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電子書: NT$ 504

    *香港園林研究的拓荒之作 * 園林研究大家的經典之作 《香港園林史稿》,為年已九十高齡的園林研究大家朱鈞珍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屬於香港園林史研究領域的拓荒之作。  

  • 電子書: NT$ 264

    位於九龍半島西面的昂船洲曾稱「盎船洲」,因它的地貌像一條翻轉的船,故稱「昂船洲」。1860年,昂船洲的名字見於中英雙方簽署的《北京條約》附圖中。隨著條約的簽署,昂船洲隨九龍半島南端一併割讓予英國。 19世紀末,英軍在昂船洲大興土木,興建多座炮台,與位於香港島西高山的摩星嶺炮台遙望相對,又興建遠東地區...

  • 電子書: NT$ 356

    長沙五一廣場簡牘對重塑東漢歷史有重要價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在黎明釗教授的主持下,成立了「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研讀班」,固定成員主要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師生。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邢義田教授訪港期間,曾經多次親臨研讀班進行交流。研讀班中部分研究生的成果曾於2018年4月27日,由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

  • 電子書: NT$ 444

    本書從動蕩不安的三十年代、也是粵劇最興盛之時說起,通過豐富的圖文和精巧的編排,與讀者一同細品那流光飛舞的歲月。書中許多圖片和手稿,還是首次公開的。 粵劇自1920年代開始,由官話改為廣州白話。1930年代,紅船班漸漸消失,而省港班隨之興起。與此同時,粵劇行當演變為「六柱制」,編劇、粵曲亦相應發...

  • 電子書: NT$ 296

    在二十一世紀的資訊社會,不同地域的文化邊界互相影響、互相重疊,令世界以驚人的速度變貌,當中包括我們的飲食傳統。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通過不同時代遷來香港的移民帶來這個小城市;加上國際化進程引入大量外國元素融會其中,香港的飲食文化,其實是世界飲食史的大集結。 我們往往吃得理所當然...

  • 電子書: NT$ 324

    《衛斯理回憶錄》是倪匡小說的重要衍生作品。葉李華博士以原著的145篇小說為基礎,寫出一個個新舊夾雜的衛斯理式科幻故事,解答原著諸多未解之謎,並連貫主人公的人生軌跡。倪匡本人給予高度評價:「我相信這套書將來在世界寫作史上也會傳為美談,從來沒有另外一位作者,能將原作者的故事補充得那麼好,而且延伸得那麼好...

  • 電子書: NT$ 416

    本書以「地方營造」(placemaking)為主題,透過十三位在香港努力營造人文關懷地方的幕後英雄經驗,藉人與空間互動成有機地標的成功案例、別具心思的硬件及軟件設計,探討未來在公共空間的新嘗試及舊建築活化項目的可能性,甚至為社會政策獻計,達到地方有機自然地發展、聚集人群,甚至引發創意,令香港變得更有...

  • 電子書: NT$ 296

    盂蘭節又俗稱鬼節,相傳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一連三日的盂蘭勝會就成為一眾遊魂野鬼的「嘉年華會」:鬼門關大開,通街都是鬼?戲棚第一行的座位經常留空,是因為要留座給鬼坐?神功戲是給鬼看的?可能大家都對盂蘭節感到既害怕又好奇,不妨跟Stella和胡炎松先生一起來一場盂蘭解密的歷險之旅!

  • 電子書: NT$ 504

    本書收錄香港新高中課程中文科文言範文16篇外,並額外精選19篇經典詩文,以圖畫激發理解和記憶,幫助鞏固中學生的文言知識,理解古人面對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時所採取的態度和行動,協助學生在文憑試中取得佳績,延續「文以載道」的中華文化血脈。

  • 電子書: NT$ 384

    幕前,梅艷芳是叛逆的壞女孩,也是苦命的如花。幕後,她是草根傳奇,從荔園唱到世界各地;她是獨立女性,熱愛行善、力撐民主;她是傳統女人,有相夫教子之夢;她被稱為「香港的女兒」,代表香港精神。梅艷芳形塑流行文化,開拓女性形象,訴說香港故事。過去數十年,再沒有另一個香港女星比她更複雜。 本書討論梅艷芳的歌...

