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論》者,乃是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然此論始末明三種空。何者為三?一者、人無我空;二者、因緣法體空;三者、真歸佛性空。 我空者,我本自無,但凡夫之人愚癡顛倒,於五陰中妄計為有。何以知無?凡夫依心識妄想分別,於五陰因緣法中見我為有,然此我相於五陰中實不可得。若爾,般若觀此五陰中一二離二,實體不可得,猶如兔角。若有此我於一中住者,應於一中見,應於異中見,應於和合中見?云何一中無我者?以有常、無常過故。若有我與五陰一者,五陰無常,我亦應無常。復有我若與陰一者,我是常故,陰亦應常。若我與陰二者,一邊即同前無常,一邊即同前常。若離二邊者,此亦不然。離於二邊,別相不可得,是故實無神我。如是知者,名入人無我空。
南亭法師,內號滿乾,別號雲水散人,法諱曇光,江蘇泰縣人,俗姓吉,生於1900年。十歲,於泰州營溪觀音禪寺出家,師事文心、智光二長老,二十一歲於常州天寧寺受戒,二十四歲考入安慶迎江寺佛學院,親炙常惺法師,寢饋於華嚴五教儀,成唯識論,因明入正理論諸科,慧學大進。
此經以單法為名,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體,以圓照覺相為宗,以離妄證真為用,以一乘圓頓為教相。 以單法為名者,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圓覺二 字,直指一心以為法體。此有多稱,亦名大圓滿覺,亦名妙覺明心,亦名一真法界,亦云如來藏清淨真心。楞伽云寂滅一心,即起信所言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稱雖多,總是圓覺妙心。...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前言: 本書集合《雜阿含經》重要經文與法相唯識學阿毗達摩論書相互以上下文記錄而成,加諸隨筆、略釋論文解釋,集成了本書,希冀讓學習佛法之學人得有一入門學習之大綱。需要說明的是,若有引用學者內文,或翻譯所成,並不代表本人同意彼等看法與見解。
刻起信論直解辭 起信論者,乃馬嚇鳴大師為破小乘、外道邪見,宗百部大乘經典所作,以為發起正信也!故立論宗法界一心,開真妄二門,徹生滅之本、窮迷悟之源,指修行之正路、示止觀之妙門,總括一萬一千餘言;理無不盡、事無不該,可謂大教之關鑰、禪宗司南也!以文約義博,幽深窈渺,難以致詰;賢首舊疏科最為精詳,加以...
迷惑與不滿,希望與恐懼的原因,只有一個: 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中觀就是深觀,用智慧之眼辨證萬物的存在。 一旦明白萬物的虛實,無執、無滯的空性智慧, 便能清除內在的成見、枯寂、不滿足及痛苦。
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透過自己來觀察自己,這是最好的,這樣你才能真的建立自信。 「修心」是有「我」但能將「我」縮小、把「他」放大的修行法門,其教法、口訣眾多,本書主頌文為恰卡瓦大師所著,他將噶當派所有修心的要法整理成七個要點,方便學習、容易記憶與背誦。而對於「修心七要」的論釋,則是依據蔣貢康楚...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