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68年奮進號自英國普利茅斯啟航,到1779年庫克船長死於夏威夷之後,決心號與發現號於1780年返回英國為止,庫克船長耗費十年以上進行三次探險。啟發科幻經典《星艦迷航記》(Star Trek)主角詹姆斯.寇克(James T. Kirk)的原型,該系列振奮人心的格言「勇敢航向前人未至之境」(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即來自庫克在日記中自述:「……來到在此之前無人抵達的遙遠之地。」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歷史的至暗處,有光 這是個獨一無二的故事,屬於個人,屬於民族,屬於全世界 猶太人建立牢不可破的民族團結感,是一個沒有敵人能摧毀的無形神廟,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神廟。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從羅馬帝國的瓦解到宗教改革的興起, 長達千年的「黑暗」是如何奠定了璀璨的文明? 要了解歐洲如何主導世界史的發展, 就必須回望中世紀的璀璨歷史!
20世紀,索忍尼辛:「烏克蘭很快就會看出,分離解決不了所有問題。」 21世紀,普丁:「我一直認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一個民族。」 2014年烏克蘭向西方靠攏, 「迫使」俄羅斯出兵攻打自己「同胞」。 這不是單純的國際競爭與軍事危機的縮影。 背後乘載的是500年來歷任統治者努力打造的民族認同, 更說明烏...
本書分成古代(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倉本一宏)、中世(帝京大學特任教授今谷明)、近世(東京學藝大學教授大石學)、近代(慶應義塾大學教授清水唯一朗)、現代(上智大學教授宮城大藏)五個章節,從日本最神秘的女人卑彌呼,到爭議不斷的女人稱德天皇,破解1700年間、29個讀者最感興趣的歷史謎團
西元前49年,凱撒渡過義大利邊界的盧比孔河,從此羅馬陷入內戰,羅馬共和國在腥風血雨中轉型為帝國。史上最傳奇的人物躍然紙上,霍蘭以其小說家的筆觸,照亮那個失去的世界,也照亮了我們的世界。
歐洲史上第一豪門的金融帝國與致富機密 梅迪奇是中世紀歐洲豪門、文藝復興的金主, 資助教宗、王室,贊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 但他們的財富從何而來?
小紅帽的鄉土方言童話,如何打敗拿破崙法語霸權? 這是一個如同台語對抗國語、以語言追求認同,台灣人非常熟悉的故事! 從法蘭西理性主義的霸權,到德意志語言民族主義的反動 追求鄉土情感及認同的感性力量,如何推動中歐諸民族國家的興起?
從帝國邊緣到戰略核心, 高加索如何成為權力競逐之地? ◎本書榮獲2021 年法國學院尤金·科拉斯( Eugène Colas)歷史社會學獎 ◎周雪舫(輔大歷史系教授)專文導讀
**日本亞馬遜4.8星讚賞推薦 **熱賣長銷即將邁入十刷 **YouTube點閱數累積超過百萬的歷史學堂講師 **史觀犀利、分析簡潔又不乏幽默的日本補教名師
《紐約時報》暢銷書,已翻譯十五種語言 關於當下的川普總統必讀書籍之一 作者說明了許多國家的民主如何崩潰,不只是透過暴力政變,更常見(與隱晦)的是逐漸陷入專制……對於美國可能發生的事,本書是一本透徹又重要的指引。──《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本書是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系列作品之一,從吳越、江淮民族的起源談起,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跳脫傳統的中國框架,建構專屬吳越、江淮民族的歷史。 劉仲敬以「民族」為核心,重新解釋大一統的東亞帝國歷史,從而挑戰梁啟超當年發明的「中華民族」概念及以此為基礎的中國歷史建構。他認為,歐洲民族國家的歷史...
◎與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鄭和相提並論的航海家,庫克船長造就了100年的巨大變革。
◎本書收錄200張珍貴圖片史料,以豐富的圖文紀念庫克船長首航250週年。
從1768年奮進號自英國普利茅斯啟航,到1779年庫克船長死於夏威夷之後,決心號與發現號於1780年返回英國為止,庫克船長耗費十年以上進行三次探險。他的探險故事是歷史上的傳奇,甚至延續到太空時代:美國太空總署以庫克環球航行的船艦「奮進號」與「發現號」來命名太空梭。而他也是啟發科幻經典《星艦迷航記》(Star Trek)主角詹姆斯.寇克(James T. Kirk)的原型,該系列振奮人心的格言「勇敢航向前人未至之境」(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即來自庫克在日記中自述:「……來到在此之前無人抵達的遙遠之地。」
雖然在庫克航行之前,歐洲人探索太平洋已近250年歷史,儘管有早期的航行紀錄,當奮進號啟航時,歐洲人對太平洋多數地區仍一無所知。庫克是位技術嫻熟的製圖師,他在航行時完成的地圖與海圖往往是他行經海岸線時首次進行的精確測繪,其團隊在太平洋長期停留,並對玻里尼西亞地理、人文與自然環境詳細調查,是之前歐洲探險隊前所未有的。庫克的航海事業與他自己成了往後一百年巨大變革的象徵,他可說是第一位測繪太平洋也是第一位描繪「南島語族」的航海家,竭盡所能航向最遠。他的船隻造訪了許多歐洲人感到新奇或未曾聽聞的地方,如大溪地、紐西蘭、澳洲東岸、南極大陸、復活節島、東加、萬那杜、南喬治亞、夏威夷、太平洋西北地區、阿拉斯加與白令海等地。
最初庫克船長的奮進號出航的目的是到大溪地記錄金星凌日,以計算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他所進行的三次航行雖帶有科學目的,但英國海軍部支持航行的背後主要動機卻是尋找土地──當時人們相信在南方海洋的某個地方存在著一塊南方大陸,還有尋找新的商業與貿易機會。從維多利亞時代,庫克被尊奉為因公殉職的帝國英雄和澳洲的國父,到二次大戰後的數十年去殖民化期間,庫克被批判為西方帝國主義者殖民的先鋒,庫克的航行至今仍引起人們高度的興趣,也引發激烈的爭議。對許多人來說,他的航行不僅重要,也改變了世界,與世人切身相關。
2018年,大英圖書館為了紀念庫克船長首航250週年,特別策畫了「詹姆斯.庫克:航行」特展,展出大英圖書館所收藏的許多庫克三次航行的原始地圖、藝術品與日誌,包括庫克第二次與第三次航行的日誌、他親手繪製的許多地圖,以及隨行藝術家原創的藝術品。本書搭配展覽,利用這些收藏品來探索這三次航行的故事──不僅來自歐洲,也來自太平洋地區,從中我們可看出來自歐洲與太平洋地區兩種視角的航行故事。書中圖片皆為展出實物,是了解庫克航行的珍貴史料。即使沒有親臨展覽的讀者,也能藉由本書來趟紙上「發現之旅」,在決心號與發現號返回英國的250年後,重新回顧這段歷史。
作者簡介
威廉.弗萊姆(William Frame)
大英圖書館現代檔案與手稿組組長。
蘿拉.沃克(Laura Walker)
大英圖書館現代檔案與手稿組1850-1950年部門負責人。
譯者簡介
黃煜文
1974年生,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庫克船長與太平洋》、《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北韓非請勿入區:北韓綁架計畫的真實故事》、《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西西里人》、《教父》、《耶路撒冷三千年》等。
方凱弘∣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航海系助理教授
林志明∣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林廷輝∣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祕書長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相輔∣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博士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
黃相輔、方凱弘專文導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