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的猶太人像狼群中待宰的羔羊,他們被棍打、溺斃、砍頭、焚燒……
然而這一連串殘忍的暴行並非出自人們熟知的「納粹」,
而是擁有真實面孔和姓名的波蘭人,
是這些受害者過往所熟識相交的人們:他們的同學、朋友、向他們買牛奶的人以及在街上閒話家常的人——同住在小鎮裡的鄰人。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鐵血帝國的興衰起落 鐵血宰相俾斯麥與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恩怨糾葛 鋼鐵德粉不可錯過的帝國史佳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五十年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如何一步步邁向自毀深淵, 拖著全歐洲走上「地獄之行」?
數十年來,香港在大國的權力競逐之間始終保有著一種岌岌可危的自由。本書提供了一個及時且深入的敘述,說明香港如何從一個偏遠的漁村一路發展到九七之後的現狀。作者針對大量的經濟數據、政治事件、行為者與理念予以精細地分析,讓讀者得以了解香港在2019年爆發大規模抗爭的經濟、政治與社會成因,在此同時,又要明白這...
從作祟妖怪到寵物明星,從捕鼠工具到家庭成員 不管是遇上愛貓成癡的大文豪,還是嫉貓如仇的老百姓 紛紛擾擾的人類社會裡,貓咪始終漫步在你我身邊 跟著牠們小巧輕靈的腳步,見證歷史發展的軌跡! 店家擺的招財貓,真的是貓咪受歡迎的象徵嗎? 愛貓的天堂「貓島」,其實是畏懼貓妖作祟的結果? 戰後如...
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嗎? 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名稱由來? 為何啟蒙時代思想家對拜占庭不屑一顧? 拜占庭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影響人類發展深遠的大帝國。
◤分心不只是現代人的通病,只要是人就會分心!◢ 在3C爆炸的時代,你會因為資訊過多而困擾嗎? 你會因為動不動想查看訊息而無法專注嗎? 你曾懊惱為什麼容易分心嗎? 你曾吶喊為什麼一想專心,大腦就當機嗎? 你可能以為是被資訊轟炸帶來的後遺症,因為需關注的事物太多,但還沒真正徹頭徹尾了解一項...
別的小孩出生是證明他們父母的愛,只有我的出生是證明他們犯下的罪」──崔佛.諾亞 「他的幽默中帶有一種輕鬆和樂觀的態度,他將自己局外人的視角當做優勢,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身世悲慘的男孩如何克服現實困難,用他的生命經驗演繹出獨一無二的『喜劇』表演。」 ──比爾蓋茨 一種南非式的幽默...
日本究竟錯在哪裡? 身處何方?該往哪裡去? 率先對「房地產泡沫」提出警告的重量級經濟學者, 與教科書完全不同觀點的日本經濟興衰最佳導讀。
最受國際學界矚目的全新國家實力論述! 「毫無疑問,本書將扮演台灣展望未來的指南針。」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松田康博 第一本以東亞視角剖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威著作! 國際關係 ╳ 半導體產業 雙精通學者李世暉,首次揭露── 台灣除了護國神山,還有護國神器「鏈實力」。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羅馬人的故事壓縮了人類歷史的結晶 從「共和」到「帝國」, 羅馬的歷史,某種意義上也是人類憲政經驗的歷史。 羅馬衰亡了嗎? 擺脫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舊史觀, 以開放觀點重新評價古典時代。
「這輩子我最感激兩件事,一是我出生在北韓,一是我逃出了北韓。」 一個長於北韓黑市世代的女孩,歷經苦難終於逃離家鄉, 卻在人口販子的掌控下,度過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 這一則活下去的故事。
第一本爬梳咖啡種植與全球貿易關係的經典著作 「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歷史」、「社會政治分析精細」、「資料豐富的原創性研究」 《波士頓環球報》、《經濟學家》、《衛報》、《出版人週刊》等全球媒體齊聲讚譽 從十六世紀歐洲首次記載咖啡為始,不過四百年,咖啡席捲了歐陸與美洲,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資本...
