到的資源變得稀少又難得,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
如果能夠徹底運用AI 的偵測、預測與預防的技術,就有機會解決長照及其他醫療的重大問題。AI 已成為醫療必要的基礎建設,投資AI 就是投資自己和子子孫孫健康的未來。
這本書將帶你認識醫療AI和你有什麼關係?了解最新的醫療AI科技,是你未來健康的保障。
本書特色 1. 全台第一本討論醫療AI趨勢專書,不同一般產業分析觀點,而是與讀者分享來自醫療第一線的觀察,實屬難得。 2. 作者李友專同時擁有醫學與資訊雙項專業,20~30年前即投入醫療AI臨床研究與應用,是臺灣醫療AI先驅,經常奔走國際推廣臺灣經驗,也促成多項國際合作並屢獲殊榮肯定,其影響力不言可喻。 3. 每個章節可獨立成篇閱讀,對於不熟悉醫療AI領域的一般讀者,不會有閱讀壓力。文末的「醫療AI討論區」專欄也提出更多個人觀點與觀察。
鄭重推薦
吳成文(中央研究院院士、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院長)
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部長)
李伯璋(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
張善政(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前行政院長)
李祖德(漢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臺北醫學大學董事)
邱文達(美國AHMC醫療集團共同執行長、衛生福利部前部長)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宏碁基金會董事長)
吳良襄
(永齡健康基金會執行副董
) 林丕容(大學眼科集團總院長、博客來數位科技公司董事長)
林建煌(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閻 雲(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總召集人)
郭旭崧(國立陽明大學校長)
何弘能(台大醫院院長)
杜奕瑾(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
劉永弘(康聯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黃威達(睿傳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陳俊嘉(永悅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李世文(六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本書敘述人工智慧不僅將撞擊產業,更可在人類的健康醫療扮演關鍵性的變革,如何挑戰未來AI於精準醫療必然之關鍵科技,是當下所有的醫事人員,無論是臨床醫學研究者或是照護團隊,必須迎頭趕上的能力。李友專教授的《AI醫療大未來》正道出這一波為人類而生的AI智慧醫療新紀元。──(中央研究院院士、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院長吳成文)
人工智慧的浪潮呼嘯而來,您準備好了嗎?本書集結醫療 AI 的
七大應用,為大健康產業開拓新藍海,在這個 AI 翻轉一切的時代,讓我們跟著李友專院長的腳步,投資自己,擁抱 AI 醫療新未來!──(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 AI發展已超過五十年,如今已在各行業全面展開應用,台灣資通訊產業居全球重要地位,加上台灣擁有一流的醫療人才,且醫療水準及健保制度受國際稱讚,李院長在新書中現身說法,在此推薦給對AI應用在ICT+醫療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宏碁集團創辦人、宏碁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
人工智慧形成單一學門已超過一甲子,其間的發展數經起伏。近來藉助飛越進步的科技,蠢動升溫之際似漸蘊釀成一股銳不可擋的趨勢。健康醫療領域隨著各種組學蓬勃發展,每日都有巨量的資料等待被揭露與探索。永齡健康基金會長期關注並支持人工智慧於此的應用,期待人類的健康福祉因此更加向前推進。李院長傑出的研究與其專業,正是台灣生技醫藥產業創新所最需要的。──(永齡健康基金會執行副董吳良襄
) 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李友專教授以醫療大數據為經,臨床醫療為緯,勾勒人工智慧醫療,開創醫生、病人、醫院三贏的未來趨勢與美好願景。──(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
