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阿姆河之鄉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前進阿姆河之鄉

The Road to Oxiana

  • 出版日期: 2002/03/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6.7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578278756
  • ISBN: 9789578278752
  • 字數: 204,695
紙本書定價:NT$ 480
電子書售價:NT$ 33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一九三三年,本書作者羅勃‧拜倫展開了一場追尋回教建築起源的旅行。他從維也納出發,友伴克里斯多夫‧賽克斯在賽普勒斯加入,接著他們展開穿越中東之旅,行經貝魯特、耶路撒冷、巴格達和德黑蘭,最後抵達奧克西安納──阿姆河之鄉,也就是形成阿富汗和俄國部分邊界的阿姆河的發源地。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370

    今年最好看的歷史小說! 以19世紀牛津詞典編纂室的真實事件為背景 精湛敘述一段隱藏在男性書寫歷史背後的動人傳奇

  • 電子書: NT$ 315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 特價 電子書: NT$ 220

    傳世不朽的名作!狄更斯最著名、最具代表性作品 《人性枷鎖》作者毛姆讚譽「世界十大小說」之一

  • 電子書: NT$ 245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是珍奈.溫特森於一九八五年出版的第一本書。她以半自傳口吻,述說被信仰虔誠的家庭收養的女孩佳奈,雖然養母在她成長過程中日日以聖經陶冶,週週帶著上教堂,她卻無法違背本心,依舊愛上另一個女孩,並因此遭教會懲罰,被母親逐出家門。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倘若你有以下症狀: #以前的我話太多了 #我想要寧靜 #太多信沒回且太多人要見 #我嫉妒魯賓遜 #實在很懶得買菜 #為了能鬼吼鬼叫和過一絲不掛的生活 #因為討厭電話和引擎噪音 那麼讀讀這本書,並且找個地方,讓自己短暫地 靜靜休息一陣子吧

  • 特價 電子書: NT$ 220

    傳世不朽的名作!狄更斯最著名、最具代表性作品 《人性枷鎖》作者毛姆讚譽「世界十大小說」之一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繼暢銷半自傳成名作《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後 最深入生命內心的完整自傳 一本關於失落與愛的回憶錄,兼具散文的優雅和小說的戲劇性,展現了文學與愛的顛覆力量。得不到愛的孩子,如何保有原始的生命力,在文字裡發現嶄新世界,在閱讀中找到慰藉,日後藉由書寫發展自己的語言,進而創造出作品,以及最終,創造出自...

  • 電子書: NT$ 99

    莎士比亞的戲劇,除了喜劇和悲劇,就是歷史劇。顏元叔教授認為,莎士比亞的政治觀念很強,所有劇作都含蘊對社會秩序的追求,於歷史劇尤其明顯。《約翰王》寫13世紀歷史,《理查二世的悲劇》、《亨利四世》前後篇寫14~15世紀的百餘年間,後者成就尤高。

  • 電子書: NT$ 99

    三齣悲劇。《特洛埃勒斯與克蕾雪達》(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描繪特洛伊戰爭與戰爭中一段愛情故事,雖然定位為悲劇,也有人稱之為喜劇,或逕稱之為「黑色喜劇」或「荒誕喜劇」。《泰脫斯安特洛尼格斯》是莎劇最血腥、最暴力的一部。《雅典的泰門》則為莎士比亞最後一部悲劇。

  • 電子書: NT$ 99

    三齣戲劇同屬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皆大歡喜》是齣田園喜劇,精彩浪漫的愛情故事,表現出純真與嘲諷、浪漫與寫實的主題對比。《第十二夜》被譽為最經典的喜劇,愛情亂局顯現的離奇狂亂,讓此劇成為「史上最瘋狂、最幽默的愛情喜劇」。《終成眷屬》雖列名喜劇,但同時是齣問題劇,又稱為「陰暗的喜劇」。

  • 電子書: NT$ 99

    朱生豪大學畢業,在世界書局工作後,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集》,I935年動工,次年8月,完成的第一部莎劇,即是《暴風雨》。他預估全集約一百八十萬字,在兩年內譯完。孰料中日戰爭爆發,為躲砲火,輾轉流離,譯稿或毀於烽火,或在逃難中遺失。在困境中,朱生豪翻譯不輟,無奈天不假年,1944年12月26日病逝,...

