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小思散文五十九篇,並按主題(抒情、說理)、素材(人物、回憶)、下筆前的醞釀和延伸(觀察、切入點),以及寫法(選材、結構、文字處理)等分為十四輯。加上編者精到的題解與賞析,足可感受小思筆下飽含的人文關懷,領悟文章讀寫的軌範。
收錄散文名家徐國能對詩書與人生的深刻體悟,不論是教育學生、憶往懷舊,或是面對中年,談論書籍和電影中發人深省的詩句,召喚童年祕密與中年生活擠壓下的斜槓人生。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我們假裝正常過日子 其實都知道你們真正渴望的 我們最難給……」 最深情的文字,為什麼卻讓人痛至肺腑? 2022新版新序,一本必須緊緊揣在懷裡的人生讀本
本書精選小思散文五十九篇,並按主題(抒情、說理)、素材(人物、回憶)、下筆前的醞釀和延伸(觀察、切入點),以及寫法(選材、結構、文字處理)等分為十四輯。加上編者精到的題解與賞析,足可感受小思筆下飽含的人文關懷,領悟文章讀寫的軌範。
小思,為盧瑋鑾筆名,另有一筆名明川為人熟悉。一九三九年生於香港,一九六四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一九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習,一九八一年獲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銜。曾任教中學,一九七九年起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至二○○二年退休。課餘從事香港文學資料搜集、整理和研究,退休前後協助創立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現任中心顧問。二○一五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終身成就獎」。自一九七○年代中起至二○一四年,四十年間定期在報章撰寫專欄,文章結集逾二十種,包括《豐子愷漫畫選繹》、《路上談》、《承教小記》、《彤雲箋》、《香港故事》、《夜讀閃念》、《香港文學散步》、《縴夫的腳步》、《一瓦之緣》等。
編者簡介│
樊善標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士、哲學碩士及博士,現任該系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香港文學、現代散文及建安文學。著有創作集《發射火箭》、《暗飛》、《力學》,論文集《諦聽雜音:報紙副刊與香港文學生產(1930-1960年代)》、《清濁與風骨──建安文學研究反思》、《爐外之丹:文學評論及其他》,編有《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散文卷一》、《犀利女筆:十三妹專欄選》,合編《疊印:漫步香港文學地景》、《墨痕深處:文學、歷史、記憶論集》及《陌生天堂──五十年代都市故事選》等。
陳子謙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士、哲學碩士及博士,現為大學講師、《字花》編委。著有詩集《豐饒的陰影》,散文集《怪物描寫》,編有《雲上播種──給寫作導師的十堂課》及《樹下栽花──寫作教育經驗談》(合編)。曾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組)、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文學評論組)。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