人口老化的未來,醫療資源相對稀少的條件下,如何繼續提供好的醫療品質,是全球科學家的大哉問。李院長為我們展現為人類而生的醫療AI,如何協助病人、醫生及醫院共創多赢,亦不忘醫者同理關懷的人性面,令人激賞。──(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總召集人閻雲) AI的領域無遠弗屆,我的好友李友專院長,深入淺出,畢其一生功力完成台灣第一本呈現AI如何翻轉醫療全貌的書,不僅是醫學生必讀,也值得每一位關心醫療的人細細品味,鄭重推薦!──(國立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
李博士兼具臨床醫療和生物資訊雙重的domain knowledge,近年深耕於AI在醫療相關領域的應用。本書的完成,既代表了他個人多年跨領域整合的努力,也標示出台灣醫療奇蹟的下一個可能性。相信將為醫療健康及相關管理、教育、研究領域帶來巨大衝擊和長遠的影響力。──(康聯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永弘
) 從資訊工程進入數據科技時代,再應用到健康科技界,實踐一直是此產業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較於網際網路發展崛起的過程,人工智慧這條路更顯得漫長,也更值得期待。李友專院長集醫學與資訊之長,深知醫療產業的迫切需要,相信教授此書能帶給千萬有志之士一個指引,如書中所言:「讓那股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用電腦做出點什麼的熱忱火苗,在更多人心中延燒」,功德無量!──
(睿傳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威達)
永悅肩負全球眾多大型企業員工健康照護的重責大任,開發出H2U健康ATM與H2U 企業員工健康解決方案,如何有效運用數據與互聯網平台,提供高效職護服務,促進員工健康,是我們的重要目標。李院長身兼醫學實務與數據分析應用的領導巨擘,以簡鍊文字與清晰圖表點出未來AI醫療大趨勢,正是致力醫療創新者的一盞明燈。──(永悅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俊嘉)
【宏碁基金會、永齡健康基金會、六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推動公益贈書計劃‧守護醫療未來】
目錄列表
Contents- 封面
- 目次
- 推薦序:病人第一,才是我們期待的醫療人工智慧
- 推薦序:病人第一,才是我們期待的醫療人工智慧
- 推薦序:眼科醫師看到的AI醫療大未來
- 名人推薦
- 自序:醫療,AI與我
- 全書導讀:醫療AI和我有什麼關係?
- 第一章 AI啟動醫療4.0時代
- 1—1 AI是人類救星?
- 希望與失望
- 第三波AI熱潮全球蔓延
- 1—2 人工智慧顛覆產業
- 聊天機器人即時服務
- 大數據、客製化趨勢
- 1—3 醫療AI先行者們
- MYCIN 專家系統
- DXplain診斷決策支援系統
- ILIAD診斷決策支援系統
- 難獲臨床醫師青睞
- 第二章 醫療AI的應用
- 2—1 大數據分析防患未然
- 醫療AI需要哪些數據?
- 不只預測,更進一步預防
- 及早「認出」大腦退化
- 2—2 初篩、掛號,動口不動手
- 疾病初篩與掛號,用講的也會通
- LINE友「萬小芳」醫病小幫手
- 2—3 AI把關,用藥更安全
- 第一階段:AI預警攔截問題處方
- 第二階段:調劑機器人協助藥師
- 第三階段:給藥即時確認
- 第四階段:APP提醒用藥
- 2—4 降低醫療錯誤
- 犯錯是人的天性
- 用藥安全是WHO病安新挑戰
- 發生醫療錯誤,然後呢?
- 降低醫療錯誤風險四面向
- 2—5 智慧病房及住院品質提升
- VSC系統讓病房都聽你的
- 2—6 慢性病、長期照護的應用
- 慢性病的照護管理
- 居家照護新幫手
- 機器人看護
- 健康老化與長照
- 提供照護者即時醫療諮詢
- 2—7 生活習慣的自我管理
- 「有戒有還」行動戒菸APP
- 從睡眠監控到預測
- 第三章 AI成為醫療守門人
- 3—1 提升醫療品質
- 醫療品質不佳
- 醫療品質不均
- 電子病歷評價系統
- 3—2 沒有AI,就沒有精準醫療
- 打造個人化診療
- Watson for Oncology聯手抗癌
- 高價值的「第二意見」
- 3—3 AI翻轉醫療
- 未來醫院不是夢
- 加護病房與手術的要角
- 第四章 醫療AI新未來
- 4—1 快步走向醫療AI未來
- 美國:鼓勵創新,自由競爭
- 英國:健康老化,首重預防
- 日本:機器人成為醫療生力軍4
- 4—2 台灣坐擁金山銀山
- 電子病歷為醫療AI扎根
- 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
- 4—3 AI展現人工同理心
- 情感運算為電腦打造情緒智商
- 「情緒聯網」有助醫病關係
- AI搶走醫療照護工作?
- 4—4 未來的挑戰
- 挑戰一、醫療AI的偏見與價值觀
- 挑戰二、醫療AI 出事誰負責?
- 挑戰三、隱私權攻防戰
- 挑戰四、機器人也有人權?
- 學習型健康照護系統
- 跨領域人才培育
- 成為AI 時代的贏家
- 附錄
- 參考資料
- 版權頁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