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思考不好嗎?」本書從作者芭芭拉自己罹患乳癌的經驗談起,上溯美國喀爾文教派傳統,同時導覽了美國龐大的激勵產業,百萬種產品殊途同歸,就是否認現實:卡內基訓練要讀者假裝正向,強迫自己吹口哨、哼歌;公司訓練總機、空服員隨時都要假裝熱情亢奮來接待顧客,耗盡她們的真實情緒。還有無數正向心理學書籍。教會、企業、學術、教育、醫療用正向思考洗腦,合理化企業壓榨,防止群眾覺醒、抗爭。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貧困的屍體 / 凍死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專文作序 ★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臺灣與世界許多地方,正走進低生育率的時代。過去生育經常被看做女性的責任,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的女性,經常面對社會的譴責。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正視,影響女性生或不生孩子的因素,既有個人抉擇,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回顧這個抉擇被忽略的歷史,正視古今女性在生或不生路上的掙扎。這些既屬...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正向思考不好嗎?沒人這麼說。問題是它失控了!
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玩笑》(The Joke)中,有個角色寄了張明信片,上頭寫著這麼一行字:「樂觀是民族的鴉片。」這個角色因此遭指責為民族公敵,被判處到煤礦場勞改。昆德拉自己也因為寫《玩笑》受到處罰,遭共產黨開除黨籍,他的作品不僅不能收藏在圖書館,也不能在書店販售。此外,政府還禁止他到西方旅行。
美國的正向思考宣揚者若發現自己竟然在一本書裡被人拿來與史達林主義的審查員與宣傳者相提並論,無疑會驚駭萬分。畢竟,他們可沒有想把不聽正向思考教誨的人拖去勞改營。
一般人通常不會認為共產主義是個令人歡欣的制度,但它卻是用正向思考來控制社會的範例。資本主義的民主政體則是把這個工作丟給市場,各類勵志書、演講、企業文化將正向思考擁護成新興宗教,熱切的信徒都在自我審查,強迫自己排除負面的念頭。
「正向思考不好嗎?」
正向思考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若「正向思考」是對的,若情況真的在改善,若世人真的越來越快樂富足,那何必大力宣揚鼓吹,還得費心在腦子裡反覆練習?很顯然地,我們並沒有完全相信情況會自動好轉,學習正向思考只是要強加信念,讓人能面對與正向想法完全矛盾的情況。
本書從作者芭芭拉自己罹患乳癌的經驗談起,上溯美國喀爾文教派傳統,同時導覽了美國龐大的激勵產業,百萬種產品殊途同歸,就是否認現實:你相信吃下去的東西會令你發胖,你才會胖;卡內基訓練要讀者假裝正向,強迫自己吹口哨、哼歌;公司訓練總機、空服員隨時都要假裝熱情亢奮來接待顧客,耗盡她們的真實情緒。
另一方面,她帶領讀者一窺暢銷勵志書在美國的原生脈絡:知識階級了解全球化的變遷,譴責政府缺乏金融監管、導致次貸風暴;但大眾被隔絕於學院研究之外,於是遭到現代的巫術籠罩:《積極思考的力量》、《秘密》、《不抱怨的世界》、《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追求卓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還有無數正向心理學書籍。教會、企業、學術、教育、醫療用正向思考洗腦,合理化企業壓榨,防止群眾覺醒、抗爭。
「不正向,難道要鼓勵負向思考嗎?」
負向思考和正向思考同樣會使人產生錯覺,都會使人在觀察時無法擺脫情緒,寧願把錯覺當成現實。正向思考會讓人「感覺美好」,負向思考則會讓憂鬱的人「加深痛苦」。重點在於,我們應該想辦法擺脫自己的想法,儘量不要讓自己的感覺與幻想對事實加油添醋,努力了解社會的真實境況。
第一步,就是治好正向思考這個大眾妄想症。
作者簡介
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1941~)
洛克菲勒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曾任《時代雜誌》專欄作家,作品也常出現在《哈潑》、《國家》、《新共和》等刊物,是相當活躍的女性主義者與民主社會主義者。她出身礦工家庭,讀大學時受到反戰運動啟蒙,拿到博士學位後決定放棄教職,投入寫作與社會運動;也因為前夫是卡車司機,特別關注美國社會底層(M型另一邊)的生活。《我在底層的生活》出版後,她被診斷罹患乳癌,在治療過程中以此個人經驗探討美國的醫藥產業問題。艾倫瑞克至今已出版二十一本著作,包括暢銷作品《我在底層的生活》、《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失控的正向思考》、《嘉年華的誕生》,以及自傳作品《我的失序人生》,最新作品為《Natural Causes: An Epidemic of Wellness, the Certainty of Dying, and Our Illusion of Control》。
譯者簡介
高紫文
台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畢業,熱愛翻譯,對歷史與戰爭文學情有獨鍾,譯有《失控的正向思考》、《馬特洪峰》、《狼哨》、《美國狙擊手》、《原子城女孩》、《神鬼交鋒》、《單身,不必告別》、《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二十餘本譯作。
激勵產業和所有獨裁工具一樣,無非是分化群眾、蒙蔽誤導、解除他們團結處理問題的能力。而《失控的正向思考》能將受苦的人從迷霧招聚起來,溝通合作,建立解決問題的資源。芭芭拉‧艾倫瑞克執著於面對面去注視那些被蠱惑之人的困境,光是從中感受她的熱情光耀,就能療癒靈魂中那些被長輩襲擊的舊創。美國那些被蠱惑之人的面孔,就是長輩疲憊、憂患的容顏。──盧郁佳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