1972那年,三十八歲的寡婦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膝下十子,蒙面入侵者在貝爾法斯特將她從家裡強行帶走。這本書是步調如小說般緊湊的精密報導,基夫以麥康維爾的謀殺案為主軸,牽引出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他訪問了衝突雙方的參與者,將那個時代悲劇的毀滅與虛耗轉化成鏗鏘有力、引人入勝的長篇...
鏘鏘鏘!趣史上演啦~ 有梗.有料.有好笑!歡樂迸出閱讀新角度! 「故事」網站超人氣作家領銜主講,力邀歷史人物現身說史! 搭配課綱,告訴你歷史課本不讓你知道的故事。
殺死你,只因為你貼著我憎恨的那個標籤。
★成功挑戰二戰主流史觀,大屠殺歷史寫作經典!
「為何惡魔在這座小鎮裡橫行?」
——1941年的炎熱夏日,波蘭耶德瓦布內小鎮裡一半的居民謀殺了另一半居民。
暴力的陰霾籠罩了整座小鎮。
鎮上的猶太人像狼群中待宰的羔羊,他們被棍打、溺斃、砍頭、焚燒……然而這一連串殘忍的暴行並非出自人們熟知的「納粹」,而是擁有真實面孔和姓名的波蘭人,是這些受害者過往所熟識相交的人們:他們的同學、朋友、向他們買牛奶的人以及在街上閒話家常的人——同住在小鎮裡的鄰人。
「大多數是年輕男人,他們非常享受抓捕和折磨猶太人的過程。」
「暴徒們拉著手風琴、吹著笛子,來掩蓋婦女和孩子的尖叫聲。」
「那些劊子手愈來愈興奮,殺人的節奏也愈來愈快、愈來愈瘋狂。」
「儘管事發之後一片慘狀,他們還是搜刮死者身上的財物,因為據說猶太人會把值錢的東西縫進衣服裡。」
證詞、證據、凶手、殺人動機……參與犯罪的隊伍隨著真相大白不斷擴大。
作者耗費數十年抽絲剝繭,展開比偵探小說還懸疑迭起、驚心動魄的歷史解謎!
人類現代史上公認的受害者「波蘭人」,原來也是屠殺的加害者?!
在面對和你敦親睦鄰的朋友同學、老師校長、鞋匠花匠或理髮店老闆娘……那些走在路上都會忍不住停下來閒話家常的親密情誼,是怎麼在一夕間消失無蹤?那些親密的鄰人們又是如何心甘情願地成為拿著斧頭棍棒的劊子手?
★美國國家書評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最終決選書單!
★翻譯美、德、義、荷、西、法等多國語言出版!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各大國際媒體盛讚!
★哈佛大學教授喬治・史坦納、《戰後歐洲六十年》歷史學家東尼・賈德一致推薦!
★波蘭語出版後,波蘭舉國震撼,成立國家記憶研究所(Institute of National Memory)重啟耶德瓦布內大屠殺事件調查,並審判任何仍存活的或仍能負刑事責任的罪犯。
◎為何人會對周遭的暴力與仇恨冷漠以對?
◎我們又該如何不跨過那道蔑視人命的線?