  • 電子書: NT$ 264

    一家之主, 作為父親在無數家庭擔演的重要角色, 亦是孩子的學習典範。 《我的父親》記載35位父親的故事, 藉照片與文字, 映照父親留影的過去, 重啟記憶,一表思念。

  • 電子書: NT$ 324

    從家庭賬本中的「收入和支出」變化為敘述背景,從一個個真實又具體的「賬本故事」,串聯起新中國70年來的「賬本經濟史」:從柴米油鹽的票據、元角分厘的計算,到衣食住行的開銷,再到工作收入、買房裝修、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講述背後反映的國家發展、改革邏輯和政策軌跡。

  • 電子書: NT$ 504

    無論是進行什麼領域、什麼層面的學術研究,報刊都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文本材料。本書作者指出:現代報刊一方面是歷史材料,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歷史建構。本書旨在疏理香港文藝報刊的脈絡,同時研究這些報刊如何呈現香港,從而對香港報刊文學史進行深入的剖析。 本書作者查閱無數中國內地與香港的圖書館館藏,完成這本研究香...

  • 電子書: NT$ 444

    本書是黃明濤博士關於“一國兩制”與香港法律問題的文章集結,對香港一系列最具爭議性的熱點議題給出專業、敏銳而獨到的分析。尤其指出香港的獨特憲制充分吸收了普通法的養分,使“一國兩制”事業茁壯成長,頗具理論價值,及刷新陳舊認知之功。 本書作者珍視香港的普通法傳統,對香港的司法覆核制度充滿信心,可能是最願...

  • 電子書: NT$ 356

    「它沒有改變我的生活,而是改變了整個香港的視障群體,即是改變了我周圍的人。」──作家、視網膜細胞退化病患者盧勁馳 「有些人會將你歸類,他不會當你是普通人,或者他看見你做普通人做的事,會覺得你很叻,那種稱讚是他不會跟你一起玩或覺得你是他的一份子。」──正在加拿大修讀音樂治療、早年因接受氧氣治療導...

  • 電子書: NT$ 296

    本書為長江學者、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文體學大家吳承學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追溯文體觀念的發生,從政治、歷史、哲學、語言學等多方入手,從文體與制度、文體與漢字相結合的橫向機制切開,探討了早期文體觀念與早期文字、早期文辭稱引、早期文章的名篇與命體、早期職官以及“九能說”的關係。此書...

  • 電子書: NT$ 136

    澳門向來受海洋文化的影響,加之小城純樸和包容的氛圍,舶來文化在此地交融並存。宗教文化亦然,各地民眾帶著各自的信仰來到澳門聚居並在此繁衍,在這裡立像建廟,寄託精神信仰。目前澳門大小廟宇四十多處,分佈在市民生活區。 而普濟禪院,俗稱的觀音堂,為澳門三大古剎之一,位於古老的望廈村,環境清靜。作者用圖文並...

  • 電子書: NT$ 504

    本書是李浩然博士關於“一國兩制”下香港多方面的法治與管治問題的論文集結。這些文章涉獵甚廣,既有對經典理論問題的再闡釋,也有對新問題和新視角的探索。全書的論述資料充實、細節豐富,且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身為瞭解內地法律的本港人及香港事務的長期觀察者,作者的思考自有其細膩和獨到之處。

  • 電子書: NT$ 324

    《衛斯理回憶錄》是倪匡小說的重要衍生作品。葉李華博士以原著的145篇小說為基礎,寫出一個個新舊夾雜的衛斯理式科幻故事,解答原著諸多未解之謎,並連貫主人公的人生軌跡。倪匡本人給予高度評價:「我相信這套書將來在世界寫作史上也會傳為美談,從來沒有另外一位作者,能將原作者的故事補充得那麼好,而且延伸得那麼好...

  • 電子書: NT$ 596

    《神物我如》分兩冊,第一冊(Mirror)為主體,葉錦添跨界服裝、舞台、電影美術、視覺藝術、當代藝術創作等多元領域,書中具體講述他如何詮釋演繹各藝術理論,包括一直樂此不疲地探討的「新東方主義」、「十二流」、「虛實並置」等命題,本書還加入了葉錦添近年最感興趣的新發明——「精神DNA」,部分篇章輔以實例...

  • 電子書: NT$ 136

    本書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丁浩撰寫的一本關於澳門貨幣的小冊子。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貨幣入手,以小見大,一窺澳門的經濟、歷史發展的脈絡。雖只有短短幾萬字,但較為全面地介紹了澳門貨幣的歷史、匯率制度演變,介紹了各種代表性的貨幣形態,以及貨幣的發行、匯兌、監管等問題,圖文並茂,“五臟俱全”。

  • 電子書: NT$ 504

    *原書已絕版,是次出版根據1987年版本,重現小說的完整面貌,別具價值。 * 本書版本經作者當年親自修訂,較早期版本 侶倫首部長篇小說《窮巷》,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其刻劃底層人物的不同遭遇,有作家高懷、小學教師羅建、失業的復員軍人杜全、收買佬莫輪,和身世曖昧不明的少女白玫,惟他們有著共同命...

