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是一疋長布,隨心隨性裁一小幅,
您來看看是什麼花色,好不好?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一本以菜餚背後的故事,構成一部絕無僅有的上世紀台灣生活史。 一個出生於府城望族的女兒 遠渡重洋到日本 在異國土地上,以文字書寫紀錄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徐志摩創作生涯僅十年,卻大放異彩,寫下<偶然>、<再別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膾炙人口的詩文。他致力追求新詩的體裁格調,大膽實驗,以韻律和諧、意境優美,突破五四以後新詩的格局,散文也頗有所成。他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愛情故事被傳誦不絕,後經拍攝成《人間四月天》連續劇。
〈紙匕首〉
如果,寫了文字,倦而睡去,擱了三天後再重讀一次,文句不合宜,猶若南亞大滿嘯突兀湧漫而來,經常是驚心動魄的,巨大挫折,敗筆了……。
於是,從抽屜裡不經意地取出那枝來自遙遠新疆,維爾吾族的尖銳匕首,冷冽的刀鋒泛著雪之冰寒,血的示意,如果反手刺入胸膛?
鬼魅一般地,可怕的自戕想像。
總是自求最高標準的完美主義。
就如同少時拜讀三島小說:《金閣寺》深切領悟的心情──少女已卸下浴衣,露出花朵香味的乳房那即將至樂的情欲;無比神聖、莊嚴的塔頂那在暗夜,泛著月光似的金鳳凰,俯視而來的凝重……。
匕首,月光般,橫放在空白稿紙上。
力求簡筆的每頁一帖微小品,猶如一棵小樹的每一張葉片,在春暖、夏炙、秋涼、冬寒的日常,你我的心靈如此貼近。作者和讀者相與文學散步,悠閒的漫溯生命彷彿依稀的悲歡離合,誠是一期一會。
本書集結作者在各大副刊上的小品專欄,體裁精緻,文字唯美,記錄了所有在心中泛起的微小漣漪,讀之清新可喜,也記錄了生命中許多無奈的片段、命定的解答,讀了為之悵然。
作者簡介
林文義
一九五三年生,臺灣臺北市人。
十八歲初習文學,至今近半世紀。
專志散文創作,另及於小說和新詩;從大散文到微小品,猶如島國浮世繪,真切尋索:文字美學更新的可能。
著有:《遺事八帖》、《夜梟》、《酒的遠方》(第四十三屆金鼎獎文學類圖書推薦)、散文三部曲之近作:既有小我生命感思,更具土地、人民、歷史的悲歡留情。
《掌中集》一葉一題微小品,是靜夜聆聽的鋼琴曲,也是壯麗恢宏的散文詩。
作者曾獲二○一二臺灣文學獎圖書類散文金典獎、二○一四吳三連獎(散文)文學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