塩澤亮於1932年來臺擔任臺北第一師範學校教授。1945年3月應召入伍,同年7月5日突然奉令從臺灣第13863部隊退役,赴臺中州草屯郡草屯街雙冬的臺北師範學校女子部疏散學園擔任部長,帶領250多名疏散學生,在雙冬過著自立更生的戰時生活,終戰後一度受聘為學校留用人員。1946年由臺返日後,他利用就任宮城縣立女子專門學校教授之前一個月的閒暇中,以文字與圖畫記錄了雙冬的生活及日僑遣返的過程。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本著作是作者耗十餘年之功,在翻查華府、倫敦、台北和加州史丹佛大學的胡佛檔案館最新的解密檔案的基礎上,再援引蔣介石日記及多位親歷者的著作而成。十篇文章,涉及台海兩岸不少秘辛。
《橫斷記》書名取自日本總督府官員寫於1914年日軍征討臺灣東部原住民的《臺灣中央山脈橫斷記》,該著作以影像寫真記錄這場「太魯閣戰役」,日本帝國如何「收服」原住民,同時也呈現當時的山林場景及山地部落的樣貌。因此,本書書名帶有對帝國主義的反諷與自我警惕之意,也是作者在書中的行動──橫越「大豹」、「眠腦」...
★史明親自改寫,親筆繪畫,認識台灣史最佳入門。 ★第一本站在被統治的台灣大眾立場的台灣史。 ★原著百萬字精華濃縮,再收錄一百餘幅史明親繪漫畫。 ★本書另收錄史明首次曝光的文章〈謝雪紅的慘境〉。
「歷史是在危難時刻航行的指針。歷史說明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是這樣。」 戰爭時期,強權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對戰局以及戰後的世界,產生相當影響。 太平洋戰爭時,並非政治主體、沒有發言權的台灣,被夾在幾大政權中數次走過烽火邊緣。那麼,當時的台灣,又處在什麼樣的局勢之中? 歷任多家媒體駐美、駐華府...
日籍教授以繪卷記錄戰時生活及戰後遣返過程,
是日治末期到戰後初期臺灣的珍貴史料。
「從疏散(避難)學校處眺望遠景。
昭和20年7月5日,我突然從臺灣第13863部隊奉令退役,而受命赴臺中州草屯郡草屯街雙冬的臺北師範學校女子部疏散學園。此前,昭和19年1月12日,美軍機開始全面空襲臺灣,格拉曼戰鬪機106架飛來臺北,臺北機場、松山煙廠、鐵道工廠、淡水海軍燃料廠等重要軍事設施,連續燃燒三晝夜。」
本書繪卷完成於戰後初期,是日治時期日籍教授塩澤亮的作品。繪卷從這段他遠眺時回想臺北空襲的情景拉開序幕。
塩澤亮於1932年來臺擔任臺北第一師範學校教授。1945年3月應召入伍,同年7月5日突然奉令從臺灣第13863部隊退役,赴臺中州草屯郡草屯街雙冬的臺北師範學校女子部疏散學園擔任部長,帶領250多名疏散學生,在雙冬過著自立更生的戰時生活,終戰後一度受聘為學校留用人員。1946年由臺返日後,他利用就任宮城縣立女子專門學校教授之前一個月的閒暇中,以文字與圖畫記錄了雙冬的生活及日僑遣返的過程。
在水墨淡彩及書法的襯托下,臺中雙冬的風景人物、生活情景、日常器物一一入畫,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塩澤亮來臺14年間奉獻於臺灣教育,對臺灣師範教育貢獻頗鉅,面對戰後淒涼的前景和自己被遣返的現實,他仍掛念著學生的未來。
「在亙古的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祥的心境。
吾等既被改稱為「日僑」,而日僑之財產不論是個人的或是法人會社的,凡是海外的東西一概沒收,報上如是報導。我們決定以學校被接收為期,將學生們解散歸省,日期大約在11月末到12月初為止。站在國家殘敗的關頭,面對殘酷的現實,我們可想而知大家臉上的感傷。當她們回到自己的出身地,到底有無可住的地方?或許其父母被免了官職而失去生計的依靠。在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等思想狂吹之中,做為敗北者而被鞭打,所依靠的父兄為戰爭而犧牲,所依賴的力量被剝奪,賠償的牽制等,有人說失業者將有一千二百萬人。當日本失去糧食而飢餓來臨時,她們的命運將往何處去?寒燈之下,思緒混亂。噫!人世難耐,不如空中飛鳥、水中游魚。」
雖然雙冬學園的生活環境惡劣、物資窘困,但他仍努力不懈地教育學生,其毅力和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在這段遠離臺北跑警報、躲防空壕的日子裡,他和學生一起對抗瘧疾直到日軍戰敗後被遣送回國的生活點滴,都可從其文字敘述中感受到戰爭的冷酷及其心境的起伏,是日治末期到戰後初期的珍貴史料。
張良澤教授長年致力於蒐集臺灣史料,經他鍥而不捨尋線追蹤,終於找到本書繪卷的原件,在2006年依原寸繪卷複製典藏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並翻譯出版成書。2019年春天,本書重新編輯出版。
作者簡介 |
塩澤亮
1904年2月20日生於日本仙台市。仙台第二中學校、仙台第二高等學校(理科)、東北帝國大學理學部、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畢業,京都帝國大學大學院修了。1928年任京都府立聾啞學校教諭。1932年來臺,任職臺北第一師範學校教授(國語、數學)。1945年3月應召入伍,同年7月奉令赴雙冬學園,任臺北師範學校女子部部長。戰後留用於該校,從事復建工作。1946年3月31日離臺返日。前後來臺共14年,對臺灣師範教育貢獻頗鉅。1946年6月任宮城縣女子專門學校教授。1948年以後歷任宮城縣岩出山高校、名取高校、築館高校、石卷高校、涌谷高校校長。最後自東北工業大學電子工業高等學校校長退休。1976年11月22日逝世於松島町,享年72歲。
吳密察(故宮博物院院長)
林志明(國美館館長)
凌宗魁(文史工作者)
許雪姬(中研院臺史所所長)
焦糖/陳嘉行(知性藝人)
黃震南(收藏家)
蔡錦堂(師大臺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劉峰松(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前館長)
蘇碩斌 (台灣文學館館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