  • 電子書: NT$ 324

    《東方搜神局》系列是由劉德華領軍製作的夢造者娛樂有限公司全新的影視文創IP(改編劇),描述滅世彗星「阿雷斯」快將回歸地球,世界萬物屆時盡化星塵,來自亞洲不同城市的新世代神話英雄應劫而生,並集結聯手對付災星!  

  • 電子書: NT$ 416

    五十個小故事匯聚成的“香港故事”,選取的點都不同,既有小人物,也有社會賢達;既有作家、畫家、醫生、藝人,也有菜農、外傭、創客、港漂……他們是生活中各行各業實實在在的人,個個眉目清晰,形態生動,有著樸素的情感,在工作和生活中敬業勤力,他們的喜怒哀樂、人情冷暖、隨大時代席捲而來的人生變遷,無需著墨過多,...

  • 電子書: NT$ 264

    對於「文化」一詞,古往今來的學者曾下過二百多個定義;而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闡述清楚並非一件易事。本書作者陳耀南教授,用兩人對話、互相啟發的方式,以幽默的文筆,流暢親切、深入淺出地剖析了何謂「文化」,揭示出「中國文化」的奧秘。

  • 電子書: NT$ 564

    香港作家阮朗,曾活躍於上世紀本地文壇,任職報館編輯,擅長將接觸的新聞事件化為寫作題材,發掘城市蘊藏的罪惡與黑暗,並寫下多個悲歡離合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  

  • 電子書: NT$ 204

    本書精選小思散文五十九篇,並按主題(抒情、說理)、素材(人物、回憶)、下筆前的醞釀和延伸(觀察、切入點),以及寫法(選材、結構、文字處理)等分為十四輯。加上編者精到的題解與賞析,足可感受小思筆下飽含的人文關懷,領悟文章讀寫的軌範。

  • 電子書: NT$ 264

    溫情一念, 化成一筆墨水, 閒話家常,亦盡在一紙心思。 《一封家書》匯集46封家書, 收藏著家長對孩子的期許、 情人的真誠告白、 和個人的理想抱負, 一一向久別的收信人盡訴心聲。

  • 電子書: NT$ 504

    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國經濟的發展、中西文化及科學技術的交流,為中國中央及地方政府作育英才,以至抗日戰爭獲得最後勝利等,香港華人都曾作出重要貢獻,在整個中國近代史上,香港亦曾擔當重要的歷史任務。  

  • 電子書: NT$ 324

    本書乃《香港中區街道故事》的姊妹篇,著重介紹包括灣仔區、跑鵝區、銅鑼灣區、北角區以及筲箕灣區等區域中,共十多條頗具代表性的街道。除了描述各個街道的命名和掌故外,本書也重視各個街道早期開發及後期發展的歷史,從而反映英國鴉片煙商、傳教士東來、早期華人參政、農村變馬場,以及香港電影業、發電廠、游泳場、廟宇...

  • 電子書: NT$ 324

    過去數十年,粵語流行曲作為香港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陪伴香港人走過高山低谷。從七八十年代的光輝歲月,到如今的「粵語歌已死」,唱片業衰落後本土流行音樂該何去何從?回憶中的動人旋律究竟能否繼續奏響未來?  

  • 電子書: NT$ 444

    過去30多年來,香港的工業一直被形容為式微的行業,在全球分工的視野裡,隨著廠房北移,香港作為製造業加工基地的角色逐漸消失。然而,工業其實並不只是生產製造過程,在生產前後,還包含了企業路線的規劃、產品及技術的研發、市場推廣及零售的策略,香港工業只是在身份角色上發生改變,在廠房北遷的同時,多間企業的總部...

  • 電子書: NT$ 236

    本書是創科基金會為香港創業者編撰的第一本大灣區攻略,內容豐富、條目清晰,通過諸多在灣區已有創業經歷的專業人士解答創業者最常見的五十個問題,是一本集指導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小書,足以成為香港創業者闖闖大灣區的指南讀物。  

  • 電子書: NT$ 504

    本書是作者在過去二十年(1998至2017年)所發表的關於澳門經濟的論文結集,內容廣涉澳門經濟發展四大範疇

  • 電子書: NT$ 384

    您曾為疲倦、衰老、病痛糾纏所苦嗎? 國際養生大師高雲認為:通過全方位身心靈整體調節,人人可以達到健康、抗衰、延壽的三大目標。  

  • 電子書: NT$ 444

    年代依稀? 事不關己? 文言已死? 總有抗拒文言的道理? 其實,文言不難, 且跟生活息息相關!  

