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的散文,不是唯一艱難的實踐,負載著時代和自我的沈重傷痕,在美麗如詩的表象之下,是無畏而雄辯的氣勢。他的斷裂轉折,徘徊憂思,和那些濕霉的記憶,都已然留棄在北國的雪地裡,遺忘在生命的彼岸外。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從學院到政治,再從政治回到學界,陳芳明的人生和文學道路何其漫長,正如他習引佛洛斯特的詩,樹林有兩條不同的道路,他只是選擇了那條沒有人走過的。因為見證了一整個時代的轉折,陳芳明以生命譜寫的歌詩,艱難、晶瑩而又美麗無比,那是麻州的雪地,暗夜中隱隱透著微弱卻恆定的星光。小至句式,大至章法,非常有脈絡。感情的河流受到理智的兩岸所拘束,於是,詩的本質,加上針腳細密的謀篇佈局,成就了陳芳明散文真正的殊勝之處。
陳芳明的散文,不是唯一艱難的實踐,負載著時代和自我的沈重傷痕,在美麗如詩的表象之下,是無畏而雄辯的氣勢。他的斷裂轉折,徘徊憂思,和那些濕霉的記憶,都已然留棄在北國的雪地裡,遺忘在生命的彼岸外。
《作者簡介》
陳芳明,台灣高雄人。輔仁大學歷史系學士、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台灣文學研究會創辦人之一、美國《台灣文化》總編輯。曾任民主進步黨文宣部主任,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開設台灣文學史與台灣文學研究專題課程。著有散文集《掌中地圖》、《夢的終點》等,及學術論著多部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