  • 電子書: NT$ 100

    莎士比亞晚年創作力漸減,作品以傳奇劇為主,包括《泰爾親王配力克裏斯》、《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暴風雨》等四部。這些作品技巧成熟,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在古老而離奇的故事中,表現出和解、寬恕等主題,藝術形式時有失之於流俗之弊,但莎士比亞對人文主義理想的堅持,依然可見。

  • 電子書: NT$ 99

    《奧瑟羅》(奧賽羅)、《李爾王》,莎劇四大悲劇的其中二部。有別於嬉笑怒罵的喜劇,與批判封建時代的歷史劇,莎士比亞中期所創作的悲劇,深刻地探討人性問題。相對於「哈姆雷特」因優柔寡斷造成的悲劇,「奧賽羅」的悲劇則根源於妒忌猜疑。而《李爾王》蘊含強烈的社會價值批判,呈現世態炎涼的生命悲劇。黑澤明電影《...

  • 電子書: NT$ 169

    半文明半原始的小島上,最簡單的人生難題 人性與信仰間的掙扎,如何才是救贖?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黛萊達「最輝煌的作品」 2024-06-04更新書檔,新增由資深出版人陳蕙慧撰文之「文本解析」。

  • 詳細資訊

    一九三三年,本書作者羅勃‧拜倫展開了一場追尋回教建築起源的旅行。他從維也納出發,友伴克里斯多夫‧賽克斯在賽普勒斯加入,接著他們展開穿越中東之旅,行經貝魯特、耶路撒冷、巴格達和德黑蘭,最後抵達奧克西安納──阿姆河之鄉,也就是形成阿富汗和俄國部分邊界的阿姆河的發源地。拜倫的主要目的是探訪矗立在離波斯沙漠一千哩遠的高聳磚造墓塔之一──卡布斯墓塔,它是十一世紀時戈爾甘地區統治者卡布斯王為自己建造的陵墓;根據傳說,卡布斯王以玻璃靈柩安放的遺體被保存在高塔頂部。

    抵達波斯時,受當時統治者禮薩汗的國家主義影響,一股排外風潮風起雲湧。隨身的筆記本和攝影器材,使他們被誤冠上間諜之名,而想要參觀卡布斯墓塔的目的,更加深了兩人的嫌疑……經歷過一連串迷人或稀奇古怪的事件後,他們成功達成目的,見識了傳說中的卡布斯墓塔;最後更以順利溜近麥什德的聖寺──所有回教建築中,色彩最為精緻的典範──為這趟為時十一個月的旅程畫下句點。

    此書花了拜倫三年時間才完成,於一九三七年出版,同年即榮獲《週日泰晤士報》文學獎。除了娛樂價值外,此書也是中東地區建築珍寶的可貴紀錄,而這正是大部分西方旅行家力有未逮之處。英國旅行文學作家布魯斯‧查特文(Bruce Chatwin)說道:「任何廣泛閱讀過一九三○年代旅行文學者都會認同,羅勃‧拜倫的《前進阿姆河之鄉》無疑是當中傑作。」透過尋找波斯和阿富汗回教建築起源的過程,拜倫寫出了一本提供旅行者和相關作家無數靈感的作品。

    回想起波斯最精美的四處古蹟,貢巴德卡布斯、伊斯法罕禮拜五清真寺的小圓頂廳、這裡的歌哈珊清真寺,以及伊斯法罕的洛特夫拉清真寺,其中竟有兩處是直到我離開波斯前兩週,才得以一睹廬山真面目,想來不免捏把冷汗。


    作者簡介

    羅勃.拜倫(Robert Byron, 1905-1941) 一九○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曾就讀伊頓(Eton)公學及牛津梅頓學院(Merton College)。在牛津求學期間,他是率先蒐集維多利亞文物的收藏家之一,這項不經意的作為,開啟了日後他對維多利亞美學價值觀及既定古典主義的挑戰。他曾遠行到中國和西藏,並遊遍鄰近英國的大部分國家。二十二歲時,他根據走訪希臘阿索斯山的經歷,完成《車站》一書。隨後又發表兩部鑑賞拜占庭藝術的著作:《拜占庭的成就》和《西方繪畫的誕生》。一九三三年出版《先訪俄羅斯,再入西藏》,從此奠定了旅行家及文明鑑賞家的聲譽。遊歷俄羅斯與阿富汗的旅行經驗,激發他寫作《前進阿姆河之鄉》的靈感,此書並為他贏得一九三七年的《週日泰晤士報》文學獎。 拜倫本性積極,鬥志高昂,又善於交友。他經常撰寫建築方面的文章,對當代英國建築大師勒琴斯(Sir Edwin Landseer Lutyens, 1869-1944)甚為推崇。一九四一年二次大戰期間,他奉派前往麥什德擔任觀察員,不幸的是,船隻行駛到蘇格蘭北方時,慘遭魚雷炸沉。這起悲劇讓拜倫見識過人、成就非凡的一生,提早畫上了句點,他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譯者簡介

    顧淑馨
    台大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美國文化中心。業餘從事翻譯近二十年,主要譯作:《樂在溝通》、《競爭大未來》等書。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