  • 電子書: NT$ 356

    本書為著名華語作家劉再復教授的第二部自傳。

  • 電子書: NT$ 296

    你有多久沒寫字? 你還記得執筆寫字的感覺嗎? 為甚麼有些人的字整整齊齊,有些人的字歪歪斜斜? 為甚麼有些人寫字一筆一劃慢慢寫清楚,有些人奮筆疾書寫得潦草? 為甚麼每個人寫字的力度、大小、空間運用等等,都不盡一樣? 就算人人都用同一本字帖練寫字,但大家的字跡都不同,為甚麼? 原來,每個人的...

  • 電子書: NT$ 444

    「培正培正何光榮,教育生涯慘淡營,培後進兮其素志,正軌道兮樹風聲。」 培正由1889年開辦的一所穗城小校,發展至今,於穗、港、澳三地共同開展教育事業。而創建於1933年的香港培正中學,秉持先賢創校精神及傳統,肩負著時代變遷中的教育使命,以基督教全人教育理念,積極回應香港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導不同年代...

  • 電子書: NT$ 564

    1980年代中英談判啟動後,香港的政制發展——包括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的產生辦法——作為一種特殊憲制安排,持續引發香港社會深入討論,香港的立法機關——包括回歸前的立法局和回歸後的立法會——也對該問題進行了持續辯論。

  • 電子書: NT$ 504

    「我有四個未來:眼前能掌握前行的未來。心中相信而極遙遠的未來。生命告一段落後的未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明早起來能執行的未來。」──又一山人 又一山人活了一圈甲子,工作了四十個年頭。 在這些年月間,他想過、寫過、聽過、說過、做過……的,並不是隻言片語可以概括論述。 六十年,只是時間的段落...

  • 電子書: NT$ 356

    「In situ這個詞,是一個拉丁文片語,指『在原本位置』;進行in situ在地研究,人們便能發現研究對象如何在同一片土地世世代代地,與環境及附近物種產生互相依存的親密關係。」──葉曉文  

  • 電子書: NT$ 324

    本書作者杜漸先生,好讀書,亦有獨到見解。他網羅中外推理小說名家,自柯南.道爾至程小青,自阿嘉莎.克莉斯蒂至東野圭吾,除了對其生平和作品進行了客觀介紹外,書中亦融入了作者的主觀點評,及小說家的創作習慣和生活細節。本書文字輕鬆易讀,內容趣味十足。

  • 電子書: NT$ 596

    如果說,私人相冊是一個家庭的個體記憶,那麼,國家相冊則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依託於中國照片檔案館館藏圖片打造的《國家相冊》微紀錄片,以小故事講述大歷史,以小細節呈現大時代,讓百年歷史風雲通過每集幾分鐘的微紀錄片穿越時空,與當代人對話。 本書從《國家相冊》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13集,化視頻為圖書,為祖...

  • 電子書: NT$ 176

    本書是辨析簡、繁體字和正、異體字關係的工具書,選詞典型,簡明易學。 本書精選208組“易錯字”辨析條目,旨在幫助學生、教師及語言文字工作者和愛好者分辨簡體字與繁體字、正體字與異體字的對應關係,以避免轉換錯誤。  

  • 電子書: NT$ 264

    溫柔、慈愛, 是對母親常用的形容詞; 願為孩兒而生,從而堅強。 《我的母親》記載33位母親的故事, 藉照片與文字, 帶領讀者從書中小幅, 細察母親生命中的「柔」與「韌」。

  • 電子書: NT$ 504

    Ageing——增齡,每個人出生後就在經歷著。這是一本探討德國人瀟灑「迎老」、綻放火花的書。然而,這本書的重點不是德國,也不是老人,而是生命。原來人可以這樣過一生。 「當我老了,想過怎樣的生活?」1990年代,德國城市Arnsberg每位50+的居民都受邀請思考這個問題,當時其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

  • 電子書: NT$ 204

    「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台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享有高度自治權。按照這一構想,香港和澳門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回歸祖國。本書除了介紹「一國兩制」的法律依據和歷史淵源之外,亦旨在介紹「一國兩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

  • 電子書: NT$ 356

    創校130年間,培正中學培育了無數英材,本書訪問了當中12位,當中醉心藝術的有,以赤子心終生求知的有,站在浪頭上開創的有;有人揹上一身時代的傷,有人殷殷感謝際遇之恩;有的蜚聲國際,有的默默耕耘;成就豐碩的真誠地謙遜,看遍世情的致力圓通……都是近代華人在中港乃至世界的奮鬥身影。 

  • 電子書: NT$ 264

    《十分[ ]的貓》延續前作幽默、可愛的風格,由「肥不甩」開首,小肥宣稱自己要減肥,但身邊朋友都不理會他,小肥在眾人打擊之下,能否成功?「六周年」繼續關注香港社會,但原來不知不覺,空心包已經踏入六周年了;「Be Water」久違不見的齊齊大師登場,隨風而來、隨風而去的齊齊大師教大家如何Be Wat...

