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南渡北歸》作者岳南歷時六年最新紀實作品,
遊走兩岸清華大學,從大學校史中,見證時代裡的風起雲湧。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叫「秦漢人民共和國」才更恰當?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國,和用儒家裝飾的中國, 本質上都是法家的「秦漢式政體」(Qin-Han Polity)。 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鴉片般上癮?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本書作者林慕蓮在派駐北京的期間驚訝地發現,不僅一般老百姓對天安門事件默不作聲,即使是在頂尖學府、受過嚴格學術培訓的大學生都對之一無所知。 林慕蓮因此決心寫下《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在本書中,作者採訪了多位直接、間接參與天安門事件的人物──他們在廣場上的親眼所見、...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抗日戰役中,黃河口決堤、長沙焚城,數十萬百姓無辜喪生, 課本都寫是殘暴的日軍幹的,真相卻是:蔣介石異想天開的「焦土戰略」。 共產黨搞工人、農民、學生運動,但裡面很少是真的工人、農人與學生。 蔣介石攻陷共產黨老巢,迫使毛澤東殘軍走上長征之路。但,真是課本說的 為建國而長征?一本西方傳教士回憶錄透露...
◎大陸《出版人雜誌》非虛構類新書榜Top3 ◎「當當網路書店」新書熱賣榜Top1、人文社科類選書Top4 熱銷30萬冊! 公眾號百萬粉絲追隨、超人氣歷史專欄作家溫伯陵 告訴你如何從六大角度 讀出中國歷史的內心戲!
全新增訂版,未刪節最全本,增加二十多萬字增訂內容 首次披露中央研究院大量珍貴史料、照片 補充大量親歷者採訪資料,如曾氏家族後人、劉文典等大師後人親述 全新校對增訂、珍貴史料圖片版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 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大陸最後一批學術大師群體命運的劇烈變遷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自絢爛歸於平淡 從國史寫到家傳 張岱的深邃虛幻 史景遷妙筆重塑 只要有人追憶,往事就不必如煙 史景遷細數張岱心靈點滴 窺探亡國知識分子的內心轉折 同時瞥見晚明的精緻生活美學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清華大學前身為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所建「清華園」,是為培育中國留美學子搖籃。
■首批庚款留美學生梅貽琦,日後任兩岸清華校長,重視通才教育,讓清華穩步踏實走過百年歷史。
■當校園成為政治角力的名利場,掌校者該如何自持?
■梅貽琦與蔡元培、胡適、傅斯年等學界領袖人物,時稱「民初四君子」。他在最動亂的時代,穩住風雨飄搖的大學教育,並為後世立下人品典範。
一九一○年代以後,中國歷經北伐等戰禍,導致民生凋敝,國內也因政權尚未穩定,擁有話語權的校長大位,成為政界競奪角力,其中以清華大學爭議最大。在政局尚未穩固的情況之下,因對日抗戰、國民黨與共產黨惡鬥,學生愛國情緒高漲,學運、戰爭暴發。為避戰禍,各校陸續合併、遷校,在動盪時局下,大學教育岌岌可危。
幸好當時學人如梅貽琦、傅斯年、蔡元培、張伯苓等人的奔走,才讓高等教育得以輾轉延續。今日所倡議的美學、體育等教育概念,起於當時;而有關通才、通識教育,學術自由乃至教授治校等先進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皆影響後世甚鉅。那個年代,是最壞的年代,但當時的學人們,在最艱難的時代做了最正確的決定,他們的精神與貢獻,直到今日仍令後來者受用無窮。
上冊內容述及奠基於庚子賠款的清華,由原本培育留美學子的搖籃,歷數十年變化而成完全大學。清華校長之位因為與政治力高度結合,引起校內師生、社會的高度議論,校園內外政治力的高度角力鬥爭,使得校務推動窒礙難行,學生的不滿情緒高漲,發起驅逐校長運動……,直至梅貽琦上任,才結束校內混亂局勢。
作者簡介
岳南
原名岳玉明,山東諸城人,一九六二年生,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歷任宣傳幹事、編輯、台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家等。著有《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等考古紀實文學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韓、法、德文版,其中《風雪定陵》榮獲中國時報一九九六年十大好書獎。另有《南渡北歸》、《陳寅恪與傅斯年》等傳記作品十餘部。《南渡北歸》三部曲出版後,在海內外引起轟動,《亞洲週刊》評其為二○一一年全球華文十大好書之冠,稱其為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
名人推薦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沈宗瑞(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溫洽溢(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劉炯朗(中央研究院院士、前清華大學校長)
鐘月岑(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聯名推薦
時窮節乃見,典型垂丹青──梅貽琦校長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抗戰時期、臺灣時期不同階段的政權更迭,自一九一五年至一九六○年,服務清華長達四十五年,沉潛辦學,造就人才,科學人文兼容并蓄,愛護學生,兼具開創與守護兩個教育家典型,不愧兩岸清華第一人。岳南先生文筆生動活潑,臨摹梅校長,呼之欲出,令人動容!見人物長心志,讀歷史長智慧!二○一九兩岸出版第一書!──鐘月岑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