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以1950年代新竹地區重大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及其遺族和見證者為口述歷史的訪談對象,受難者的說法提供實證,讓人更貼切體會出當時政治嚴苛和人權遭受迫害的情況。新竹地區五○年代重大政治案件有: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讀書會案、竹東水泥廠案、工委會新竹鐵路支部案、工礦公司新竹紡織廠案、黃樹滋讀書會案、中國石油新竹研究所案、施儒珍相關案、新農會案等。這些人都因讀書會、閱讀共產黨書籍、組織群眾、介紹入黨、批判國府、散發傳單、張貼海報、書寫反國民黨文字而遭受逮捕、判刑和槍決。經過二十多年的抗爭,228事件和白色恐怖時期政治案件終而獲得補償。平反雖然來得很遲,卻是台灣邁向文明社會重視人權的開端。歷史真相和內涵雖然至今仍難令人滿意,但踏出一步終是不遲。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史明親自改寫,親筆繪畫,認識台灣史最佳入門。 ★第一本站在被統治的台灣大眾立場的台灣史。 ★原著百萬字精華濃縮,再收錄一百餘幅史明親繪漫畫。 ★本書另收錄史明首次曝光的文章〈謝雪紅的慘境〉。
關於臺灣你還想知道什麼? 七十則關於臺灣的日常逸聞、風俗文化、歷史變遷, 期待居住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的你我他, 重新關注過往視而不見的趣味美好, 臺式生活好奇心再發現。
《風光臺灣》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四年(1939),由當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發行的一本寫真帖,書裡收錄了約90張臺灣風景人文照片。 這是一本為促進觀光而發行的臺灣風景寫真集,目標市場則是日本內地的民眾,希望藉由寫真帖的宣傳,以吸引日本本土的遊客前來臺灣觀光。
本書蒐錄了日治時期官方及民間發行的彩色版臺灣風景明信片共225幀,並且附錄123幀與內容相關的當代臺灣的風景照片,總計348幀照片。
你對社會運動有什麼想像?社運就只是在街上抗議、與警察發生衝突嗎?還是說,這是一種深化民主社會的方式?本期《觀.臺灣》以社運本事為主題,希望透過不同直接、間接參與者的角度,看待豐富多樣的社運,進而重新思考社會為何需要社運、我們為何需要「運動」。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本書內容以1950年代新竹地區重大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及其遺族和見證者為口述歷史的訪談對象,受難者的說法提供實證,讓人更貼切體會出當時政治嚴苛和人權遭受迫害的情況。新竹地區五○年代重大政治案件有: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讀書會案、竹東水泥廠案、工委會新竹鐵路支部案、工礦公司新竹紡織廠案、黃樹滋讀書會案、中國石油新竹研究所案、施儒珍相關案、新農會案等。這些人都因讀書會、閱讀共產黨書籍、組織群眾、介紹入黨、批判國府、散發傳單、張貼海報、書寫反國民黨文字而遭受逮捕、判刑和槍決。經過二十多年的抗爭,228事件和白色恐怖時期政治案件終而獲得補償。平反雖然來得很遲,卻是台灣邁向文明社會重視人權的開端。歷史真相和內涵雖然至今仍難令人滿意,但踏出一步終是不遲。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