  • 電子書: NT$ 324

    談到死亡,我們往往為之色變,可曾想過死亡之後,生命還能藉著愛來延續? 「器官捐贈及移植」是香港醫療歷史中十分重要卻常被忽視的課題。然而香港的器官捐贈及移植歷史,早已發展了半世紀。自1969年首宗遺體腎臟移植開始,一眾救死扶危的醫護在緊絀的條件下不斷努力,使一個個瀕死的生命得到拯救;相關法例與政策也...

  • 電子書: NT$ 444

    自1949年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歷經1954年制定,1975 年、1978 年和1982 年三次全面修改,1979年、1980年、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七次局部修改。本書以憲法制定、憲法修改、憲法實施為主線,揭示了從制憲到行...

  • 電子書: NT$ 264

    本詩集本著詩歌對民族、對交流、對個人具有重要性的理念,選取了作者近七年觸及靈魂、探討人類本元、對生活有切實感受、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中英文撰寫,配有意境深邃的傳統書法,讓讀者從中感受到詩裏行間的味道。

  • 電子書: NT$ 264

    醫療保險為個人減輕醫療負擔,改善醫療環境。 醫療保險保障受保人因疾病或意外而接受治療引致的合理醫療開支,提供財政支援,讓受保人得以揀選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亦可有更多藥物或治療方法的選擇。  

  • 電子書: NT$ 264

    時光荏苒, 曾遇過多少良師, 為當年不成熟的自己指點迷津? 《我的老師》記載35位老師的故事, 藉照片與文字, 領略老師的教誨, 感受師生彼此的深摯情誼。

  • 電子書: NT$ 356

    本書為著名華語作家劉再復教授的三部自傳,是作者思想轉變的客觀回顧。作者既是作家,也是文學評論家和人文學者,更是時代的「弄潮兒」,經歷過「文革」與「六四」政治風波,流亡海外多年,仍心繫祖國。本身熱愛文學、熱愛寫作的他,經過風風雨雨,把寫作化成抒發鬱結、用以自救的手段,寫作於他,已不再是為謀名利、求發表...

  • 電子書: NT$ 444

    *首度出版的一代報人日記 中國現代新聞史的側影記錄 *直面自己、直面友敵的直率之言 直面時代、直面歷史的秉筆直書 徐鑄成先生是上海《文匯報》和香港《文匯報》的創始人之一。本書寫於1977年至1978年,作者以每日回憶的形式系統記述了自己從年幼開始讀報一直到1949年主持香港《文匯報》...

  • 電子書: NT$ 504

    「觸碰歷史」(touching history),指的是透過雙手捉摸歷史,並以實物證古史,以補原始文獻的不足。如能近距離觀察文物,即可窺見當時的生活細節以至古人對「美」的追求,從而構築一道古今交流的橋樑。  

  • 出版日期:2015-08-31
    電子書: NT$ 276

    本書以2014年「佔領運動」和2015年特首普選制度本地立法失敗為開篇,解析了香港政治之所以走入當前困局的心理、社會、政治和歷史脈絡,這包括:香港社會對於「一國兩制」方針所存在的觀念偏差和在國家政治認同方面所面臨的困難處境,「港人治港」投入實踐之後所面臨的政治隱憂,以及在高度自治原則下,作為中國的特...

  • 出版日期:2015-04-27
    電子書: NT$ 416

    本著作是作者耗十餘年之功,在翻查華府、倫敦、台北和加州史丹佛大學的胡佛檔案館最新的解密檔案的基礎上,再援引蔣介石日記及多位親歷者的著作而成。十篇文章,涉及台海兩岸不少秘辛。

  • 出版日期:2010-07-01
    電子書: NT$ 264

    蔣介石曾說: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這正是本書的基點。作者從歷史和兩岸政治現實出發,認為兩岸關係要實現完全正常化,核心問題仍然是政治問題。

  • /
    出版日期:2017-05-02
    電子書: NT$ 264

    「政府工作報告」是每年中國內地「兩會」期間,各地政府在當地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上發佈的報告。其中,全國性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是國務院總理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報告,是中國官方對外闡明未來政策走向的重要渠道,亦是與民間互動的最佳示範,公共政策的每一步嬗變都清晰可見。