本書引導讀者思考現代社會普遍潛伏的危險————
「一個社會的徹底癱瘓,最明顯的就是對憎恨(resentment)的制度化。服膺於憎恨的人們受慫恿而相互敵視,彼此間的敵意如獸性本能般水漲船高。社會中任何細小的裂痕都可能迸裂為鴻溝,任何對立情緒都會不斷惡化加劇。曾有一度,政府慫恿人們公開指責彼此,前者的隊伍靠著衝突謾罵不斷壯大,人們在無意識間逐漸不同程度地與政府共謀,鎮壓了他們自己。」——楊・格羅斯
「屠殺事件傷害了所有人,不管是受害者、加害者還是旁觀者,而這些人到今日都還沒能走出那傷害。」——作家、波蘭文譯者 林蔚昀
本書特色
●歷史總是不斷顛覆歷史,有時候我們以為的受害者其實才是加害者。而更可怕的是,我們都可能是這當中的一員:我恨你、我黑你、我抹消你的一切,只因你心中有著與我不同的信仰。而更可怕的是,我們都是有意識地成為了暴力的共謀者。
●這本書就像是一起殘忍謀殺案的調查報告。真凶乍看在眼前,然而解開謎團更重要的是殺人動機!抽絲剝繭、心驚膽跳的敘事過程,有著讀驚悚推理小說般緊湊強烈的畫面感,而等在前方的真相卻如此巨大到竟撼動了一個民族的歷史。
●真相需要揭曉,但更重要的是當真相或是被發掘出的歷史片段已然成為公開的資訊,社會的全體公民會選擇用什麼方式面對它?披露它?書中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格羅斯相信只要歷史學家詳盡記錄蒐集那些未被傾聽的災難之聲,罪行的記憶必定會在一代代人間流傳下來。
作者簡介 |
古根漢學術獎得主
楊・格羅斯 Jan T. Gross
1947年生,波蘭裔美國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於華沙大學、耶魯大學畢業後,現為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
1996年,因傑出的學術成果由波蘭總統授予波蘭共和國勳章,並榮獲古根漢學術獎(Guggenheim Fellowship)、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及書評人獎等。
出版專著及合著數十部,包括《恐懼:奧斯維辛後波蘭的反猶主義》(Fear: Anti-Semitism in Poland after Auschwitz)、《來自域外的革命:蘇聯對波蘭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地區的征服》(Revolution from Abroad: Soviet Conquest of Poland’s Western Ukraine and Western Belorussia)。
本書為其代表作,一出版即引發巨大的反響和爭議,提名入圍多項圖書獎。它在波蘭激起了關於波蘭—猶太關係的熱烈討論,波蘭議會在本書出版後重啟對耶德瓦布內大屠殺的調查,波蘭重量級導演帕希考夫斯基受本書和相關討論啟發拍攝了電影《沉默的共謀者》(Aftermath)
譯者簡介 |
張祝馨
英國里茲大學英語文學碩士,曾任書籍編輯,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遠方的陌生人:英國如何成為現代國家》、《懷疑:普立茲獎戲劇集》等書。
吳介民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明璁 作家、社會學家
林蔚昀 作家、波蘭文譯者
房慧真 作家、記者
郭崇倫 聯合報副總編輯、und全球瞭望主持人
顏擇雅 作家、出版人
歐洲長期壓迫、屠殺猶太人,除了「流散」造成「國家缺位」這個角度之外,本書也提供了社會史的解釋。二戰期間在一個波蘭小鎮,一半的人口(猶太人)在一個夏日,被他們的波蘭人鄰居掠奪、凌虐、屠殺殆盡。為什麼?本書帶領我們探索「波蘭—猶太關係的陰暗面」。——吳介民
讀《鄰人》的過程中我一直想哭.....但是除了情緒的波動,它也讓我能更深入肌理地了解波蘭文化,了解今日許多波蘭人的恐懼、脆弱、排外、自大又自卑的情緒是怎麼來的,雖然很矛盾,但這些東西確實與波蘭人的勇敢、堅強、熱情、開放共存,像是與樹共生的蔓藤。我想屠殺事件傷害了所有人,不管是受害者、加害者還是旁觀者,而這些人到今日都還沒能走出那傷害。雖然距離遙遠,社會歷史背景完全不同,我想這本書對臺灣人也很有參考價值,我們都在學習如何正視傷害的眼睛,並且學習如何在傷害中繼續共存下去。——林蔚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