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香港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續篇《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的新生版,新增朱耀偉教授的「再版後記」,簡單論述由2015年至今的粵語流行曲的傳承,特別是「這兩年香港流行樂壇重現活力似有迴響,Mirror及一眾新人冒起,看來否極終於泰來。粵語流行曲能否再攀亞洲頂峰還要拭目以待...
(I)上冊圍繞七十年代中後期的勃興:研究的詞人包括黃霑、盧國沾、鄭國江、許冠傑、黎彼得等等。 (II)下冊集中八十年代初期的嬗變:研究的詞人包括林振強、林敏驄、潘源良、潘偉源、向雪懷、卡龍、盧永強等等。
(I)上冊圍繞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多元發展:研究的詞人包括因葵、林夕、陳少琪、劉卓輝、Beyond、周耀輝、周禮茂、小美、唐書琛、何秀萍、李克勤、黃凱芹、劉德華等等。 (II)下冊集中九十年代開始的新局面:研究的詞人包括葛民輝、林海峰、古倩敏、李敏、張美賢、梁芷珊、黃偉文等等。
過去數十年,粵語流行曲作為香港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陪伴香港人走過高山低谷。從七八十年代的光輝歲月,到如今的「粵語歌已死」,唱片業衰落後本土流行音樂該何去何從?回憶中的動人旋律究竟能否繼續奏響未來?
粵語流行曲陪伴香港人成長,我們在緬懷過去時,有時少不了會哼上一兩段歌詞,這並沒有半點誇張。朱耀偉教授在本書中與你一起回顧粵語流行曲的發展歷程,藉歌詞檢閱不同時期歌曲的特色,探析不同名家的填詞風格,帶領讀者細味粵語流行曲這份香港獨家的文化珍饈。
每個人對流行曲都有不同要求,有人聽歌時會以旋律為先,有人則會先留意歌詞。究竟歌詞在流行曲中重要嗎?流行歌詞是文學小說/文學作品嗎?可以像林夕所說般放進教科書嗎?本書不僅適合一般樂迷,同時也適合中學師生作輔助參考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