  • 出版日期:0004-01-13
    電子書: NT$ 264

    四篇短至中篇小說,故事圍繞不同年代女性,由七八十年代起至今時今日,四位女主角在情路和婚姻經歷的跌宕,充滿張力。

  • 出版日期:0007-01-06
    電子書: NT$ 224

    童年的我,可以說沒有甚麼豐富的物質享受。在我生活的地方——打鼓嶺,時間彷彿倒後了數十年。

  • 出版日期:0007-12-12
    電子書: NT$ 292

    在百家村,不拼布才稀奇。工廠廢布就是裁縫媽媽的資源,她們人棄我取,珍惜地、堅忍地、一針一線地,一家大小打造全屋拼布窗簾、拼布杯墊、拼布拖鞋、拼布衫褲鞋襪、拼布娃娃......

  • 出版日期:0007-01-13
    電子書: NT$ 264

    夏日炎炎,《貓貓圓圓正好眠》陪你開心放暑假!

  • 出版日期:0002-10-14
    電子書: NT$ 264

    本書的作品分為五個主題:「家事八」(人貓同一屋簷下的溫馨生活)、「神秘學」(漢堡包、小肥遇到的各種古怪事件)、「妄想症」(貓v.s.狗、邪惡小編v.s.阿三的爆笑場面)、「食一番」(愛吃的小肥在美食與減肥之間的掙扎)、「貓在野」(貓貓對科學知識的獨特觀點)。除了已成為讀者老朋友的一眾臉孔,新角色藥房...

  • 出版日期:0007-01-13
    電子書: NT$ 292

    一個男人的興趣竟可以如此專注,只有音樂、時裝、看書、旅遊及運動,而所看的書本50%(或以上)是有關時裝的。本書的作者蘇永康,以購物專家的身份,結合多年的個人時裝經驗,與讀者分享對時裝的看法。他,絕對是一個住在衣櫃裡的男人。

  • 出版日期:2010-03-15
    電子書: NT$ 104

    話劇這種西方藝術形式,最早在中國土地上出現,就是在澳門。本書所講的「戲劇」,主要是指話劇,也兼及京劇等傳統劇種。

  • 出版日期:0005-01-09
    電子書: NT$ 204

    中國在近60年裏,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樣的成就從何而來?作者從當代中華體制,也就是中國所特有的經濟、政治、社會模式,分析中國取得成就的原因,總結獲得成功的“中國模式”。

  • 出版日期:0005-11-14
    電子書: NT$ 174

    本書紮根在二〇一四年的時局,通過對本地和國際事件的評論,帶出背後的一些理論和理念問題,跟讀者分享。這是我們冷靜思考的開端。

  • 電子書: NT$ 232

    邱良先生的攝影集保留了當時急速發展的香港難得的靜態閒逸一面,有看漫畫的小朋友,也有專心挑米的老先生,都是真實的生活寫照。

  • 電子書: NT$ 135

    《澳門候鳥》一書以本地有詳細調查記錄的三十種候鳥為例,介紹候鳥在澳停留的時段,及其於本澳生活之棲息地( 即生境)。停留類型主要分為冬候鳥、春秋過境遷徙鳥和夏候鳥;生境包括兩大主要類型,分別為澳門候鳥之陸地生境和濕地生境,並推薦觀察鳥類時要用到的工具( 望遠鏡、觀鳥手冊及圖鑒) 以及觀鳥守則等,全方位...

  • 電子書: NT$ 204

    本書分上、下兩冊,分別精選兩漢至隋唐、兩宋至明清合共七十九篇文辭優美的經典詩歌與散文,適合香港小學生誦讀。中國古代詩歌與散文富形象性和音樂性,記誦這些傳世之作,可增強同學學習古詩文的能力,提升對文化藝術作品的賞析能力。

  • 出版日期:0007-01-13
    電子書: NT$ 352

    一九七零至八零年代是香港經濟快速增長的年代,社會資源也較戰後初期充裕。現代建築技術的應用,使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核心區域摩天大廈林立,就算是一般的住宅區,樓高也有二十多層,新市鎮亦逐漸都市化。城市藉著各式各樣的現代設施如啟德機場的跑道、過海隧道、高速公路、地下鐵路等等成為國際知名的大都會;而社會貧富...

  • 出版日期:0009-12-11
    電子書: NT$ 232

    本書收錄了陳迹先生自1950年代至1980年代,於香港各處拍攝的精彩生活照片。現在看來,書中的各張照片,都是香港歷史發展的記錄,雖然並非震驚各界的大事件,而只是尋常街頭巷陌的剎那光景,但卻是最真實有趣的生活記憶。

  • 出版日期:0004-01-07
    電子書: NT$ 272

    傳統中國知識份子一向推崇“集思廣益”的原則,可是文化悠久的中國卻偏偏未能發展出會議規則這種制度,究其因,也許是離不開層級制度過嚴,壓抑了參與者的發言機會和批判習慣,以及操作態度過寬,忽視了溝通技能的訓練。

  • /
    電子書: NT$ 296

    本書是對中國「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解讀,是瞭解中國未來發展戰略及其對世界影響的重要參考。

  • 出版日期:0007-01-13
    電子書: NT$ 204

    在本書中,編者悉心挑選了20篇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的散文精品,各篇文章不止以情意為依歸,也有技巧和風格的考慮。深入淺出的賞析導讀,幫助讀者深入理解篇章內涵及其精髓,提升對古代篇章的鑒賞能力。通過閱讀這些經典散文,讀者更可從字裏行間受到生命的感動,與先哲獲得心靈上的共鳴。

  • 出版日期:0006-12-12
    電子書: NT$ 232

    本書用自然科普/心理學的實證理論,針對家庭教育中常遇到的問題,為家長提供了60個有用的基本法則,幫助家長用更科學、更有效的方法,改善親子關係。

  • 出版日期:0002-10-14
    電子書: NT$ 296

    香港告別了工業年代已有數十載,許多本土研究順理成章地採用「後工業社會」一說以概括香港社會現況,甚或以相關理論來想像香港社會未來,但往往沒有深入反省香港自身的後工業轉向及獨有狀況。此書之目的就是要在這個層面來闡述今日香港的社會特性,跟進香港人如何走入這個由文職主導工作生涯的年代,展示香港人正在普遍面對...

  • 電子書: NT$ 204

    本書以問答的形式,簡要介紹了香港基本法的常識,包括基本法的序言和總則、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政治體制、經濟、教育、科學、文化、體育、宗教、勞工和社會服務、對外事務以及基本法的解釋和修改。以幫助讀者更好的了解和理解基本法。

  • 出版日期:0007-06-14
    電子書: NT$ 504

    本書透過一百多件珍貴的日佔香港的民間藏品,包括租單、電費單、水費單、土地稅單、房產稅單、保險庫收據、股息單、馬票、馬牌、電車票、巴士票、輪船票、明信片、通用郵票、報刊廣告等,並輔以適量的文字解說,希望能讓讀者對「三年零八個月」的市民生活有深入的認識和瞭解,從而銘記這段老一輩香港人難以遺忘的艱苦歲月。

  • 出版日期:0002-01-15
    電子書: NT$ 296

    全書通過對屠呦呦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學生的探訪,還原了很多其生活、成長、愛情的小故事,並收錄有一百三十餘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

  • 出版日期:0007-06-14
    電子書: NT$ 264

    現時坊間的作文筆記、攻略等教參書,多數只提出遣詞造句、描寫手法等內容,大部分皆欠缺明晰的學習系統,亦未能針對試卷要求,有些更只求學生死背例子,或空談理論,或列出一堆手法,而不提如何應用,學生難以應付不同試題的要求和變化。

  • 出版日期:2010-12-11
    電子書: NT$ 232

    本地文學小說/文學研究者廖偉棠先後訪問了十八位香港舉足輕重的文人作家,包括「在香港這彬彬之罕見的真性情之人」蔡炎培,「文學小說/文學通靈者」小思,「發明另一個地球」的西西,「誔生於火,遊藝於水」的古蒼梧,「在黑夜裡吹口哨」的也斯等。內容主要圍繞香港文學小說/文學創作、作家的自身感觸和經歷等,從中折射...

  • 出版日期:0007-01-09
    電子書: NT$ 236

    全書除了講述廉署歷史外,也包括余黎青萍(廉政公署首任社區關係處處長)及黃華麒(曾拍攝廉署多個經典劇集的)的專訪,暢談廉署創建過程和各項工作的酸甜苦辣;也插入大量介紹防止貪污的基本知識、防貪貼士和檢舉程序,以及有關廉署人與事的小專欄。書末附錄「廉政公署大事記(1974-2009)」,扼要記錄了廉政公署...

  • 出版日期:2011-01-09
    電子書: NT$ 224

    本書是中國富強基金會和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聯合舉辦「中國富強之路——前景與挑戰」論壇的研究成果。以高瞻遠矚的目光,依據堅實的理論基礎、精準的專業分析、詳盡的資料及典型的案例,對當今一些重大的經濟問題給予了令人信服的解剖及回答。

  • 出版日期:0002-01-09
    電子書: NT$ 164

    「有人說過,史學就是文學小說/文學。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讀史學也要像讀文學小說/文學一樣,要重視細節,要體驗和理解生活。」我以為這一段,大可作為韓少功讀史的基本方法論來理解――從生活型態史、風俗文化史、日常語言史讀出思想,讀出政治,讀出生命。」――黃子平

  • 出版日期:0007-01-06
    電子書: NT$ 114

    俗語謂:弱國無外交,但只以這簡單的一句去總結過去幾十年的中國外交又是否合適?本書是余非繼《當代中國國情與政治制度》後另一本介紹中國國情的著作。

  • 出版日期:0007-01-08
    電子書: NT$ 224

    作者自小居於元朗,父母為神像製作工匠,山寨廠的家中堆滿「祖先」、「關帝」、「觀音」等有待加工上色的玻璃片,對這既純樸又傳統的工藝有一種情意結。她以圖畫和文字紀錄對這工藝及元朗地區的種種印象:工場生活的點滴、嚴父慈母的領悟、兒時舊居屋簷上的落地生根和種種屬於元朗的小城故事。

  • 電子書: NT$ 264

    在本書中,作者以細膩、冷靜而帶溫度的文字,與讀者分享她讀醫與成為醫生的經歷、對生與死的觀察,以及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徘徊。透過這些經歷與案例,讀者可對醫科生的苦與樂、病理科醫生的工作內容與專業觀點、疾病與死亡的另一面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 出版日期:0009-01-08
    電子書: NT$ 204

    粵語流行曲陪伴香港人成長,我們在緬懷過去時,有時少不了會哼上一兩段歌詞,這並沒有半點誇張。朱耀偉教授在本書中與你一起回顧粵語流行曲的發展歷程,藉歌詞檢閱不同時期歌曲的特色,探析不同名家的填詞風格,帶領讀者細味粵語流行曲這份香港獨家的文化珍饈。

  • 出版日期:0007-01-08
    電子書: NT$ 264

    32個有關香港本土建築特色的個案,勾劃出香港城市發展的地圖。本書收錄的個案並非大師級的作品,卻標誌著某個時代香港建築的歷史﹔最重要的是,反映了香港人對建築物的影響。英國建築師Cedric Price 用不同形態的雞蛋來形容城市的發展。作者則用茶葉蛋、蛋撻、出奇蛋來形容香港獨特的城市發展。

  • 出版日期:0007-01-13
    電子書: NT$ 384

    本書作者在武舘長大,愛武術,也愛舞獅。他見證了時代更替為傳統舞獅帶來了甚麼變化,以「我不是師傅」的口頭禪為自己在新時代定位,同時也秉持着「不失傳統,更勝傳統」的精神,積極推廣醒獅運動,為讀者詳細講解源遠流長的舞獅文化。

  • 出版日期:0004-01-15
    電子書: NT$ 264

    長治久安是中國歷代統治者所追求的政治理想,而中央與地方關係恰恰是左右著王朝能否達至長治久安的關鍵因素,本書結集了作者有關中國歷史上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數篇重要文章,從而總結出兩者的關係如何影響歷代王朝的盛衰。

  • 出版日期:0001-01-12
    電子書: NT$ 232

    為了深入瞭解新農村合作醫療執行以來的成績和困難,「關懷行動」舉辦了一個小型調研,組織了45名陝西省的大學生,由曾在香港理工大學及內地就讀碩士或博士課程,或現職陝西西北大學教授的導師指導。實地查訪六周,獲得了寶貴的資料,並經導師撰寫總報告。本書的骨幹內容,即來自參與調研的大學生的記錄及感思,以及扎實的...

  • 電子書: NT$ 264

    本書特別強調武術與香港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一方面是轉變中的社會對武術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是武術也影響着香港的社會生活,武術漸漸融入一般市民生活之中,發展成今天老幼咸宜、有益身心的體育運動。

  • 出版日期:0007-01-08
    電子書: NT$ 256

    作者以漁民後代的身份,告訴我們在漁船上生活是怎麼一回事。細訴與在岸上居住的人的分別,奇異的經歷。本書題材有趣、感情真摯、插圖獨特,提供了市面上少有的漁民生活的整理。

  • 電子書: NT$ 172

    有關雷鋒的書籍汗牛充棟,然而,卻未有「港版」。本書副題「一個香港人的角度」,是對雷鋒的一次「港版」詮釋,由撰寫角度到排版、設計都是「香港製造」。編著者親到撫順市搜集資料、拍攝照片,以現當代中國史為切入,還原基本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切由基礎知識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